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从十九大报告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本文为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方面,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发展中,继续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改革开放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化进程。过去高速粗放的发展中,遗留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大,小城市的空心化、公共资源不均衡等等问题,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庞大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现在需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在全国范围内,有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诸多发展完善或发展中的城市群。为什么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呢?我想,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东京也才3700左右万人口,占日本全国人口比例约1/3。中国的13亿人口如果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单凭若干个城市是远远承担不了这么庞大的人口的,势必会产生严重的大城市病。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路线,建设一大批城市群,将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例如,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到,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一方面缓解北京严重的大城市病,另一方面促进城市群内其余城市的发展,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共同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光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不光是东部沿海地区,不光是大城市,小城市、中西部、城镇农村等一大批地区的人民同样有着美好生活的需要。城镇化需要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城乡统筹发展,需要进行国家层面的战略性布局。例如,实施西部大开发15年来,西部地区已经具备较强的经济基础,能够实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例如,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农民和市民在各个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经济带联系长江上游的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城市群。发展长江经济带,能够形成区域合作互补格局,缩小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建立起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初中地理有一节课后讨论便是是否要修建沿江铁路,如今,沿江高铁正在规划中,期待到2020年,基本建成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进入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的组成成分。我认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符合中国当前国情和解决主要矛盾的需要,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非常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