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是处杜某某

或许是东川路第一老实人

之前分享了我开发运营选课社区的心路历程,没读过的朋友可以过去看看。很多小伙伴想知道,如何做出这样一个优秀的产品。这期笔记我将分享一点我的经验和看法,希望对在校有类似想法的同学有帮助。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标题,我接下来讨论的所有内容,都建立在单一高效封闭式互联网产品上。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范围限于,我作为本校的学生,想开发运营仅限本校同学交流的平台。这种场景和中国互联网公众产品的打法就天差地别了。

📌 开始之前:保持对产品的热情

当我们想建设校内交流平台时,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占据流量高地用于变现,还是为自己简历锦上添花?在我的故事中,我的动机是实现我的理想,也就是消除信息沟壑。当我们从非功利的崇高动机出发,做这件事就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才能保持满腔热情为这个平台建设付出心血。

当然,用爱发电毕竟不可持续,探索合理的商业化路径才是平台长久发展的保障。

📌 产品设计:增大获客动力,减少增长阻力

有观点认为,用户增长=动力-阻力。动力,指用户使用产品的动机,比如内容有很大吸引力。阻力,指阻碍用户使用的因素,比如注册流程繁琐。在开发平台时,要着手从这些方面改善用户体验,减少用户转化的漏斗层数。

当然,好产品才是增长的根本,我们需要打造平台的不可或缺性。比如选课社区丰富的点评数量,是上海交大本科生使用它的根本理由。不妨想一想,我想做的产品有什么独特竞争力吗?

📌 发布前夕:为冷启动预热内容

从用户视角出发,我们使用新平台的时候,是想着在平台上找到我想要的内容。很少会有用户想着从零开始和运营团队一起共建内容生态。因此,在我们结束产品开发,即将推广之前,最好先预热平台上的内容。选课社区在上线之前,就已经积攒了400多条点评。新用户入场时,大概率就能找到ta想看的课程评价,而不会立马流失。这样才能实现产品的冷启动。

📌 推广初期:树立平台的信任

站在用户视角,当我们见到新产品的宣传时,我们会对它有多少信任而试探性地使用呢?在选课社区推广之前,我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出没在上海交大的各个群聊中,已经作为校园红人建立了个人IP,积攒了相当多的粉丝群体。当我开始宣传选课社区时,同学对于它的印象就是学长的诚意,而非野鸡公司的恰饭平台。用户只有信任平台,才会愿意在上面创作内容。当然,如果你不是这样的KOL,也可以找找有这样条件的朋友参与推广。

📌 持续运营:适当提供激励手段

顺利完成冷启动后,用户量、日活、发表内容等指标会进入稳定的上升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持续运营平台,并且适当提供激励手段。所谓激励,就是给用户一定的好处引导用户完成特定的行动。在选课社区中,我们曾将点评和点赞等指标兑换成积分,再将选课社区的积分兑换到交大传承(另外一个平台)用于下载学习资料。你也可以考虑使用现金、实物等方式作为激励奖品。激励恐怕不能一直持续,也一定会引来作弊行为,所以请不要忘记设置合理的退场机制。

我从来不谈论自己是一名竞赛选手,因为我只是高考纯裸分考入的上海交大。然而,我也有过一段不长的信息竞赛(OI)经历。

我从小学开始学习编程,但由于身处西部山区落后地区,我身边没有人能够指导我的编程学习。因此,我只能自己摸索学习资料和方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能力有限,我只能开发一些简单的玩具项目,走了一些弯路。直到初升高的时候,我才了解到参加竞赛能够拿到加分、降分、保送等升学的机会。结合自己的兴趣,我果断选择了参加学校的信息竞赛队,开始接受系统性的学习。

与我很多竞赛同学不同,他们从小升初就开始学习竞赛,并最终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拿到了北大的一本线录取资格。而我由于入门时间较晚,高一时只拿到了55分,高二才够到了NOIP省一的线。成绩公布的当晚,班主任果断劝退我继续投入时间在竞赛上,让我全身心地回归高考。随后,在高二暑假和高考后,凭借省一的资格,我参加了北大的夏令营和自主招生,但最终没有被录取。

10年过去了,回顾过去的经历,OI对我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那么,OI到底对我意味着什么呢?

虽然由于OI代码仅为一次性解题使用,我一度养成了粗放的编程风格。直到大学后,我通过学习《Clean Code》和架构设计等书籍才得以克服这个问题。

然而,从好的方面来说,OI经历对我来说有着几个宝贵的财富。

首先,它让我坚定了在计算机专业课学习的信心。对许多同学而言,大一的C++课程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编程,很容易感到不适应。例如,我的本科室友就因为学不会编程而放弃了计算机专业,转而选择了能源动力专业。而我在C++、数据结构等课程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正是因为有竞赛奖项的支持,我才能够在学分不高的情况下成功转入相关专业。

其次,它让我养成了追求极致性能的习惯。在个人项目和日常工作开发中,我会思考性能更优的实现方案。例如,在Golang中,我会选择使用类型断言,而不使用JSON Marshal/Unmarshal。我相信这种习惯将使我受益终身。

OI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段宝贵的历程,它塑造了我坚定的学习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我将一直珍惜这段经历,并将其应用于我的学习和工作中。

我工作也有一阵了,最近到了写绩效评估的时间。面对绩效评估中的业绩产出和工作态度,在不足预期、符合预期、超出预期等选项中抉择时,我陷入到了回忆中。

当年高考后,我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选择了交大。新生教育上,校领导炫耀着自称挂科率高的 “霸王课”,“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 的优良传统。当时我觉得,要求高那是学校对我们期望高,大家都是千里挑一的英才,学不会属于自己菜。学期结束成绩公布,我的排名没有进前X%,报不了XX计划和XX计划。我承认,高考录取时就比提档线高一分,属于是自己生源菜,进校后排名不高,属于是自己能力菜。既然能力菜,那XX计划、XX试点班,选拔都要求排名前X%,和咱也没关系。所以我但凡看见这些选拔,都自觉绕道走。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读研。

作为跨专业考研的背景,选导师时我担心自己竞争力不强,合适的导师看不上。但是,导师和我第一通电话说,“你的背景很优秀”。研究生同门是本系保研的,我一直担心自己相形见绌。但是在和导师、同门交流时,他们总是说我能力很强、一点就通。本科期间失去的自信心逐渐拾取回来。毕业的时候,导师说我是她带过最好的学生。

学位论文答辩场上,草拟答辩决议书时,我给自己的学位论文评 “有较强的创新性”、“基本具备了较深入的基础知识”。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反馈给我的正式决议中,删去了“基本”,把“较”改成“很”,并且把我评为本场的优秀论文。我顿时反思,为什么长期以来会自己看低自己呢?

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互联网公司工作。

在入职 bar 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特别是部门同事超过一半都是交大校友,我对能否称职也心存忐忑。有些时候,领导和小组长感觉我可能有点害怕面对交办的任务,都说“你要相信你的交大学历,能力一定没问题”。期间经常从同事、领导收到的反馈都是“能力很强” “潜力很大”。再后来我写了一些方案,反馈了工作期间的思考,领导直呼思考问题很有深度,工作产出质量很高,超过对我职级的预期。我窃喜,但又继续思考,为什么我会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呢?

现在想起来,越发觉得本科期间被学校 PUA 了。

开学典礼那番话,不就是“我对你期望很高的,学不会都是你不努力”的 PUA 吗?学校按排名用筛子过滤一批又一批人。通过各种 “计划”、“试点班” 筛选排名前 X%的同学加冠各种帽子,让排名 X% 之后的同学觉得自己配不上交大。舞台的灯光只打到某一个局部,而我就淹没在黑暗里。

最终使得这些同学习惯了自己就是人下人,丧失了自信心和争取资源的主动性。当我以非前 X% 的成绩、没有任何 “计划”、“试点班” 帽子的状态毕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配不上优秀,哪哪也比不上人。

但是,不应该是这样的啊。

现在觉得,虽然当时的我排名没进前X%,但是我不应该因此看低自己而错过甚至放弃机会。跳出交大本科评价圈的外部反馈,都远比我想象中好。

昨天绩效评估自评阶段已经结束,我果断给自己表现打了超出预期。

看过《杜非立上进记》的人都知道,我之前运营过C++难民营(学科群)QQ群、选课交流群,又在水源社区先后担任站务和技术负责人,现在又在开发运营选课社区。这些社群、社区运营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用户量和活跃度。

在今年,我还和中科大南七茶馆论坛的开发者交流过水源社区运维经验,潜入了华师大ECNU.IM论坛观察,和USTC评课社区开发者交流过相关经验,还指导了北师大的同学用SJTU选课社区的代码部署BNU选课社区。和这些项目相比较的话,水源社区无疑比其他几个论坛高了1到2个数量级的热度,而师出同门的选课社区在SJTU也比在BNU热度高。

碰巧的是,在暑假实习中,我在没有预先选择的情况下,被分到字节跳动TikTok的用户增长服务端开发团队,在开发之余也学习了一番用户增长理论。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我想了想,做成功这些产品,还是有一些原因的。

用户增长,主要做几件事情:拉新、促活、内容激励。拉新,指获得新用户,关注指标通常为DNU(daily new user)。促活,指促进已注册用户活跃度,关注指标通常为DAU(daily active user)。内容激励,指激励用户发布内容,间接增长DAU和DNU。为了拉新促活,往往需要布置一些触点用来触达用户,比如弹窗、挂件、推送等。在《增长黑客》里提到,好产品是增长的根本,也就是要打造产品的不可或缺性。除此之外,也有观点认为,用户增长=动力-阻力。动力,指用户使用产品的动机,比如产品的内容对他有很大吸引力等。阻力,指阻碍用户注册的因素,比如用户注册的流程繁琐等。

在运营C++学科辅导群时,同学加群的意愿就是获得作业和考试的辅导。那我就做好内容,提前录制了一些讲解视频,整理了一些文档和资料放在群文件。这样同学进群的时候就有东西可以看。等到期末考试前,我在群里基本上是有问必答,所以这群名气出去了有很多同学愿意加群来听和问问题。

在运营选课交流群时,同学加群的意愿是询问课程情况,以便选课。没有选课群的时候,大家会在新生群问。一些学生组织、社团内部也会有自己的总结。我们在选课群之前,就有同学率先收集了一份问卷资料,大概200份课程情况问卷并整理出来做成PDF。这个PDF就对同学很有吸引力,我们把它放在群里。然后我们立了群规,禁止非选课事项的讨论、禁止询问明文通知的内容。因为这种群人很多,有的同学就可能问一些别的事情,这样会冲淡群氛围,影响后续管理。最后是按时发布教务处关于选课的通知,提醒及时选课。选课期间我们在新生群说,选课群里有资料可以看,有学长学姐可以问,就达到了触达的效果,吸引了一大批新生进群。而为了促活,选课群定期清理不改群昵称和长期没说话的同学。后来又发了2次问卷,整理出了400多条课程点评。

在运营水源社区时,主要抓的触达和促活。一开始是上海交通大学发了一篇推送,面向全校公测新水源社区。后来逐步增加了官网下方、迎新网和综合信息网的入口链接,看上去效果其实一般。我们一直想在新生录取通知书里放广告,未果,不过今年有机会在交我办app的新生模块那加了个入口,效果非常明显,预估有70%的22级新生都注册了水源。另外是抓热点事件,这种机遇比较难得。20年2月公测到9月,靠着自然增长一共注册了一万个用户。而9月的七彩花坊事件,直接带来了用户量翻倍。我们趁着用户量增加的同时,及时调整了分类,主动编撰导入优质的信息资料(比如分流、转专业、保研等),增加了用户粘性。22年3月,由于疫情封校,直接增加了5-10倍的日活量。在这期间,开辟了防控信息专楼,收集整理了每日最新进展,很多用户也以非官方身份发布了各种信息。还有一件事是降低用户入口阻力。一开始即便我们有jAccount登录,也要去验证邮箱获取验证码。我寻思这多此一举,后来直接拿掉了这个流程,jAccount登录之后就直接进主页,实现一键登录。这一点在封校流量突增的时候表现非常好,没有拖后腿。至于运营举办的各种活动,我感觉从促活效果上没有那么明显,不过在奖励活跃用户这点来说还是有用的。在促活方面,一开始首页按照传统论坛定为“分类”,但是我个人会喜欢以时间线排序不区分分类。后来有一次在用户建议下把全站用户的首页都改成了“最新”,日活立竿见影提高了5倍。分析之,首页为类别,就不会显示话题,用户不知道到底有哪些可以阅读、可以回复,一定要选择一个分类才行,而且只有这个分类。首页为最新,用户就少了一步,可以直接看到所有话题,开屏就能进入话题阅读和回复。

在运营选课社区时,最大的成功点就是之前整理的400条点评。我们在上线运营之前,就导入了这400多条问卷点评作为冷启动素材。这样用户访问的时候就能看到内容,而不会因为没有内容而流失。在降低门槛方面,我也考虑了很多。比如,服务器一定要在境内,这样不会有网络问题。不能使用GitHub,因为要额外注册。接入jAccount实现一键登录访问。在推广方面,在选课社区上线前,选课交流群已经发展到了2个2000人规模的群。我们在群里直接推广了社区链接。后来由于积累的点评很多,对新生很有价值,其他组织也会在其公众号上主动推广链接。在促活方面,主要关注的是点评的数量和质量。选课社区引入了积分机制,根据点评数量和赞计算积分,而积分和交大传承合作,可以兑换传承的积分,从而在传承下载文档。

