学代会中的政治经济学

本文为政治经济学课程作业。

2018年底,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召开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

根据学院介绍,学代会是是学生维护权益的重要方式,也是学院和同学交流意见的重要渠道。从电院学生中选择一定的学生代表参与会议,代表应该是很光荣和有话语权的。会前学院学生会在各班通知选出代表参加学代会,然而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积极报名参加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会事先考虑到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承诺参与学代会可以计入综合测评的素质拓展分数。按照电院综合测评条例,参与学代会可以获得1学分满分的素拓。在这种奖励下,各班凑齐了参与学代会的学生代表。

在学代会现场,第八届学生会主席做第八届学生会工作报告和第九届学代会筹备工作报告。按照事后的新闻稿的说法是“经代表审议后一致通过”,而现场实际上是氛围沉闷。工作人员请代表审阅并是否提出异议,少有人仔细聆听并无人提出异议。而后的主席团选举,各位候选人发布竞选演讲并展示“施政纲领”。各自的“施政纲领”大同小异,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选举中并未有压倒性的一边倒情况,各位候选人的得票较为平均。

从理性选择角度来分析,参与学代会的成本很大,而收益却很小。参加学代会意味着需要在临近期末的时候花掉周末中的一整个白天。对于交大学生来说,时间是稀缺的资源,一整天的时间成本确实很大。学代会还要求着正装出席,这对代表们又是一件增加成本的事情。而学代会的受益只有所谓的选举主席团和1分素拓。按照电院的综合测评条例来看,1分素拓分实在是有限。而所谓的选举主席团,如果真的要了解候选人的信息,代表们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根据理性选择,参与学代会的成本大而受益小,因此积极性不高。

更加核心的问题在于,学代会选谁上主席团,对于学生而言并无本质区别。从表象来看,各位候选人的“施政纲领”大同小异,无本质区别。从候选人角度来看,按照理性选择观点,候选人的“纲领”不能过于激进,需要靠近中间代表。因此各自的差异就非常小,代表们选谁都没什么区别。从实质来看,学生会的权力实在是太小,并不能在学生事务上做主。各项和学生有关的事项均是由学院负责老师和领导决定,学生会只能传达上面的政策和反馈下面的意见,更多时候并不会进行反馈。学生会的日常就是主持承办各种文体活动,这和学生的利益并没有太大关系。所以选举主席团并没有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收益。

综上所述,按照理性选择分析学代会的成本和收益,就能够解释学代会中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