接下来是关于其他平台的一些锐评。

和中科大的南七茶馆开发者讨论后,我觉得影响二者发展的最大因素的学校态度。水源社区是交大网宣办主动推动建设的,网络信息中心给服务器和带宽资源,宣传部给门户入口资源,相当于是含着金钥匙出身。南七茶馆是学生民间运营的,学校对其不看好,不提供资源。这样就导致南七茶馆的触达面小,加上没法使用学校的身份认证系统,注册也比较麻烦,所以用户量和日活会差很大一截。从运营上考虑,一些活动和版面设计其实没有太大影响,完全可以顺着用户规模增加逐步调整。我当时和他们讲,这种正经的校园论坛,就应该和学校合作,放弃反审查的不合作思维。运营校内论坛对学校来说是好事,因为很多事情就可以内部消化,不外溢到公共平台,维护了学校的形象。华师大的ECNU.IM也是一样的问题,没有触达到用户,绝大多数的在校生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存在。

当然,水源社区的发展和无可奉告有关系。无可奉告是交大同学的大作业,后来转换成了实际投用的匿名树洞。无可奉告从2020年12月上线到2021年4月关服,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有一万多用户发布了两万多个树洞和三十九万个回复。在我看来,无可奉告是非常成功的。除了匿名树洞这个自带吸引人的要素外,他们做好了几点。第一,提供了安卓iOS双端客户端。这一点对于商业平台来说是必要的,而对于学生开发项目来说代价非常高。无可奉告的团队能够开发出2个平台的客户端,并且都是原生框架,体验非常好。第二,在微信公众号注册并发布了上线推送。微信推送在朋友圈能够触达很多学生、老师和校友,而且从微信的屏蔽规则来说也比另外的网站好。这样在当天就有大量的注册用户,顺利实现冷启动的惊险一跃。就我个人而言,无可奉告由于一开始热度高,内容快而且猎奇,我自己就想着没事刷刷,所以很容易产生用户粘性。在运营方面,无可奉告秉持陶片放逐法,扼杀了很多钓鱼佬,虽然很有争议,但是保障了内容质量。等到后来无可奉告因为监管原因不再运营之后,水源社区才接住了校内的大量流量。如果无可奉告能运营到今年,那么水源社区必然不会有目前的日活。

无可奉告关闭之后,断锚和亦可赛艇横空出世,都试图吃下匿名树洞的蛋糕,但是都有着致命问题,就是没有完善的客户端。断锚是UNI-APP开发的跨端app,安卓端本身能正常用,但是开发者保持匿名,不上线App Store。亦可赛艇客户端体验还可以,但是上线App Store被拒。所以他们都没法在iOS用户中普及。断锚一开始只在某个群里发了链接,触达用户太少,冷启动失败。亦可赛艇冷启动缓慢,如果能够解决iOS问题,我觉得还是能够正常发展,只是缺乏机遇。另外的问题是,亦可赛艇管理员在运营方面经验不够充分,上线一年多以来至今没有出台明确的管理规范。很多用户打开App的第一眼印象就是不堪入目,印象不是很好。水源的指导老师梁女士曾说,要开屏即见正能量。在我看来正能量有点夸张了,但是要开屏就能留住用户,能够让用户有继续探索的欲望,特别是激发用户的参与。

交大柠檬是另外一个平台。它是一些同学的创业项目,属于小清新风格。交大柠檬和水源几乎是同期上线的,都是2019年底,但是生态位不一样。水源是标准的论坛,不额外在功能上有独特定制。柠檬是自己开发的小程序,可以发展树洞以外的功能,比如定制了二手交易和拼车功能,这个体验会比水源好。交大柠檬另辟蹊径从生态位出发,特色在二手交易、失物招领、拼车和教务处通知,也狠吃了一波疫情流量。从触达上考虑,柠檬本身就在微信端内,只要有二维码就很好触达,也可以充分利用朋友圈转发。

而北师大的BNU选课社区,在我看来属于运营方缺乏经验。当时这个负责同学找到我咨询SJTU选课社区的代码如何部署,我给他讲的是,技术问题是最简单的问题,运营和法律上的问题才是最头疼的。BNU选课社区去掉了用户账户部分,所以网页上是无需登录的匿名提交。这样在很多人看来是反审查斗士,保护了大家的隐私。但是在我看来是没有办法将发表点评这件事转化到用户的成就感上,没有办法引入积分奖励机制,也没有办法统计用户数量。另外,他们没有做好冷启动的过程,在几乎没有存量点评的时候就发布上线。用户访问社区时,基本没有想要的点评,很快就流失了。再加上可能的触达问题,BNU上线接近半年了,对于3000多门课只有200多条点评,对未来的新用户还是缺乏吸引力的。

今天教务处公布了20级工科平台(工科试验班)调整专业的名单,在同学角度标志转专业结束。在我看来也标志着工科平台第二阶段的落幕。

我通常会把工科试验班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探索阶段(2014-2017级)、正式铺开阶段(2018-2020级)和恢复地位阶段(2021级开始)。早起探索阶段,主要特征是工科试验班和非工科试验班使用不同的培养计划。正式铺开阶段,主要特征是把工科试验班的培养计划铺开到各工科专业,使得不管是否试验班,各专业都是一样的培养计划,也就是工科大平台。第三阶段,主要特征是恢复本一批招生,恢复自主转专业资格。

我是2016级的,我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还属于早期探索阶段,网上对工试还没多少信息。天真的我被招生宣传忽悠,天真以为CS在工试专业目录内,我就能读到CS。直到暑假在新生群收集了很多信息,才知道居然按高考成绩占80%分流,因此就我那比提档线高一分的成绩肯定没法选择。当时的我一直在安慰自己,交大在我省招生提档线那一分就有11人,我起码也是前70%的水平,不可能倒数。结果,大家都说没啥用的占20%的能力测试给我当头一棒,排到了后10%。最后综合排名80%,根本就进不了电院,更别说CS了,于是去了船建学院。

从得知分流政策开始,我就想转专业。我尽我所能查阅了公开渠道的各种信息,整理了往届的转专业政策、条件和名单。15级的电院转专业政策写了C++超过95分可以不考虑排名破格进面试,为此我大一上在C++老师那图表现拿了96分。由于网上根本没有多少资料,我不得不与人交流。我和14级转CS的时任部长交流。他说转专业很简单,特别是我这种高中有NOIP奖的,就是参加机考再面试就行了。不过最好是提前联系导师进实验室,这样会有印象加分。所以我后来参加了计算机系的PRP和暑期科研见习。

学积分确实很重要。虽然我很想转专业,但是我实在不想花精力在刷题上,特别是高数期中考直接把我搞麻了。大一学积分只有82.9分,排在工科平台735人中33%位次。我做决定通常会两手准备。当时也想过要是转专业没过怎么办。我觉得要是大佬们都转走了而我没有,那我就留下来奖学金和荣誉称号拿到手软,最后再跨保过去。

填转专业志愿之前,有学长说信工也写代码,隔壁寝室的自动化同学也欢迎我转过去。但是我看了培养计划,只有信安是计算机类,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我就填了一志愿CS二志愿信安。等到填报截止,电院调整了政策,没有往年的C++满绩优惠,我就直接与CS无缘了。如果它提前公布,我就第一志愿填信安了。

我至今还非常感谢信安把我收了。我后来分析我为什么那么低的学积分能转成,主要因为当时有转专业笔试,而我笔试没有不会的题。加上我面试场上说的为什么把信安放二志愿的回答说得很好,不会让他们担心我跑了。我们当年还没有线上流程,不能在名单公布之前知道结果。在名单公布当天我还没看到之前,群友就把我拉入了信安班群。我再去查名单,果然我在其中。

我转成之后,就感慨这一路上没有公开资料供我查询。我觉得很有必要写下我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供以后的同学参考,特别是给不清楚分流情况就被招生组忽悠进来的同学希望。我希望能破除信息迷雾,让后面的同学报工试是愿者上钩而不是稀里糊涂就被骗进来,特别是大一有个同学得知工试无法转出平台就退学重考了。所以我在知乎发了我的回答,也因此后续这么多年一直在写材料,也一直有同学找我咨询。

当我身份转变为学长,特别是在做咨询和答疑之后,我深深感觉到咨询我的同学能力远超过我。如果他转成功了,我会很高兴能够有所帮助,如果没转成我也一样感到很可惜,然后总是回想起我当年的经历。虽然如此,写这么多公开的资料和指南确实加剧了所谓的“内卷”。当大家都有面试技巧的时候,就等于没有面试技巧。我这届的转专业成功率是70%。而后来平台人数越来越多,从735人增长到1280人,申请转的人也多了。再加上经济形势不景气,其他专业的都想跑路,最后成功率明显下降。

我能明显观察到,很多同学在入学前暑假里豪情壮志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在刚分流后想着找我咨询转专业,而在一年之后就求稳了,退却了,放弃了。我还注意到,有的同学如果他大二这次没转成,再读研也就直接读下去了。我一直相信我总会走我一直想的方向,转转悠悠总会跟随内心。我一开始就想转CS,虽然到信安之后就躺平了,结果现在还是到了CS读研。像我这样跳了2次的人确实不多。

本科室友在大一时什么事情都问他的学长。别的同学也会有自己的传承小圈子。后来的同学也会经常咨询我。我并不是没有关系,我只是不喜欢问人,除非迫不得已。我写那些资料,是希望后来者不用问人就能获取到信息。由于不喜欢问人,我确实踩了一些坑,走了一些弯路。但是我大一的时候就不想按部就班走“交大模范生”路线,我想“活出自我”,最后也确实体会深刻。我妈说有的人亲自经历过都搞不清楚事情,我只要是经历过能讲得一清二楚。

同学的咨询只是小事情,我希望从根本上推动工试拥有平等待遇。于是我去给校领导写信建言改革转专业制度,不然招生吸引不到人。我还写信给教育部希望取消提前批超短裙招生。后来没想到真的改变了,21级工试能够转出平台了。20级转专业结束,旧的阶段就真的落幕了。而现在我也到了要准备毕业的时间了,以后就不再指导了。

在我的回忆录中已经提到,本科四年期间我做了许多事情,其中一件事就是选课交流群。

由于交大饮水思源BBS长期缺位,各类信息在各种群里被迅速刷走而无法长期保存。但是客观上新生会有信息的需求,所以每年各学生组织都会给在自己的公众号上重复发布各类往年选课经验供大家参考。虽然一开始选课交流群只是一些水群的群友们想互利互助的结果,但是在逐渐扩张之时,我们也就想着做一个大规模的选课经验分享平台。等到了2018年秋天,选课群第一次达到了千人规模,导致群主需要开会员时,我就已经开始构想开发选课社区了,但是后来一直都没有实施。

一开始担心合规问题。考虑我们面向的群体是交大在校学生,那么服务器就应该放在国内或者校内,这样访问会比较快。但是如果服务器放在国内公开云平台上,个人运营此类交互式网站能否拿到公安备案?又或者交大是否会支持或者反对此类项目?能否有校内的服务器?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想好。后来我们希望给学科群加上加群验证,仅供交大人加群,因此去申请了sjtu.plus域名和服务器用来发邮件验证,并且配了ICP备案。在人参果同学的建议下和NIC老师接触,他们表示支持加群验证,所以申请了jAccount接口。但是我后来又问过选课社区,或者类似于校园司令之类的东西时,由于老师说避免麻烦(比如某老师可能想查谁点评的)不想掺和这种东西,所以就决定不放在学校服务器上,而是自己的服务器。

2020年寒假,由于2个选课群已经长期爆满,每次选课时都要清理一大批不发言的用户,我就在想真就把选课社区搞出来,为此还学了Vue。学了没几天发现Vue3要出了,但是当时很多UI库还不支持Vue3。我这种更新强迫症受不了用旧的代码。加上之前看上的Vuetify这个Material Design风格的UI做出来的demo实在不符合国情审美,所以放弃了用Vue2开发。即便如此,那几天学的Vue最后用在毕设的前端展示界面,也没白学。

2020年暑假有同学找我说想把选课社区作为暑假的大作业,他们提供开发人员,我提供宣传和运营。暑假结束了也杳无音信,最后我不想等了就开干吧。

在开发选课社区之前,我调研过是否确实需要自己开发。由于我们之前几年都做了选修课体验整理的问卷,并且把结果做成PDF分发,我考虑过是否能够直接用可以实时查询结果的问卷系统代替。然而支持这功能的商用问卷系统都是付费功能。后来交大搞了个自己的问卷系统,也不支持实时查询,只能定期同步。我就放弃了这个方案。

我还调研了很多类似的经验分享平台,有用GitHub的,有自己开发的。

用GitHub的,比如IEEE.ICU,或者浙大课程共享之类的项目。这类项目最大问题是门槛。非程序员需要学习科学上网和Git才会用。开发者自己程序员倒是会用,但是其他用户会不会用是一个问题。我希望选课社区是面向全校各专业的,任何人都能无需学习这类工具就能直接提交。

自主开发的案例中,我观摩了北大的非官方课程评测和中科大的USTC评课社区。两校学生开发的产品充分反应了两校的精神特质。其中科大评课社区是开源的,而且我还找高中同学借了个账号体验了一番其内部流程。

在用户体系方面,北大课程评测的用户和开发者都是完全匿名的,无需注册和登录账号。比起社区,它更像是一个能自动查询结果的问卷搜集网站。科大的评课社区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用户使用科大邮箱注册,前端代号后端实名,可以相互关注,还能回复其他人的点评。为了维护更方便,我选择了带用户体系的,不过用户无法知道非自己发布的点评到底是谁写的。考虑到大家对实名点评可能存在疑虑,而且我对谁发表了什么也没兴趣,所以即便用了jAccount登录,数据库里也存放的是其用户名的哈希值。有用户体系之后,还能出现与教学信息服务网同步、与传承兑换积分之类的玩法。

北大课程评测在许多地方的描述用语和我认识的北大同学的气质一致,具体我无法描述,类似于一股最高学府的高傲。北大课程评测处处体现出平台之于学校的独立性和匿名性,生怕开发者和用户被查水表。它们用了大段的文字提示用户应该怎么填符合开发者意愿的评测。还有提交评测时必须要填一句话总结的标题,而我看来这标题毫无必要。科大评课社区的提示语就非常简单,就和其自嘲南七技校差不多了。USTC评课社区开发者身份是公开的,其服务器由科大图书馆赞助。与之对比一番,交大却不支持在校内服务器上运营此类平台。

在点评内容上,北大仅支持纯文本和对几项特点的选择题,并且使用表情作为选项。同时北大课程评测在正文中给用户提供了需要点评的几方面的模板。科大在选择几个方面的文字选项以外,点评正文支持富文本和图片,有更多的玩法。由于我运行在个人服务器的原因,决定只用纯文本。两个平台都对某些方面做了客观题选项让用户选择,而我觉得这标准实在太主观,不如直接做成主观回答。在设计点评维度的时候我参考了之前继承的选修课体验整理问卷。

正式写开工写代码之前,我还做了技术栈选型调研。可能是我对前后端分离有执念,或者是考虑到可能有多种前端的需求,我一开始就选择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虽然科大的代码是开源的,但是它是Django后端渲染的界面,而且用的旧版bootstrap我觉得不好看。因此我就没有在科大评课社区基础上改代码而是另起炉灶。

前端我参考了交大传承,react+antd作为UI和组件库,然后懒人脚手架umi一把梭。后端我也想着全家桶,就选了django+drf,特别是我想要django admin直接出管理界面。我想了这网站吞吐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用Python不至于带不动。数据库就直接用目前流行的PostgreSQL了。

我在做用户登录特别是jAccount登录时,一开始参考了杜赛的博客用jwt,结果我没搞得定就搁置了。后来看cxs的交叉模块课,也就是信安大三下的应用软件课程设计的大作业,并且当面指教之后,用了同样的session方式,可算是搞定了登录。后来一查,网上博客不知道为什么,一大堆都是用jwt的。

数据模型设计我纠结了很久。主要是同一个课号的不同教师应该怎么设计。究竟是把相同课号的信息单独拆分出来建张表避免冗余,还是不同老师的同课号课直接重复相同的信息。为了避免麻烦,我还是选择了冗余,毕竟这点数据不占多少硬盘。考虑到每学期的课不一样,是否需要记录这门课在哪个学期开课也是一个问题。科大的做法是建立课程和学期之间的多对多关系,在查询信息和点评的时候合并。我选择不存储这个数据,交给用户在点评时自己选学期,这点和北大一致。我还把学期这种信息单独建了表,作为外键引入到点评中,而不是写在代码里作为选项,而且学期的名称为2021-2022-1这种格式。这一设计在导入教学信息服务网选课信息的时候非常方便,其实我一开始没想到会有这个功能。

编程写出一个平台其实很简单,后期的运营才是平台可持续繁荣的重点。水源一开始运营中就存在很多失误,导致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而选课社区功能单一目标纯粹,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激励用户创作,写出真实而丰富的点评。我一开始想过搞等级制,或者限定发表多少条点评后解锁全部课程,但是又觉得不妥。后来搞了点评可以兑换传承积分,在当时稍微激励了一番,但这毕竟是不可持续的。这个问题还将困扰许久。

剩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在毕业之后解决项目的维护者问题。交大传承是一个典型案例,早几年的学长们开发之后火了几年,等他们相继毕业后就无人维护。要感谢其中一位学长在毕业后还自掏腰包一直承担传承的百度对象存储服务。直到后来传承在交大的服务器挂了,由人参果找到了对应服务器,取回了数据,再交到东岳手上才重新有人维护。SJTU+很快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我和我的同学这几年搞出来的其他一堆事迹,也由于毕业或者自己不再需要就没有维护了。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多年。体制内由党组织负责选拔接班人,各组织有自己的交接方式。而个人一时兴起做的项目,到底有没有人接手,接手后会不会变质,我想不出答案。

都说这么多了,不妨多讲点我在水源的故事。

2019年我在准备考研的时候看到新水源招新的推送,于是我就报了名,考研前夕还去参加面试。

虽然招了一批人作为初创团队,但是因为其他人是搞开发(最后做出的小程序不忍直视我直接不允许上线)和设计,分给我的2个站务也没让他们怎么干活,去年上半年事实上是我和另外一个内测阶段的元老两个人在打理整个论坛。后来我辞任站务,交给现任站长。到了这学期开始,才进入团队管理。

网宣办的gxb从2月份官微发水源推送和我接触。最开始没有规范,他会经常给我发处理要求,比如哪些不合适要删。我觉得问题不大的首先都会和他讨论一番到底什么问题,然后从轻处理。能不管就不标记隐藏,能标记隐藏就不删,能只删帖就不禁言。后来他列了一份还算可以执行,但是没有尺度标准的不合适内容列表。此时因为没有规范就删帖,社区用户已经提出意见了,我和另外那位就匆匆忙忙写了一份用户协议和管理规范。草稿挂在社区里征集意见,也最后吸收了很多意见。

社区用户千奇百怪,自然会有所谓的“刺头”用户。在没有规范的时候会尝试各种姿势,在有规范的时候会刺探底线。我当时亲自和这些用户私聊,沟通了一些不适合公开发布的内容,希望大家相互理解,不要因为被删帖或者禁言就伤了和气。他们也都很理解,虽然之后发的东西经常被删,但是从来不会觉得我是乱操作。不过,我在后面移交岗位的时候忘记说我干过这事了。

有的用户最开始被lq直接禁言,私信找我申诉,我解释了情况。有的用户因为一句话被lq直接一个月禁止登录。从知乎找到我请求释放,我给他改成了允许登录但是禁言,并且把时间缩短了。后来我和lq、gxb沟通,说他们不能在不通知我的情况下直接删帖和禁言,他们也同意了。

到了年中,我觉得因为审核标准太不清晰,每次都得和gxb争论一番很累,每天起床都担心睡觉期间社区出事,选择辞职了。后面lq觉得最开始招的人都快走完了,没有技术人员,才把我返聘回去。社区团队就只剩下5个人了。

学期初因为自动化系的事情,帖子被删,有人被思政约谈。这个和社区团队一点关系都没有,是老师直接操作的。我们在前面被用户批评其实也很不爽,只能给他们擦屁股,安抚社区用户。

这学期我们招了新站务后,找gxb给大家培训一番网信办的标准。结果一进办公室,他的手下,某个保研辅导员,就甩给大家责任书。大家都是用爱发电才报名站务的,这责任书谁敢签啊。但是根据国内相关规定,论坛、社区必须有人负责内容审核,出了问题要负责的。后来站长去沟通了几次,决定把审核权交出去,被删贴不要找我们。才有了审核团队,有问题都骂他们。gxb说,审核团队都是专业的。结果后面搞出这么些事情。所以我一直批评他们能力不足,态度不行,把上升期的良好局面搞砸了。

起这个名字是受迟先生启发,后文内容只是讲讲我的经历和看法。

以高考为分界线,高考前我还是“求其上者得其中”的想法,盯着清北为目标,最后考个交大还是挺正常的。高考后就放弃这个想法了。我很早就意识到,只有分数高是不够的,不能认为我高考比同学高多少分,大学期间发展和毕业就一定比对方好。后来也觉得,甚至大学期间的成绩也没多大用,还是得看本事。

进交大之后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同学。有的同学是背负着前十二年的光荣,小初高都是第一名的水平,进交大后觉得也要保持这样的水平。而我就没有这种体验。我小学不排名,我纯玩。初中随随便便就考到年级前几名了,但是就只有一次考过第一名。上高中第一次考试年级396名,后来还是慢慢升到了年级50-60名,班上20+名的水平。我高中时就没有前几名的光环,只是偶尔考过一两次。所以当我进交大后,我想着同学都不比我菜,我能毕业就差不多了,能有个平均数,那就很满意了。我要是排到前面去了,岂不是选拔制度出了问题?所以到最后也就真的是排名50%左右。

16年的风气和现在不一样。当年的鄙视链是出国>保研>就业>考研>考公。我算了下,保研要30%左右,我大一成绩就已经不够保研了,后面几年估计也升不上去。当时我以为出国学费很贵,完全放弃了这条路。我考虑本科就业,而不是考研。而我早就知道学积分对就业其实没什么用。所以我的选项里就没有要去刷学积分的必要。反正就顺其自然了,作业也是必做的做,选做的就不做。能活着毕业就好了。

另外一方面是进交大后我就丧失了听课能力。基础教育十二年养成的学习习惯在短短三个月中就全部放弃了。上课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绝大多数课都没有听过。都是课下自己看了才复习和做作业的。我之前统计了下,除了高数和编译原理,我几乎本科4年别的课都没听过。这样一来我对成绩就更没什么追求了。如果不听课能比听课考得好,那不就说明讲课出了问题?从进交大开始就没法控制听课,所以我也就战略性放弃了这部分的成绩。

以上都是心态,接下来讲讲方法。

我每次开始一件事情,都会考虑最坏情况,然后最后的结果都比这好,所以心态就非常好。正所谓底线思维,立足最低点,寻求最大期望值。同时我还会设定几种不同的方案,做好两手准备。

在交大的主线剧情上,最坏情况是勉强能不被退学毕业,实际情况是学积分排名50%,还拿到了优秀毕业生。我当时考虑了好多种情况,如果能保研,那么会怎么样。如果保不了,本科就业去哪。不过这些方案后来都没用上。

又例如转专业上,最坏情况是转不了,留在原专业。我也考虑了不同情况。转不了的情况下,那我选个二专,再考虑保研跨保。如果选不了二专,那我选课或者旁听。如果跨保不了,就考虑继续本专业。如果保不了研,就跨考。转成功的情况下,如果能保研就保研。保不了,就本科就业,没想过考研。

再比如后来的考研,我也在备考过程中同时参加了秋招和国考。秋招没好好准备就算了。考研和国考中一个就走,中两个再说,一个都没中就好好准备春招。结果后来两个都中了。

几手准备在这放着,哪种情况都有预案。所以我一点都不焦虑。而且我分析和考虑了不同方案中我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一股脑参加到学积分内卷竞赛中。

再回到题目上来。我到底是躺平了吗?我指的躺平主要是学积分上躺平,避免学积分焦虑。从学积分上来看我确实是躺平了,不参加学积分内卷,也不关心学积分到底怎么样。我也早早决定不走科研路,同级谁发了什么论文对我也产生不了焦虑。不在同一个跑道,不需要按同一个标准评定。

但是躺平又不意味着真就混吃等死。我虽然没在学习上花太多功夫,但是我一直在做我觉得有意义的信息输出。我虽然行动上没做多少,但是脑子是一直在思考出路。

再说了出路又不会很差,心态放平干啥都行。毕业后家里安排个工作又不是活不下去。早早打消了交大毕业就能当人上人的幻想,所以我对毕业之后的标准还是很低的,没必要焦虑。

1 “考败来交”

对于绝大多数的交大学生来说,“考败来交”永远是大一时的经典的话题。对我而言,高考发挥正常,但是自招没过,最后来了交大。广义上来说,也算“考败来交”。

这段故事得从高中讲起。我高中是某超级中学,进高中后就参加了当时被认为是对纯高考无用的小众的信息竞赛。作为信息竞赛的选手,我有幸以一分不差的成绩在NOIP2014中拿到了省级一等奖。而后在2015年,凭借在高中不错的成绩和这个省一,我参加了北京大学的信息夏令营,并获得了“优秀营员”资格。这个资格通常被认为是来年自主招生的入场券。

2016年高考前,我申请了北大和交大的自主招生,并同时拿到了2所学校的考试资格。当时填写的自招专业志愿顺序,北大为电子信息类、工科试验班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城乡规划、化学类,交大为电子信息类、工商管理类、生物技术、经济学类、机械类。确实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搞不清楚每个专业到底是学什么,也不知道毕业待遇究竟如何。某些专业的对于中二的高中生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所以当时的我也把它们放到了前排。

但是很遗憾的是,两所学校均把自招安排在了6月11日,于是我不得不放弃了交大,选择参加北大的自招。而在这时的我,在班主任长期只灌输清北的影响下,完全不知道上海交通大学究竟是什么水平的学校,也完全没有想到日后会与它度过至少7年。

高考结束后进行了复卷、对答案和估分,当时预估分数为691。当天晚上之后,很多高中同学到现在都没见过。

第二天我便飞往北京准备北大自招。对于我这种夏令营优秀营员身份参加夏令营的考生,自招只有一门笔试。最后考完笔试填了一份高考估分与志愿意向表。笔试中有一道题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虽然之前经常和高中同学交流魔法,但是我当时却不知道作者是林则徐。而在填写意向表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了一丝不对劲,周围的一圈同学似乎都填了电子信息类。不是竞赛的时候大家都不想学信息竞赛吗,为什么现在都填了电子信息类?但是我却没有深究,填完就匆匆离京开始暑假了。

到了6月22日,北大出了夏令营结果198.5分,没有降分。班主任知道后说,估计我裸分也能考上北大。第二天中午出了分,我682分,一本线525分。当时还没出一分段表,我想我比一本线高了150多分,在往年情况下清北肯定是稳了。傍晚的时候看到了一分段表,682分只对应283-303名这个区间。我把这个结果告诉了班主任,他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我。

之后就是填志愿。在我用志愿填报辅助查询系统查了我的分数,只能去浙大了。但是第二天我妈偶然间听到提前批的事情,在翻阅志愿书后发现了复旦和交大的提前批。于是我们就去找了招生组咨询。很巧的是,复旦、交大、浙大的招生组在同一个酒店,我们在几所学校之间转了一圈。

浙大招生组对我的说法是,竺院以外都有希望,但推荐我去临床医学八年制。家长非常想我读临床医学八年制。但是我坚决不学医,无果。

交大招生组说,建议走提前批工科试验班。既然我想读计算机,工科试验班里面有计算机,其他专业也不反对,这不是刚好吗?提前批就工科试验班一个专业,即便没录上也不会影响一批次的正常录取。相当于是多了一次机会。

复旦招生组说,既然我想学工科,那就去交大吧。其中我妈看上了招生组有个学长,回到家之后还念念不忘了几次,说对复旦非常有好感。

后面几天还查了什么国家重点学科,交大计算机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浙大是二级学科。当时的我不知道什么叫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反正最后就作出了提前批把交大工科试验班放第一志愿,一批次把复旦放第一志愿,浙大放第二志愿的结果。

志愿截止之后,学校要求签字确认。由于路途不方便,我们是线上签字。一不小心我就拿到了全年级的志愿填报信息,我数了数我的高考成绩排班级第26名,年级第65名,也就是高三下学期的平均水平。

志愿结果出来,不出所料被交大工科试验班录取。我便网上开始了解与交大相关的各种信息,加了交大的新生群,注册了葡萄和饮水思源BBS。还读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虽然当时没读懂。

剩下的整个暑假就是水群与满怀希望迎接大学生活了。

2 水,都可以水

在进新生群之前,我完全不会水群,也不会发说说。QQ上随便搜了一下上海交大新生群,然后就进了这个2000人的大群。再之后加了2016级工试新生群。由于我非常担心错过什么信息,于是我就盯着这些时不时就99+的群。没记错的话,第一次在新生群发言是在提及交大校史,五所交大是哪五所开始,后面就一发不可收拾。

在暑假水群的时候,有人提及工试如何分流,另外有人把去年的分流政策链接放进群里。我点开看了才知道,原来工试分流为大一上就依据80%高考成绩和20%的能力测试进行分流。这种信息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招生组根本没有提到。我的高考成绩仅仅比提档线高了1分。虽然根据当年录取情况我知道一共收了43人,其中提档线收了11个人,那么我至少是前32名,但是我依然觉得这个高考成绩估计分流排名会非常低。更为重要的是,在工试群里面交流中发现,大家居然都想去计算机,这是难以想象的。

在新生群中待久了之后,我逐渐意识到群里消息密度非常低。虽然有时候也能提供一些信息,但是这种信息其实都能有其他公开渠道查询,比如新生手册。再有一些内容就是我觉得完全可以开学之后自己探索,提前了解了就会丧失探索的兴趣了。

当年16级工试水群的群友们,球球、面壁、枪神、神棍、幻沙、501、盆儿、咚咚、蔚蔚等id还历历在目,不过其中很多现在都不再发言。随着年级递增,新生群变老生群,最后也就只剩下各种广告。

3 开学前的暑假

7月下旬收到录取通知书,里面夹带了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和致远学院的广告,却没有发现密西根学院的宣传材料。而后来我才知道手机收到了密西根学院的广告,只是由于短信分片和乱码导致被屏蔽了。巴院和密院的学费在我经济能力以外,所以就没有考虑过进这两个学院。不过,我高中隔壁班的同学,高考比我低1分,作为当年提档线的选手,选择进了密院。

至于致远学院,从其宣传上来讲确实有吸引力,特别因为其是“荣誉计划”和“拔尖人才”。对一个刚毕业的、被交大录取的高中生来讲,在高中是非常优秀的,那么当然希望在大学也同样这么优秀。我在简单了解致远学院的专业之后,就决定报名其理科计算机方向和工科方向,为此还认认真真写了申请材料。在写材料的时候,非常纠结到底要不要把我在北大的经历写上去。我妈要好的朋友,也是家乡另外一所中学的老师说,写上去,因为既然我的经历得到了北大认可,那么说明我是优秀的同学,而且我现在又不会跑去北大。等到初审结果公布,我没有进致远,当时还以为是材料里提到北大不合适。结果后来才知道,进不进致远几乎只看高考成绩。

在暑假里,我还接待了学长们的助飞计划。助飞计划是交大老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寻访新生,给他们讲解交大的方方面面,同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补助和政策宣讲。8月6号我收到一条短信,内容为“这里是交大15级学长,组织派我来执行助飞任务(其实就是见个面,喝喝茶聊聊天)。”8月8号和助飞我的佳奇学长一行见面后交谈交大的生活和学习,才知道16年进交大住的是本科生中最差的西一区。至于当时也讲了交大的吃喝玩乐,还有什么“上院500在一楼”,但是细节并没有记住,最后就落下个交大在闵大荒的印象。

暑假里听说很多同学都在学车,但是我不知道为啥没有去学车,这一点也是我后来几年后悔的地方。在新生群里也能看到很多人在预习高数或者C++。但是我想,没必要暑假预习,反正开学后都得学。按照我的智商,还担心拿不到高分吗?暑假唯一做的大事就是和高中同学约去川西旅游,其他时候几乎都在家里水群。事后想来,这么宝贵的一个暑假就被我水群浪费掉了,应该好好玩的。

开学前还看到了新生体验营的报名,说提前一周到校参加各种活动。我本来还想着提前来学校玩几天,结果它把我拒了。即便如此,我在其中报名上了临时召集人,也就是临时班长。再到8月中旬查到了班级,工试群的大家又各自进了小群。开学前夕,托管学院的思政和班主任相继给我发了短信沟通事宜。也就是这时我才知道有托管一说,也就是工试的学生会托管到各个学院完成开学的相关事项,但是托管并不影响分流。

线上水了一个暑假的网友终于要线下见面了。

4 初识闵大荒

正常学生9月10日报到,最早9月8日可以入住学生宿舍,而临时召集人要求9月9日到校参加培训。我本来买的9月9日的机票,由于临召培训,改签到了9月8日出发。

我爸的某个合作伙伴给我约了浦东机场到交大的神州专车。从浦东机场到学校这一个小时路程,大概是走的外环高速,然后从龙吴路下道。来交大报到是我第一次来上海,高速上一切都是干干净净的迎宾观感,而在龙吴路上,经过吴泾工业区附近的单层破败平房时,车外的观感让我对身在何方产生了错觉。浦西的纸醉金迷,陆家嘴的现代繁荣,居然能与眼前的比农村还差的建筑位于同一个城市,这也叫上海吗。再上了东川路,终于感觉正常了一点,最后从800号拖鞋门进了学校。

入住宿舍楼的第一印象是逼仄。虽然早就听说过“住在交大”,但是进入西18之后,可算是见识到了学长们说的“闰年不进交大”。这一片建于1985年的宿舍楼,虽然在我入住之前经过大修,但是楼道的间距无法扩张。狭窄的楼道需要2人侧身才能同时通过。没有独浴,没有独卫,狭小的房间里放了四张上床下桌之后不剩什么空间。我不禁感叹大学的寝室还不如高中好。安顿之后我意识到我没有报到,没有校园卡,无法刷卡吃饭。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如何点外卖,因此我的选择是出校门去校外觅食。洗澡选择了冷水。当时西一区的热水淋浴进楼还没修好,只有每个套间的冷水淋浴间能用,我当晚就是这样解决的。在楼内热水淋浴修好之前,只能在一餐或者二餐的大澡堂洗澡。

我花了300块从西18楼下的自行车铺买了一辆车。我市独特的地形决定了我市的学生很多不会骑自行车。虽然我早在小学就学过了自行车,但当时已经十年没有骑过。车铺老板娘对我说,放心吧,坐上去就想得起来了。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交大里就多了一位马路杀手。还好开学前的交大,特别是东区,人烟稀少,给了我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我在开学前已经了解过了交大校园网的情况,在NIMO网站上已经充分阅读了开网教程,我把高三用了一年的路由器也一起带到了学校。因此到校当天就开通了百兆宿舍网络。当天和第二天群里也有一些同学到了寝室,但是不会开网,我就顺便去西17和西19帮一些群友开了网。

9月9日是临召培训。工科试验班的临召们在东上院500教室(现东上院100号)进行培训,保卫处的杨科长、校医院的院长等等,都给大家进行了交大生活讲解。谁能想到接下来每年都是这几位老熟人呢?

交大赶ddl的传统在宿舍楼大修上可以充分体现出来。9月8日我入住时,楼下的草坪还是一摊黄土,而9月9日晚上全部铺上了草坪。

9月10日是报到日,大清早我就去新体育馆(现霍英东体育中心)完成了报到手续。在出口领了网络信息中心和学生联合会的宣传资料和布袋。这个布袋居然一直用到了毕业,质量真好。下楼之后,各个学院的招新摆摊,我去找了一圈就没找到工科试验班究竟在哪接待。感觉我既不属于学籍所在的机动学院,也不属于托管的船建学院。到了稍微晚点的时候,不太清楚是哪个组织给新生们发了月饼。

最后晚上我的3个室友们到齐了,也就开始了夜聊。我的3个室友,分别来自河北、山东和福建,在后文中分别用M、G、S同学代指。地域差异是新生们最喜欢聊的话题之一,我也不出意外,从高考聊到房价,等等。对M同学的第一印象就是王者荣耀。M同学王者荣耀技术很强,最强王者的段位对我这个只有白银的水平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后来只要他在寝室,几乎没有哪次不在打王者荣耀。S同学最开始一段时间夜夜和高中女朋友打电话。G同学倒是经常不在寝室,或者打一些大作游戏。最后就是我这个平淡无奇,也没有女朋友,每天就只顾水群的天天待在寝室了。

5 昏昏欲睡的开始

9月11日早上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早。开学典礼应该是9点开始,提前45分钟入场,提前15分入场完毕。但是通知到班上的时候,就变成了7点45分在新体C入口集合。我举着F1602102班号的牌子,早早到了入口迎接班上的同学。对于脸盲的我,认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过后来组织了签到,也就大概知道有没有到齐。交大开学典礼邀请了几所中学的校长,其中就包含了我的高中校长。当我听到他的名字时,我还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然后发了一条高中校长来交大的说说。

11号到13号都是开学各项事项。学校开学典礼、学院开学典礼、新生第一课、英语分级考、领教材,等等。英语分级考这东西,暑假就听说过,但是我始终觉得是什么水平就分进什么班,没有必要特意准备。于是考试现场就一脸懵逼,考完之后有人说听力里面似乎听到了法语。当时分为普通班,高起点班和教改班,最后结果出来就进了普通班。

刚住进寝室的几天里,晚上23点就上床准备睡觉了,早上6点多就能自然醒。

9月14日是周三,同时也是新生第一天上课。早八的高数课,在东上院。我应该是6点半的闹钟,然后在哈乐餐厅吃了早饭,到教室时7点左右。即便比上课时间提前了一小时,教室里似乎人头攒动,坐满了前一半的位置。而后到7点半,教室里几乎坐满了人。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学霸们纷纷看着自己手上的教材,或是记着笔记,或是开着iPad,或是在和旁边的同学对高数谈笑风生。不知道他们在暑假里究竟自学了多少,反正我暑假是完全没有学习的。我不觉得羡慕他们的学习态度,也不觉得他们比我提前学而感到落后的紧张。当时的我只觉得吵闹,和提前这么久到教室感到离谱。而后正式上课时,最开始的几分钟感到简单,毕竟是高中学过的东西。过了一会,似乎是教室里闷热的空气,我就神志不清了。再次清醒过来时,已经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了。而后的时间我就在清醒与迷糊之间挣扎,并且试图记下老师课上的内容,最后只留下一堆看不清写了啥的图案。

在交大上课的第一周里,我就睡了不知道多少门课。大学学习经历就是从昏昏欲睡中开始的。在短时间和困的挣扎中,我意识到,只有玩手机,才能对抗睡着。

6 网管员的自我修养

早已听闻交大的校园网是相当的好。全校除了宿舍楼,SJTU无线网络全覆盖,宿舍楼内的有线网可达100M入户,更关键的是,这一切都是免费。但是想在交大使用校园网,首先得开网。我在家里就先尝试用笔记本的MAC开网,开网过程中,硕大的学生网管部招新广告出现在屏幕上。

对我来讲,网管部的介绍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于是我立马报名,并加了招新群。当时的群名叫“交大土豆交换机炸了么”,非常具有部门特点。当时的群主头像是一个黑底红字S,后来知道是区长的姓首字母。而群里经常交流女装知识,据说也是部门文化。在招新群中有个隔壁楼栋的同学似乎说了进部就女装,而他最后确实也进了,虽然这两者不一定有什么联系。

当年网管部的宣讲会似乎是用群邮件通知的,至今在我的邮箱里还能找到当时的邮件。9月18日晚上是网管部招新宣讲会,地点安排在图书信息楼8楼。在这里见到了之前群里的网管部老人们,和我同届的新生们。宣讲会由暖场视频,校园网与网管部介绍,提问与福利、笔试泄题组成。

9月20日是笔试。笔试安排在了东中院4号楼。拿到笔试题的时候,标题上写的“上海交通大学试卷”着实让我感到有点好笑。笔试题范围在老人们的口中是星辰大海,看到题之后也确实如此。在答卷的过程中,陆续有其他同学交卷离场。作为坐在下面的应试者,很难判断究竟是崩溃离场还是提前做完离场。9月27日面试结束。在我进部之后,我才知道,当年的我被分到了“魔鬼面试室”。

9月28日,在寝室我接到了电话告诉我通过了招新。然后进了16级分舵群和大群。而后经过了培训与破冰,在楼栋黑板贴上了联系方式,就成为了一名实习网管了。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在网管部已经是第五年了。这几年见证了部门的人事变动,也见证了场地搬迁和回迁。大家一起上班过程,即便是翻车了也会有特殊的惊喜。为什么我会一直在网管部待这么久呢?主要还是一种部门氛围吧。这个地方能让我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虽然部门也分了中心组和普通网管,但是中心组是完全没有排场,不会和其他一些组织一样高高在上的存在。

7 刚开学的活动

除了上课以外,刚开学还有一些活动。

9月15日是中秋节,和几个高中同学约了参观徐汇校区,并在徐家汇聚餐和唱歌。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到徐汇校区和徐家汇商圈。

9月16日老乡群里约了去滨江公园烧烤和野营。当天早上要我们在东一区某栋宿舍楼集合,然后打车搬运烧烤架和食材到了目的地。当时的我还是比较害羞,在场的一堆人都不认识,也不好意思主动打招呼。当时除了高中同学,似乎就认识了助飞我的刘学长、担任我班助的周学长、新生群里发言挺多的汤学长,同一级的医学院夏同学。我就在那默默吃东西,然后玩了几局狼人杀。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我对年纪、辈分或者级别比我高的人说话都有一种压力。

9月24日学院组织参观徐汇校区和钱学森图书馆。参观钱图应该是交大新生例行项目。钱图与其说是图书馆,不如说是展览馆。当然交大学生的参观重点可能都放在有学长的材料里面。徐汇校区的建筑确实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我比较震惊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居然也能在寸土寸金的徐汇校区里面拥有一个拖曳水池。什么叫上海船院啊。

很快就到了国庆节。高中班上考到上海来的15位同学全员到齐相约五角场。上午参观了同济大学,顺便吃了著名的同济食堂。下午又去了复旦,并在光华楼前的草坪,和某个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桌子那玩了一下午狼人杀。那个不知名地方最后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蚊子多。之后找了一家火锅店,似乎也是我在上海吃的第一家重庆火锅。吃完感慨了味道着实差了点,而且上海的物价确实太高了。晚上又是熟悉的套路KTV。

考虑到国庆节人比较多,我安排了错峰去杭州玩2天,也就是5号去,7号回。事后证明这两天的人一点也不少。不只是约了在上海的几位同学,还让远在合肥的Toby也一起到了杭州玩。5号中午去了浙大。在去浙大路上打车时经过了德胜高架,当时我觉得杭州这高架修得也太小气了,才四车道,不如上海的高架气势宏伟。在浙大面基了部分同学,趁着浙大食堂要歇业的时候吃了午饭。下午简单逛了一下浙大紫金港校区,是真的大,当时似乎没有交大大,不过后来就比交大大了。顺便在浙大的某个不知名草坪上又玩了狼人杀。这次不只是我们几个同学,还有一些不认识的一起玩。5号晚上去了西湖看音乐喷泉,顺便还在商场转了一圈,特别是那个Apple Store。那天晚上是印象似乎只剩下了龙翔桥地铁站挤得一塌糊涂。6号去了西湖玩了一圈,西湖也确实是杭州的名片。最开始去的时候是晴天,结果大概中午就开始下小雨了。所谓的雷峰塔也是新建的建筑,老建筑的地基在新塔里面罢了。对我这种城市发展爱好者来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参观号称“亚洲东”的杭州东站。走路从西广场走到东广场,再走回来,最后双脚报废。

10月11日是李开复来交大的讲座。这也是我难得在现实中见到这种网上名人。菁菁堂座无虚席,但是我更想要讲座中的奖品,不过最后也没拿到。

10月12日是新生晚会。我早早就去排队领到了内场的门票,并且早早地去选了个观感好的座位。进场就能感觉到设备高端,人员专业。最后节目效果自然也是非常出色。艺术中心,确实牛逼。我在晚会前曾经在老乡群里问了一句这个效果有我高中的礼堂好吗,现在想来也是非常奇葩。

8 工试分流

从暑假水群得知往年工试情况,我就已经对自己的分流去向不报任何希望了。据说有个能力测试要考数学和逻辑,暑假里我也买了本人大编的逻辑学的教材,看了一章是在看不进去就放弃了。

教务处为工试学生安排了一门必修课“前沿讲座”,前4周每周上2次。当真正上这门课的时候才知道它其实是各个学院的介绍讲座。教务处的意思肯定是让学生了解到各个学院分别学啥干啥。各个学院实际中都是进行自我吹逼,极力推介自己希望大家填志愿的时候把它放在前面。而学生对这些似乎没有很感兴趣。课程虽然安排了考勤,但是群里总是流传着各种代签到的消息。最后这课按照P/F给分。

9月30日通知了10月12日进行能力测试。而通知并没有讲能力测试究竟考什么。群里总有好事之徒传谣“据说要考高数”、“据说要考C++”。不过我实在是不想准备这些东西,反正我觉得20%的能力测试占比也救不回我的高考。

10月8日出了16级的工试预选细则。我研读了一番,和14/15级没有很大区别。不过可以选择的学院里面去掉了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工试一共735人,电院收339人,机动收189人,这两者似乎是大家最愿意去的学院。细则里面也确定说道能力测试考察数学和逻辑知识。

10月12日参加能力测试。中午1点10分到3点10分一共两小时,在东上院101考试。由于上海人不睡午觉,所以我一直对交大在中午安排课程和考试感到不适。进入考场拿到试卷,试卷分为数学和逻辑两个大部分。每道题都是选择题。数学的范围不超过高考,难度似乎也就是全国卷选择题10-12题的水平。除了和差化积公式记不住现场推了一番,其他感觉就是比较正常就做完了,虽然离高考已经4个月了,还是没有忘记太多。逻辑题部分就非常奇葩了。“以下哪个选项最能削弱论证”这种问题我完全搞不懂怎么做。虽然事先有学长说过类似于公务员考试的题型,但是我确实做这种题一点头绪都没有。更何况,当时似乎每道逻辑题有5个选项,我非常怀疑我把所有的D在机读卡上都涂成了E。

10月17日出了能力测试的成绩,不出所料的低,但是我还不知道到底排名如何。工试群里大家都复读着“生医工见”“我只能去生医工了”“希望生医工收留我”,很少有人爆出他的成绩有多高。

在出最后排名前,教务处在10月19日组织了预选方案的介绍,不过就是把文本的细则又重新讲了一遍,配上了一些例子罢了。

到了10月24日,在生物学导论课上,排名终于出了。我的高考排名是492,其实不算很低。但是我的能力测试排名690+去了。最后综合排名596名。而我的室友,M同学能力测试全工试第3,G同学综合排名大概是十几名,S同学具体不清楚。

在26号之前需要完成志愿填报。电院和机动被我放在了前两位。估摸着也进不了电院,后面几个学院我的想法各异。我对生医工的偏见是我根本不想学生物或者医学相关的课程,毕竟我对这些内容会产生生理不适。当时倒是觉得材料挺不错的,材料这东西比较重要,交大材料专业排名又很强,学院宣传的时候说什么材料专业学生分布在各行各业也挺有意思的。船建学院是校内老大哥的存在,毕竟船院起家的造船世界一流。又由于托管在船建,其他几个专业也有所了解。什么土木工程QS排名国内第二,工程力学和计算机很相关,国际航运偏管理妹子多。空天也不是不能读,只是我觉得如果真的要学这个为什么不直接去北航呢。最后填志愿的顺序也就是电、机、船、材、生、空。

31号上课的时候工试网站发布了预选结果。离进机动差了十几名的样子,分流到了船建学院。我高中同学高考分比我低1分,能力测试比较好,排名反而在我前面进了机动学院。室友G同学的排名非常高,但是他在进交大之后觉得C++学习异常痛苦,决定不想学习计算机相关的任何课程,所以进了机动学院。那些说“生医工见”的群友们,最后都在电院或者机动,

进了船建学院之后,还需要再一次专业分流。船建使用原来工试预选中的综合成绩直接作为院内分流成绩。不过在这里我的排名就比较高了,几乎都是任意选择专业。船建分流的5个专业(方向)分别是船工、轮机、土木、工力、国航。我已经想好大二上转专业了,也研读了当时的转专业要求。所以轮机、工力和国航这种人数比较少的专业直接被放弃了。船工和土木之间的选择不仅是自己在想,家里人也在争论。舅舅说,学船工,专业实力强,以后出来造航母,大国重器多有威风。姑姑说,学土木,毕业后搞点私活可赚钱了,她同学现在年收入两百万。其他同学可能也大都觉得船工大于土木,而我为了以后更好看的专业排名,把土木放到了船工前面。最后舅舅知道后勃然大怒,把我妈骂了一顿说造航母的机会没了,要求我去改志愿。为此我还特意翘了一节高数课去船建本教办,不过老师不让我改志愿也就没改。

当然最后11月18日出来的结果就是土木工程。预选之后原来的班级就地解散,重新组建新的班级。我就从原来的F1602102进入到了新的F1602103班。与我同专业同班的,还有当时在网管部认识的小笼包同学。

9 创办学科群

作为信息竞赛省一选手,我自认为对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C++)这门课非常熟悉,因此老师上课时我基本上就是自己在那写代码。或者是提前把第二天才布置的作业做了。但是当我课上环顾四周,发现很多同学对这门课异常的痛苦和吃力。大多数的交大学生在进校之前应该都没接触过编程,所以他们连开发环境也不会用,遇到了错误很难调试。我们的教材不讲这些内容,而实验书上虽然有,但是并不怎么好用。

作为F1602102班的班长,我主动在班群里说我可以为大家解答C++的问题。班上很多同学就来问我,我一一进行了解答。但是后来觉得这样重复问题太多了,我决定进行集体答疑。

9月27日是第一次尝试。那天我在班群里邀约同学进行直播答疑,主要介绍C++基本语法,并简单讲解了一些作业题。10月15日和10月27日也进行了类似的直播答疑,并把提前准备了一些录播材料,例如如何进行调试。每次直播之后我就把录播视频传到了班群文件里面供大家复习。很多同学表示受益匪浅。

因为讲解了作业题,有一些工试群里其他班上的同学也来找到我,希望能把视频传给他看。我觉得事情的发展似乎出乎了我的预料。因为作业理论上应该是自己完成,视频里我介绍了一种思路,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按这个思路写估计会被认为是抄袭。

我准备换一种方法。我在工试群里说有问题可以咨询我,或者让我帮忙看看哪里有问题,但是不提供完整代码。由于问我的人确实有点多,私聊消息不是很方便,最后决定建个群来专用解决C++的问题。因为我同时觉得,帮助其他人学习同时也是给自己复习。

于是,11月25日,CPP难民营这个群就成立了。当我将其推广到工试群之后,加群的人很多。

当时已经专业分流完毕,我已经是船建学院的人了。很多不知道我是谁的同学以为我是电院的、特别是计算机的大佬,每次我都得解释一遍。不管专业如何,能帮同学解决问题就是大佬,所以我的那个称呼就从此开始。

在时间线的另外一边,小笼包同学在暑假自学高数,觉得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找不到人交流。在9月开学后,发现交大并不存在一个网上交流高数问题的空间。于是他于9月16日就建了一个叫“你的树被砍了吗”的高数交流群。

12月快到期末了,受到C++交流群的启发,面壁同学建了个线性代数群。大家互通有无,相互引流。秉承着没有群就建新交流群的思路,最后这一系列学科群就逐渐成立起来了。

缺乏官方统一平台,没有各级学生组织牵头,只有各个教学班自己建了自己班的通知群。这就是学科群创设的原因,打破了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分割,给大家提供了交流的空间。这一系列学科群给大家创造了复习中进行相互交流的机会,也就成为了16级工试学生独特的复习体验,后来我们称其为“水群复习法”。

对于学科群后来的走向,我和小笼包的思路并不相同。我觉得既然学科群里都是工试学生,那么可以每学期把群聊的主题进行迭代,比如同一个群在第一学期C++,第二学期基电,第三学期数电。当时的线代群后来成了大物群。小笼包觉得每个群的主题应该固定,高数群就是高数群,即便里面换人了。我后来觉得小笼包的思路应该更合理一点,所以后面的群就保持不变了。之前按照我的思路迭代的C++群和线代群在第二年重建了新的群,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但是学科群面临着一个问题,也就是每门课都有人问有没有群,但是事实上建了群之后也没有什么讨论。特别是当我们16级逐渐不需要这些群之后,有的群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再加上生活园区吸收了我们的经验,以园区名义创办了学霸营的群,这就更加不需要对应学科群的存在了。当我们都毕业之后,学科群如何发展,或者如何收场,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0 人大代表选举

2016年11月的上海市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可能是交大新生第一次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很不幸这搞成了一场闹剧。

根据我不可靠的记忆和残存的文档记载,9月下旬学院开始统计年满十八周岁的同学,作为选民,我班一共26位选民。10月份开始准备候选人的推荐,党委会推荐一些候选人,选民十人以上也可以联名推荐候选人。我当时对这个感到好奇,我也联合我班上的同学,把我自己作为候选人推到了学院去,还正式填了一堆基本情况登记表。后来需要在学院那边进行再次审核和确认,我觉得麻烦就没去了,放弃作为候选人的资格。学校选举办确定了闵行区141选区和142选区的候选人,并将其基本信息张贴在了东上院一楼墙上和其他一些地方进行公示。

11月14日下发了选民证。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选民证,盖有闵行区选举委员会的章。当时通知11月16日周三下午上完形势与政策课之后进行选举。周三下午的形势与政策课在菁菁堂上课,由姜斯宪书记给大家上“读懂中国——建设卓越全球城市上海”课程。

课后就开始了选举。工作人员给大家下发了选票,上面印有几个候选人的名字,还有空余的候选人位置,在候选人名字下方画圈表示同意。由于确实对候选人不太熟悉,之前公示的时候也没怎么去看,我就随便画了几个圈给推荐的候选人,然后交了上去。

等到选举结束,我看了群里才知道出了事。很多人觉得候选人都不认识,那么就瞎填一些内容上去。有的同学觉得选举办和候选人本身没有在他面前介绍“施政纲要”,没有主动进行宣传,那么他觉得是不尊重他,所以就要报复一番。例如,选举前不久的11月9日,美国总统大选刚刚结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希拉里落败。就有一些同学填了希拉里。还有一些同学填了学长的名字。更有甚者填了“黄焖鸡”,等等。这种很明显是无效票,这样的同学浪费了自己的政治选举权。后来又听说松江区的某些选区大规模选票无效,重新进行了一次选举。

为此我当时特别愤慨,发了一条说说批判这种行为。这条说说后来删掉了,具体内容已经忘记了。大概意思就是,即便是交大的学生,政治制度给了你投票的权利,不好好使用,反而搞出这种闹剧。后来我在的选区似乎还在合理范围之内,没有要求重新选举。

很多交大学生的第一次公民选举权就这样浪费掉了。

11 学期中的学习

随着天气转凉,教室逐渐门窗紧闭,空气闷起来,每次上课都成了与困意的搏斗场。

高数课课上勉强能听得进去到底在讲什么内容。但是课下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虽然感觉课上的内容就是教材的例题改了个数字,但是课上讲的东西明显比教材上多了一些东西。每次课都会布置1个小时的作业量,但是我一般都喜欢堆到周末来写。结果周中没好好玩,周末没法玩。

线代课从行列式开始就听不懂了。一个月以后我就放弃了听课,选择了自学。但是自学还是不会,就只能碰到不会的题就百度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做的,然后重写一遍过程。当时我已经知道了李永乐等考研辅导资料,但是我就是放不下面子。我觉得交大的学生就是要学最难的课,要学最难的书,考研就是丢人,怎么能看这种给考研学生的资料呢。所以一直没看。

最开始几周的周末似乎都是在寝室做作业。而寝室里的M室友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在和同学开黑打王者荣耀。后来不得不去了图书馆。离寝室最近的图书馆是包玉刚图书馆,我大概早上9点去,一上午能做完高数,然后下午又做其他作业,做完作业就回寝室上网。每次也就是把需要交的作业做了就行。刚开学买了几本交大高数和线代教辅,完全就没碰过。

第9周就是高数期中考试了。又是中午考试,我又是昏昏欲睡,这样能把高数考得不好的原因归结在交大的奇葩考试时间上。拿到试卷之后,最开始的几道选择和填空似乎还会做,后来就逐渐不会做了,大题也整页整页的不会做。差不多开考后30分钟,由于跳过了不会做的题,我就跳到了最后一题。但是最后一题更不会做了。我已经开始额头冒汗心跳加速,遥想当年高考数学还能考137分,这交大高数期中考超过70%的题都不会做空着。实在是没有办法,又重头回到第一题。深呼吸安慰自己数学本来就菜,做不会是很正常的事情。每次做作业都是照着例题改改数字做的,等到考试连定义和公式都记不住,考试后一定重新做人认真学习。把每道空着的题都尽量把能写的过程都写上去了,等到交卷时似乎每道题都有落笔痕迹。

最后成绩出了,教学班全班平均分63分。我68分,不仅没挂,还高于全班水平水平。我已经很高兴了,能在交大考了超过平均分的成绩,足够了。考试中什么重新做人的鬼话立马抛到了不知道哪里去了。不过考完期中考之后,我还是尽可能把没课的时间都安排在图书馆,虽然也是在包图玩手机。

生物学导论是一门神奇的课。这课仅仅是因为14/15级工试分流时可能分去生科才开的课。我们这一级根本就不需要上这课,但是培养计划还是把它留了下来。这门课的老师褚建君在课上写诗,同时我们也知道他开了另外一门课《格律诗词写作》。和另外一个老师梁若冰一起负责理论课教学。生导确实很无聊,很多同学选择直接翘课不来,而我是每次都到场了的。

不过,这课配套了实验课还是挺有趣的,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不需要写很烦的实验报告。

生导一共有4个实验。绿色荧光蛋白的超声破碎提取与分级沉淀、DNA指纹图谱,微生物的培养和酸乳的制作。里面一些设备,例如移液枪,离心机,是我第一次用,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用。值得一提的是酸奶制作,按照教程做好了放在实验室发酵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让我去领酸奶还不太敢喝。当喝了一口自己做的酸奶之后,突然觉得这酸奶非常好喝了。

我另外选了一门新生研讨课《中国新闻解读与中国问题研究》也是非常赞的。老师是姚欣保,当年怒斥港记的时候就在现场。这课给我们讲了一些新闻,也讲了一些社会问题、台湾问题,还有美国大选,等等。还在仰思坪席地而坐进行问题探讨。最后结课的时候老师还给大家买了零食和水果。之后学期还经常想上这门课或者同一个老师开的另外一门课《时政评论》,不过每次都没选上。据说现在老师已经退休不上课了。

体育也是必修课。我的体育在高中有2个学期拿了不及格,被体育老师吓唬如果会考不过可能影响高考。进交大之后体育可一点不敢挂。第一学期被安排到了束拉的手球,然而我根本不会打球。最后要求投6次球,进网2次就算及格,我就投中了2个。另外,老师通知从我们这届开始要用“运动世界校园”这个app完成每学期80公里的课外跑步。当年说法是支持校友企业,而我只想找到这个毒瘤app的老板暴打一顿。第一学期还是费了一点时间刷完了80公里。另外就是体测。1000米跑,废了老大力终于跑到了4分26秒及格了。

12 学业辅导员

期中之后,西18的生活指导老师在楼栋群发布了期末学业辅导科目的调研,让同学们提交有哪些课程需要期末进行辅导。大家一股脑把所有的课全都报上去了,什么高数、线代、C++、大化、思修、生导等等。

后来生活园区就根据各楼栋的需求整理了学业辅导员的岗位,并挂在了园区公众号上。学业辅导员要求15至18周每周安排一天晚上在对应的楼栋给同学答疑。我看到这条消息就去报名C++的学业辅导员了。然后他们就通知我去二餐西餐厅面试,也就是做了一道题并给他讲一下,非常简单。于是我就通过了面试成为了学业辅导员。

12月9日让我给到时候做的推送提供自我介绍和照片。12月12日在东中院进行了培训。后来出了排班结果,最开始让我去西26辅导C语言,我给负责人说C++和C语言差别还是蛮大的,后来就给我换到了西19楼辅导C++。

同时CPP难民营的群员也越来越多,我在群里发布了我作为学业辅导员的消息,欢迎来线下探讨问题。等到我真的去西19楼党团活动室开始上班之后,线下来的人还是有点少,可能很大原因是我在线上进行答疑分流了一大部分人群吧。还是有一些同学前来答疑,比如就住西19楼的万同学,和我同在姚欣保课上的机械试点班的范同学。

由于各个专业学的C++考试范围不同,工试学的是3学分,很多面向对象部分就不考,但是有些专业的就要考,学业辅导员的身份就要求我把其他专业的要求的内容也掌握。另外在袁定光打印店那卖的C++试卷,很多都是电院的4学分课程,确实给我加了一些压力。毕竟虽然我信息竞赛出身,但是也没学过这部分语法,不过我相信我的能力,还是把它们都吃透了。还有一些同学是来线下求助debug。我也帮忙进行了调试。不过在这之前,我就写了一份C++代码调试方法的文档,发在了难民营群里。

园区会派一部分同学作为巡视员来让学业辅导员签到,并且统计人数作为工作量。我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我说我在线上辅导了很多人,所以线下比较冷清,希望能算上这部分工作量。

在学业辅导过程中,也会有人对我说“你们电院的同学太强了吧”。而我又不得不解释一番我不在电院。然后他们就会问,“为什么不去电院呢?”我说我能去的话为什么会在这里呢。然后就重新进入辅导环节。还有的人称呼我学长,然后我说我和他都是16级的,然后不免被膜拜一番。

17周C++就考完了,所以我也就提前结束了学业辅导任务。到最后我都不知道我的学业辅导工作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可能只算是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吧。

13 第一学期的尾声

很快就到冬天了,上海的冬天5点就已经天黑,让我不太适应。冬天的交大,室内都开着热空调,更是让我不适应。

随着气温逐步走低,高中同学建的一个小群,从刚开学的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到期末的沉默不语。也许只是大家都开始了新的生活,不再怀念过去的时光了吧。

11月25日高中数学老师来上海出差,几个同学知道就相约了一局。晚上9点半吃了烧烤又喝了酒。算是我第一次喝这么多酒,其实也不多,就2大杯啤酒。最后晚上回寝室路上还晕沉沉的,可算是感受到了醉酒是什么体验,就是那种午觉没睡醒的感觉。

11月底网管部安排了一次秋游,也就是在复地北桥城找了个别墅轰趴。当然在这之前是我是不知道为什么叫轰趴的。我还是比较怕生,所以不管是狼人杀,还是KTV,还是别的,都感觉比较拘束。而且我也不会台球和游戏机,最后也没有放得很开。只是进一步认识了部门的更多小朋友和老人。

12月6日注册了个公众号,最开始还更新了很多文章,后来就太懒了,东西主要发知乎去了。

12月要选下学期的课了。工试的同学的课都是一样的,而且工试学生一般一起上课,不过分流去电院的同学会加一门离散数学。我在网管部群里咨询了一番哪些老师比较好,然后就选了袁晓忠的大物,和李丹的基电英文班。这学期高数是何铭的,下学期还是继续选了何铭。选修课随便选了《美国的文化与历史》和另外一些课。月底,在手球课上出了海选结果,我掉了7门课。等到抢选开始的时候,教学信息服务网不出意外的挂了,最后选了33.5学分。有同学作诗云:

选课时难退亦难,鼠标无力网站残。
手指抽筋力方尽,学分成灰心不甘。
刷屏如狂然并卵,面壁密西小药丸。
百亿经费何处去?土豆硬盘西瓜栈!

隔壁寝室的方同学和我分流之后在同一个班,期末开始约我去包图复习。包图很小,条件也很差,没有插座,空调效果也不怎么样。只是离寝室楼近一点罢了。

元旦节虽然是放3天,但是考试周就在面前谁也不敢太浪。我也就是简单进城去了一趟南京东路和外滩。

大一上的期末似乎要考高数、线代、C++、生导、近纲、大化、大英7门课,而留给我的复习时间只有考试周的14天。

高数经过期中考的教训之后,还是感觉不会做题,也就简单刷了一下试题分析与解答。真到考场了还是一脸懵逼,啥也不会。

线代听学长说都是套路,做几套题题就会了。但是我一学期就没听过线代,一口气把试题分析与解答14道题都刷了,但是还是什么都不会。

生导一学期讲了2000多页PPT,后来学科群里一直有人在套老师的话,尝试缩小考试范围。我在复习的时候真就看完了这2000多页PPT。这课最后也就记得糯性水稻的拉丁语是Oriza Sativa。

大英水平考考完空间又全是“思源湖底见”,我也发了一条,不过是“涵泽湖底见”。

C++倒是非常简单了,半个小时就把题做完了。本来很想提前交卷,但是我想拿一个满绩95分以上的水平,所以坐满了2小时。想拿95分及以上的原因是15级工试转专业中,CS的转入要求里面写了C++超过95分可以不看学积分破格进面试。

1月7号考试周里面,突然发现许嵩要3月18日在上海开演唱会,赶紧准备买票。大麦上没买到,在西十区上买了一张580的票。

考完之后,新班级的同学聚了个餐。1月13日我就坐上12个小时的动车回家了。第一学期的在校故事就结束了。

考试周结束后没过多久成绩就出了,学积分81.96,但是没有排名我也并不知道是什么水平。我也给寒假挖了几个坑,安排了一些任务,但是最后都没有完成。寒假里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社会实践。

一个学期下来,室友S和高中的女朋友分手了,但是去健身,最后减了20斤。室友M的王者荣耀段位又多了不知道多少个星,也终于不在大家睡觉的时候开黑了。室友G又购置了新的电脑和游戏,参加了辩论队也打了不知道多少比赛。

一个学期的经历中,我发现很多人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都想去问学长学姐们一些经验。对于我来说,我也去问了选课的事情。但是我一直都有心理障碍,很怕和比我年纪高的人主动沟通,所以我很少去问。我当时也在想,如果什么事情都是按照学长学姐们走过的路走的话,似乎只是在照搬过去的经验,并不能活出我想要的样子。我想充分感受在大学里的选择,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思考选择一条自己的路。不管结果怎么样,我都不后悔。

14 第一个寒假

寒假里总是少不了同学聚会,高中同学的聚会就好几次。

1月19日高中同班同学搞了一次轰趴,顺便还邀请了昔日的老师们。时隔半年不见,大家还是少不了讨论昔日的故事,和大学的学习。

我还顺便回高中领了我昔日没领到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的证书。这个参赛的作品是一个安卓app,是我在高二下学期和高三上学期一直在自学Android开发中搞的一个东西。当时快高考了竞赛老师让我用这个去参赛给学校多个奖,反正我到时候就毕业了肯定也用不上。最后给我评了市二等奖,全国三等奖。16年6月就给我发了证书,但是那时我已经毕业没领到,我直到17年1月才领到。不过这东西对于毕业的我来说已经完全没有用了。

其他同学的寒假社会实践可能是回访母校。但是在我们之前尝试联系的过程中,我的高中年级主任说不让交大的同学回去进班宣讲。我们后来就没去,结果过了几天就看到清北的同学进班宣讲的照片了。唉,没考上清北就是丢人。当时的我顺便点评了交大其他同学的宣讲海报,我当时说,为什么每张海报都是膜膜膜,就没有点别的亮点吗。

我的社会实践就是对我市扶贫工作的调研,主要是走访一些建档贫困户的家庭看看生活状态,然后去区扶贫办了解相关情况。我约上了几个高中同学一起完成这个实践项目。走访过程中确实让人感到生活不易。我们当地的贫困标准是年收入不超过3600元,也就是每个月300元。只有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大家都能得到充分的帮助,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消灭绝对贫困。

寒假里还看了交大安泰学院陆铭教授的新书《大国大城》。陆铭认为中国的大城市还不够大,应该讲资源分配向大城市倾斜,放开户口限制,实现人均GDP的均衡化。这种观点与当时主流的限制大城市人口的想法相反,也给了我一些新的认知。

2月10日高中同学小群里也约了一次聚会。大家重回高中教室坐一坐,在学校门口吃了火锅,下午玩了密室逃脱。

2月14日,由于致远工科计划报名需要提供排名,机动学院教务办在机动教务网站上开放了查询排名的功能。我在这是才知道我上学期的学积分在工试的排名,学积分81.96在全工试当时736人里面能排到252名,差不多是34%的水平。我也顺便问了我在土木的排名是5/32。按照学院之前搞的学习经验分享会来说,这个水平还是挺够保研的。

2月18日坐动车返校。当时我到站取票时才发现没带火车票优惠卡,取不出学生票。然后去窗口找工作人员,第一个工作人员说没带优惠卡就取不出票,也不能改签或者补票,只能退票。回家拿时间不够,我本来已经准备退了车票买机票。但是即将开车手机上没法退票了,只能重新去窗口退。结果第二个工作人员说可以补全票。当时离停止检票还有不到10分钟,果断补了,成功上车,惊险一场。

15 重新做人*1

新学期的开始,自然伴随着重新做人的flag,当然最后这flag肯定是倒了。

由于上学期期末学业辅导员的表现,加上我的个人申请,我被生活园区评为2016年秋季学期优秀学业辅导员,并且有额外的奖金。我一直对于奖金这种物质的东西不感兴趣,这应该是我大学期间获评的第一个优秀。2月21日我领到了这个奖状。

寒假里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给校团委社会实践部(交大思思)供稿,按照船建学院的社会实践规则中,我的活动排到了学院前10名。因此社会实践项目被评为学院十佳项目,2月28日通知我给我们时间团队寒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名额。作为实践团团长,我一点也不客气的自己用了,3月17日就领到了奖状。这应该算是第二个优秀。

刚开学就评上了两个优秀,着实让我感到兴奋。不过课业学习就没有这么好的事情了。

新学期里,高数课在上院200(现上院215)上课,这个教室的桌椅间距实在是让人感到不舒服。多元函数微积分更是让人听不懂了。大学物理也是头疼炸裂,虽然袁晓忠上课非常不错,只是我实在是听不进去,每次都是坐在第4排玩手机。

另外,报名致远荣誉计划,但是它收下了我的材料把我刷了。我从那时就已经感觉到菜了。另外也有一个储才计划在报名,我看了一眼报名要求,下载了报名材料,其实都已经填了,可能面试太麻烦,而且我这么菜肯定过不了,最后还是没有交上去。

3月5日网管部举行了CR。不久又转正了。3月18日我和网管部正式签了聘书,标志着成为了正式网管。

在另外一边,之前助飞我的学长在校团委社会实践部(交大思思)担任了新的职位,邀请我们去报名加入。我也就报了交大思思,并通过了面试进了信息管理中心。3月22日就收到了思思的聘书。后来在拉粑粑举行了破冰,当时的我还是很多人都不认识,不过认识了后来成为小笼包女朋友的yj。在交大思思的工作缺乏了大家经常见面的可能性,所以我最开始不认识的人,到最后还是不认识。

同时,学院也在组织班风大赛,要求各个班表演节目。我们班演的是一段小品。在小品的排练过程中,我可算是把新班的同学全部认识了。最后上台演出效果似乎还不错。有没有评上奖就已经忘记了。

3月18号是演唱会,但是我在买票后过了很久才知道原来室友S也买了这次演唱会的票。同样都是580,他比我晚买几天,结果座位还比我靠前几排。后面就商议着一起去看演唱会。那几天非常忙,班级有小品排练,机械赛需要制作和调试,周日又是党校学习。不过刚好空出了18号晚上的时间留给我去看演唱会。演唱会在上海体育馆(上海大舞台),我也是第一次自己看了演唱会。演唱会的氛围确实很棒,从《等到烟火清凉》开场,再到《千古》结束。许嵩的现场唱功进步很大,每曲都是全场大合唱,我的嗓子也哑了,录的视频里面都是自己的声音。最后灯亮时,旁边的小姐姐哭喊着“我爱你,不要走”。走出现场时,我还沉浸于演出中,感到恍惚而怅然若失。

16 新生机械赛

新生机械赛是大一下由机动科协和密院科协联合主办的活动,机动、密院和工试的同学都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队参赛。正好我们班有同学想参赛,邀请我加入比赛队伍。我们班最后由8个人组队参加,队长是xhf同学。

这个比赛是提前拿到题目和规定的电机,各组完成一个小车用来完成具体的任务,并两组对打比较分数。当3月3日第一次见面会的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个电机和几个轮子,最后要做成一个能取木块并且放在高处的小车,确实是一个难事。队长去搞到了往年的机械赛视频,分析当时的同学是怎么制作基本构件的,决定我们分为两个组,一个组解决小车移动问题,一个组解决小车升降取物的问题。队长还买了一个arduino作为控制器,还给大家发了一些arduino 的资料,简单做了培训。同时商量决定用剪叉式的升降台,配合电动推杆进行控制。

3月15日大家一起在威达楼把小车车身拼装好了,也把升降工具切割好了,同时把蓝牙遥控的代码做好。这样就可以用手机进行蓝牙遥控了。

3月25日各种材料都到齐了大家一起拼装整体部分,但是却发现了致命性问题。车底板的尺寸不对,因此又重新切割了一次。用来做剪叉的亚克力板强度不够,容易断裂。电动推杆没法牢固的粘在地板上,502胶水会脱落。这些问题一直在不断地出现,当时我感慨道“搞工程设计之初一定要进行严密完整的可行性分析。要不然最初的理想总是美好的,然而这里有难题,那里差组件。”即便是比赛前几天,我们都还是没有完全搞定502的问题。我们队伍商量让我担任遥控手。

初赛是4月2日,在当时的密院报告厅举行。我们的车上贴了滑稽标签,也插了一个滑稽旗,车就起名为滑稽号。我在遥控中成功领先对手,进入了复赛。

4月9日是复赛。等到比赛开始前半个小时,固定推杆的502又脱落了一次,重新粘了一次能成功升起来就是最大的感动了。万幸的是比赛过程中没有出现异常情况。不过,我们的对手是后来成为前几名的队伍,也就是最厉害的几支队伍,加上我的战略还是偏保守,就止步于复赛了。

很多队伍在复赛被淘汰后离场,我一直待到了最后,欣赏了整场比赛。主办方机动科协的秋文当时给我评论,“到最后发现你还在看的时候特别感动,非还要参赛的基本都没人影了”。

17 春天的杂思

整个3月和4月,事情实在是太多,我基本上每天都是连轴转,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么忙碌。

3月14日我发了一条说说,内容是:

我曾一度思考为什么要参加这么多项目,但每每在填写各种申请表的时候才体会到。我无法在成绩上带来优势,但是参加这些活动,或许能够拿到的各种title,才能够不至于交出一张寒酸的白纸,才能够让我的申请表看上去饱满,才能够让我在成绩不如其他人的情况下能够增加些许竞争力。而至于项目本身的物质、精神奖励,反倒是不足道的了。

3月16日我又发了一条说说,讲了讲我和自招的故事。

前几天,爸爸问我学信网阳光高考网账号还在不在,他要去年我报自主招生的个人申请去给别人作参考。

原来转眼间又到了填报自主招生的季节了,去年的现在,好像在高考体检的那天,传来2015年北大信息夏令营优秀营员的好消息。我便借此得以参加北大自主招生。在学校的要求下,当时同时填报了北大清华的自招和综合评价,顺便补充性的报了上海交大的自招。由于时间冲突没去参加交大的,但后来打听去参加的同学无一降分。当时的我从来没想过最后会来到上海。

15、16两年的夏天去北大,最终却没有拿到自招降分。我猜测也许是那道语文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作者是谁”我不知道,使得最后198.5分就差了2分达到降分线吧。果然姿势水平不够高,要我来蛤交学习一下。人呐,自己的命运就不可预料。

虽然说两次去北大并没有带来高考上的帮助,但是第一次去的夏令营却有3个意外而且对上大学很有帮助收获。

第一个就是习惯澡堂。当时我住的那栋楼(好像是36还是37还是38楼)的那层的小澡堂坏了,必须去大澡堂。因为是夏天,必须天天洗澡,这可逃避不了。澡堂内白花花的身影和弥漫的雾气真是让人尴尬。同一起去的天津室友见得多了。最后还是do as romans do当看不见其他人一样地洗。唯一留下好印象的是水温,那个水温舒服度真是比现在交大的高不知到哪里去了。所以上学期去澡堂没有感到尴尬不适应。

第二个是提高普通话水平。虽然从小学开始学习普通话,但是日常又不说普通话,而且没有对着外地人、从早到晚地说。所以只会读稿子。当时去北京第2天由于发音口型和气流的原因,嘴里居然打出泡,而且确实不流畅。那就是画从脑子里出来,却卡在了嘴里。经过几天之后才适应。这样顺便让我上学期不至于存在交流障碍。

第三个就是复习了自行车。我真是庆幸小学的时候学了自行车,虽然当时在滨江路5块还是10块1小时,用了一个月的周末学会,之后成为小学写作文的常用素材。此后10年再没有骑过自行车。当时因为高中同学去清华,在北大东门地铁站要我带他去紫荆公寓。在清华里面走了一两个小时才走到。由于错误地估计了耗时,我又要赶快赶回去集合。赶快去借了一辆自行车,虽然只有100块押金。从紫荆公寓回来的路上,虽然基本都是同学骑的车,我还是中途骑了一小段,也算是复习了一下自行车骑法。虽然最后还是迟到了半个小时(提前打了招呼),以至于没有吃晚饭。所以现在在闵行4800多亩的校园里不骑车真是难以想象的(特别是木兰楼)。

现在回想起来,仅以一分之高进了交大这么坑的工科实验班,我倒是丝毫不后悔。我妈妈上学期问我,如果现在再来选,去复旦还是去交大,问我改不改。我说不会改。寒假又问我,如果能再高10分,还是选工试吗?我说当然,如果高10分的话,显然就能以全市工试最高分读CS。

所以冥冥之中最终还是来到交大,回想起这些事情,还是感慨一下吧。

3月23日我又发了一条说说:

周四下午的选修课,老师讲到”在交大,新生刚进校的时候都是昂首挺胸的,过了一学期、一年之后都低下了头。”当时我还在吐槽,明明是新生找不到路,要抬头看哪栋楼是哪栋楼。

但是我回想了过去的经历,哪一次升学不是意气风发,然后又被沉重的成绩打击,然后重新爬到顶端。我清楚的记得,作为优生进入初中,第一次考试竟然考的是78/310名,但三年后中考全区前几名。同样,钦定进高中清北班之后,第一次月考403/1899名,最后的高考全市274名。每一次的升学都是一次筛选,使得每次我身旁的同学都是超越我的存在,同时给予我极大的压力。就像《孢子》游戏第一阶段一样,当我作为一个原始生物不断成长时,大到一定程度画面就会变化,让我在新的比例尺下变小,而引入更大的生物。现在我的境况俨然和当年相似,但是唯一的不同是,以前有三年的时间来决定命运,但是现在只有这一学期。

虽然现在的压力这么大,但是我必须为了下学期的那个目标付出。羡慕着他人的成绩,我又必须摆脱这个现状。现在我的意气已经属于完全被打成碎片,但正像网上有句话说“大学就是把你的自信心打碎,然后重新组合”。

4月20日在报致远被刷之后我又发了一条说说:

如果核心竞争力被考核者认为一文不值,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任人宰割了。

18 大一下的杂事

大一下的其他故事似乎已经不足以再单独作为一章介绍了。

刚开学不久,隔壁寝室的方同学约我去考二级C++,说是以后落户之类的可能有点用。我想着反正也不贵,就去考一个试试。然后他就买了一些复习题自己在寝室做,而我简单看了一下,还不如大一上C++的难度。3月27日本来有党课,因为去考C++我特意请假了。考点在上海电机学院,打车过去十几分钟。等到看到题目之后,果然非常简单,大概30分钟就做完交卷走人,再打车回了学校。后来5月10日出了成绩95分,优秀。

3月中旬,高中的同学开始约拍高考加油视频,给了大纲和要求。我是交大的负责人,就约了在交大的部分同学拍了视频,也是难得见到高中隔壁班的同学,顺便整理成了表情包。后来策划团队就把剪视频的任务交到了我的头上。但是我从来也没剪过这种视频,没有素材,没有创意,只能模仿去年学长们做的风格做了一个类似的。后来赶在五一前做了出来。不过由于需要听音频打字幕,我的耳朵已经快受不住了。

4月8日是校庆日。我报名参加了船建学院的校庆志愿者,不过只需要在中午和下午接待校友进入会场即可。上午由于党校要求,参加了校庆大会全过程。不久前换了校长,这次大会应该是我第一次见到林校长。

4月9日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不过由于我的水平太菜,没有拿到任何奖。

4月13日和22日,班级团改金活动。13号是采访研究生学姐,分享学业和成长的故事。22号前往徐汇校区参观董浩云博物馆,然后大家在草坪上玩了狼人杀,并且晚上吃了避风塘。

4月23日,寝室4个人第一次约出去吃饭,也是四年间唯一一次约饭。选在了金平路的某家重庆火锅,价格不便宜,不过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别的什么好的选择。5月20日又来了这家店吃过一次,后面就再也没去过了。

五一节前,在上海的高中同学又相约下乡视察,我带领着来交大参观了一圈,接着是密室,晚上吃的莘庄的香天下。非常巧合的是,当天在北京的同学也约了火锅。

5月5日是网管部春游。部长区长们带领新老网管们包车去共青森林公园游玩和烧烤。烧烤唯一的印象是大家最开始没有带盐,然后食材毫无滋味,而后搞到了盐之后突然食材本味和调料味突然就迸发出来。

5月13日,某饮品企业给交大捐了1万7千箱咖啡,通过爱心币兑换免费发放给同学们。我考试周前的咖啡基本上就被它承包了。

另外当天有个去密西根大学的高中同学要来交大密院交流3个月,班主任给我发消息让我去从机场接回学校。地铁去,打车回。我也是终于知道浦东机场打车到交大多少钱。

5月14日,买的知乎刘看山的手办到了。知乎的刘看山的周边感觉还是挺好看的,这个手办就放在桌上放了3年多。同时,为了体验家乡的味道,我还买了一件唯怡豆奶到寝室喝。

5月16日,放松了1个月之后突然感到有些空虚,晚上又发了一条长文。摘取部分附下:

虽然一天到晚给人的印象就是各种享受生活,笑嘻嘻地面对所有人,从不拒绝地接下所有的锅,但是这种心里上的空虚感是怎么回事呢?

怎么感觉失去了乐趣了呢?难道真的是要忙里偷闲才有意思吗?

究竟是我空闲时间太多,还是休息不足,亦或是待在室内太久?是长期一来综合产生的结果还是近期锅太多造成的压力?这样下去是要得抑郁症了吗?

到底还有什么能带来一点新的乐趣?

5月18日看到了重庆招生组的志愿者招募,但是很遗憾有考试周,没有办法参加。

5月24日参加了船建学院的学代会。学代会也就是听听学生会过去的工作,选下新一届学生会主题团罢了。学生会也只能干干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不能对他们期望太高。学代会结束后送了参会同学一个航母手工拼装的模型,不过手残的我根本就没拼出来。

5月30日端午节前几个高中同学又约了一次徐家汇游,看了哆啦A梦大电影,又抓了娃娃和吃了海底捞。

6月9日,已担任国科大书记的张杰回交大进行国科大的介绍和招生宣讲。我也有幸参会听了听张杰在国科大之后的一些情况。

新学期的考试周又来了,对我来说期末考试只有高数,大物,基电和大英四门课。这一次是高中同学约我去中院自习室复习。我在考前花了3天把基电的作业重新刷了一遍,考试中就发现全是原题型,最后考试95分,总评93分被期中80分扯后腿了。都说英文班比中文班简单,不过当年中文班翻车了,题目比往年中文班简单很多,因此当年最后实际上是中文班更简单。

6月19日是在交大过的第一个生日,不过既然已经是成年人了,生日什么的也不再有小时候的那种期待了,简单买了个小杯蛋糕自己吃了就行。而且是考试周,也没啥能好好浪的。

6月24日是工程学导论项目展。工程学导论是机动学院的系列特色课程,机动学院和工科试验班都会上这门课,主要是做一个东西。我们组做的是蓝牙闹钟,这东西虽然淘宝已经有很多了,但是我们还是吹了一些实际意义。我的工作是完成与闹钟配套的app开发,当然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最后果然也没评上奖。

19 夏天的杂思

5月11日我发了一条关于城市的说说。

最近又听到有同学感叹回不去的家乡。十年寒窗考进交大,见识到上海的繁华,思索着未来的出路,发现却只能漂泊异乡。他们认为家乡是小城市,有着落后的生活方式,不公平的关系,衰败的经济发展局势。

还记得我初中的时候,经常英语作文题目是,选择热闹繁华的城市还是选择宁静质朴的乡村。每当看到这种题目,我永远会选择城市,我当年的理由是城市拥有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娱乐等等。现在我回想起来,我是真的热爱城市,而不怎么喜欢乡村。我虽然没有去过太多的城市,但是每当去到一个新的城市,我便会想办法发掘城市的光鲜亮丽,游玩在CBD和商圈之间,体验地铁与公交,倾听优美但可能听不懂的方言。我到重庆各个区县、重庆主城区、遵义、攀枝花、宜昌、北京、天津、成都、上海、杭州,均是如此。

但是,旅游和定居是不一样的。当我到了上海,站在南京路步行街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擦过,靠在外滩的栏杆上看着陆家嘴的灯火通明,在地铁里倾听这座城市的呼吸,上海的繁华,却让我产生了陌生感和距离感,我日益发现我终将不属于这片土地。我开始追忆以前的日子,重庆,是我生长的土地,是我多年来奋战高考的战场,也应该会是成为我奉献青春和能力,乃至终生的地方。我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思乡之情,高中到主城区上学也没有这种感觉,甚至在手机上打出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

不过说到这里,我之所以有这么深的思念,还是因为重庆有着良好的现状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我还有回得去的家乡。

我发现,像开头这样思考的同学,很多都是来自北方内陆城市。我思索了很久,想到这个问题的原因了。

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到现在已经一千年了,经济重心在南方这个局势一直没有改变过。中国现在的城市格局又多是晚清列强强行开埠所产生的。中国十大城市有八个在南方,只有北京和天津在北方。

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统计,北漂人群人数最广(也可能是占流出人口比例最高)的十个省份,除了人口大省四川之外,都是华北东北的省份。这也是,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思乡情节是不会让人想离开家乡的,但是家乡无法提供自身需要的时候不得不去往大城市,而北方的大城市只有北京,享受着最为优厚丰盛的资源。

南方,上海、杭州、南京、成都、重庆、武汉、广州、深圳,各个经济圈均分布的一二线城市发展得这么好,能够削弱本地人的外出意愿。即便不是特大城市,百万人口级的大城市,如苏南的苏锡常,浙北的宁波,也能让人过上精致的生活。

我想,中央设立雄安新区的一个目的也在于改变除了京津的北方颓废的人口态势吧。

今天的深夜长文就到这里吧,虽然结尾还没来得及写,我太困了,先睡了。

6月6日高考前,我又发了一条关于高考的说说。

明天就要高考了,回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仿佛还在昨天。

去年这个时候,6月6号,应该是不在教室学习了吧,记不太清,可能在玩看门狗,或者都市天际线。6号和7号的晚上,其实我是没有完完整整的入睡的,闭着眼睛在床上,或思索,或休息,虽然1-2点才睡着,但是第二天还是休息充足了的。

语文、数学、理综、英语,一门门考完,其实自我感觉良好。但是英语考试结束打铃的时候,突然感慨,我的高中就这样结束了。

7号下午数学考完去买手机,8号下午英语考完要求留在教室”复卷”和准备自招面试(虽然后来我并没有面试)。

8号晚上最后离开教室前,收拾整理了我的书了卷子。望着厚度6cm的理综卷集,实在不想扔掉它们。高考前我曾翻了几遍一年来做过的所有理综卷子,从高二下学期刚开始的做不完只有240+,到最后可以90分钟做到290。卷子承担的是一年来的辛勤付出和深厚感情。最后还是和5·3等书一样,丢在了教室就走了。

高考前我是深知裸考我是不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但是整个高三,班主任找我谈了许多次话,都说”你是北大清华的料子,blabla”。因此从高一学竞赛、高二暑假夏令营都是在高考后的自招。最后自招并没有给我降分,我最开始以为按照我的排名我只能去浙大,结果后来有一天突然发现工科实验班这个坑,义无反顾地跳了进来。

等到7月的时候就是毕业典礼了,当时我非常不满意在录取结束前举行毕业典礼,这样谁知道自己去的哪个学校。毕业典礼上我只记得”预计我校今年45个清北人数”,视频里班主任的流泪,采访的fxy到底说了什么我也全然忘记了。典礼上还举行了什么我都忘了,看了同学发的说说才想起校领导当时为了合影留言,发的假毕业证。

前前后后,高中就这样结束了,到现在也居然有一年了。还能有一群同学和朋友,即使天各一方,仍然能天天聊天,甚至视频。

到现在我还在感慨,高一前的暑期夏令营mjc当时宣称”先去港大,再去哈佛”。当时我毫不在意,认为这个不可能。结果高考完之后还真的去了港大,也让我突然想起来这件事。

高考前wqs和我讨论专业的事,说要选就选计算机+金融,后来听说报的人大金融,去的人大信息学院,结果还是在进校后通过考试选择了计金项目。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是我选择专业、各种计划,而是它们选择我。咸鱼躺在案板上期望着翻身。期望期末不会太差。

6月15日我又发了一条关于评价尺度的说说。

有些时候我在想,高中时只看成绩对人是一维打击,大学是多方面多维度打击。

有些人成绩好,GPA学积分排到前几名,各种计划一个不漏;有些人游戏玩得好,王者荣耀打到最强王者觉得没意思了;有些人歌唱得好,全民K歌每次都是SSS;有些人体育好,除了体育课分数高,运动会还能拿奖;有些人编程好,几万行代码都是小case,还能以此赚大钱;有些人学生工作好,各种部长会长头衔加冠;还有的人生活得好,各种娱乐,只要没课就要进城玩。

每当想到这些情况和人,我都感到心累,不说各方面,连单一方面都比不上别人。看着成绩单分数也不算高,满足不了各种计划对成绩的要求。唱歌跑调加嗓音实在太差,体育就是半个废人。学生工作和部门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要说编程算是稍微好一点的,我连拿得出手的东西都没有。

但是我又一想,也许是我的要求定得太高了。为什么会高呢,可能是有种名校光环在头顶,不愿意泯然众人吧。换个标准看,我虽然数学太差,但总成绩又不算差,还能排进工试班前一半。唱歌实在不好,但我敢唱。体育就是渣渣,但还能及格。编程虽然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但竞赛不是白学的,这么多年积累的悟性也不差,何况在一群上大学前没接触过代码的人面前。

我又不怎么玩游戏(主要是玩游戏能力太差),每天沉沦于各种社交App和资讯中。我倒是挺关心时政要闻,国家大事和家乡发展的,这我认为算是我的优点和小小的竞争力。上学期随随便便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交了上去。然而这学期开始上党课和推举发展对象的时候才逐渐认识到,我自认为是属于党性觉悟较高的。入党动机按照某公众号的说法是,”鞠躬尽瘁为国忧,华夏复兴望君同”。

我在想这些心里压力可能还是和专业有关。正如跨年的时候发的一条说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代表四项基本原则”里写的,这是今年最重要的事。虽然也许会因此拿不到奖学金,但是我还是要尝试各种奇淫技巧。要不然早点得知没转成,死心然后好好学习也行。

另外呢,就是人太闲就会出事。三月忙了一个月,四月五月轻松下来之后无所事事。无聊就会东想西想,饭也吃不好。吃不好就心里难受,差点还以为要得抑郁症了,吓死我了。后来吃了一周外卖才缓解。现在考试周又忙起来了,虽然吃得少但是吃饭有心情了。看到体重进一步下降,戒了几个月的奶茶也重新开始喝了。

虽然考完电路的时候心态炸了,我还是争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妈妈对我高考的期望值是上一本线就够了,对大学只要能活着毕业就行了。其他什么都是附加值,小事,可有可无。虽然是要看重,但是要是看得太重,心太累反而不好。所以就这样吧,明天高数希望不会太差。

20 第一个小学期

4月份就选了小学期的课,我很不幸没选上任何通识课,只选上了两门通选课——政府规制和东京审判。政府规制讲的是规制经济学。等到第一次上这课之后,我觉得虽然大道理都知道,不过具体下来还是听不懂课,于是退了它。并从此打消了我觉得我以后可能去读经济学专业的幻想。东京审判倒是非常正常的交大通选课了。所以整个小学期我其实就前2周每周二和周四上东京审判,其他时间都没有课。

小学期里还在搬迁后的网管部办公室上班了一段时间。2017届研究生毕业后,蓁蓁楼要进行大修,办公室位于蓁蓁楼3楼活动室的网管部也不得不搬迁。生活园区给网管部安排在了子矜街210房间。不过这个房间作为网管部的办公室,在面积上还是捉襟见肘。

大一下有几次在网管部和部长交流转专业的事情。当时部长是14级工试转到了CS,因此给了我们一些经验,比如说加入计算机系的实验室,联系导师等等。不过从14级和15级两级的情况来说,转CS确实比较简单,所以部长也觉得他当时转专业比较轻松,要求不高。我和小笼包都听了这个建议,不过选择了不同的做法。小笼包似乎去按照CS系教师名录里面去挨个找感兴趣的方向并且联系了老师。而我,并不想直接发邮件联系任何人,就选择了通过报名系统参加计算机系的老师带的PRP和暑期科研见习。

暑期科研见习报的是邓倩妮老师的《计算机科学学习评价标准的发展现状调研》。在考试周结束之后就收到了她的短信加了微信,并在第一周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就建了个群,并且参与了论文阅读和调研。不过后来几周我没有主动推进,而老师也没有进一步沟通,就相当于是搁置了。

PRP报名的是《基于增强现实的辅助医学教学仿真技术研究》,在PRP系统里写的是申瑞民老师,但是实际上是盛斌负责。盛斌是计算机系最出名的老师,在后文会谈到,不过当时我并不知道他的事迹。报名PRP的时候以为是大二上开始做,结果暑假就安排了任务,盛斌还想着9月15日之前投一篇paper。这个PRP的人不少,但是分成了3个组,一个是模拟针线,一个是显示效果,还有一个就是我的软组织模拟。和我一组的还有同一级的桓同学。暑假就给了一些论文让我看,不过我是真的看不懂弹性力学的东西和有限元分析。当时也完全不会OpenGL,一脸懵逼。暑假每周都在读论文和做报告,不过我是真的完全不懂。

最开始报这个PRP,本来是想玩所谓的Hololens或HTC Vive的,结果不仅不玩这个,还要搞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和有限元。本来已经什么都不会了,还被老师钦定为组长,说搞好了发表文章就排在前面,但是我觉得搞不好是要负责任的。

21 成为学长

眼看着大一下马上就要结束,新的一年高考即将到来,我也终于要熬成学长了。

早在2017年5月9日,17级工试新生群就建好了,当时的群主是yk。当发在16工试群之后,水群的一些人就都进了群。不过过了一会大家就发现,不管是在16群还是在新的17群,水群的总是同一批人。

在另外一边,高中的同学也开始着手建一个高考志愿答疑群。最开始这群还没人需要志愿答疑,就感觉像是高中校友的水群。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宣传的,后来家长和学生就陆续加了这个群。除了总群,我们还建了交大群。我自封为“上海交通大学某市招生组网络招生大队某中学分队队长”。

等到6月8日高考完,就陆续有人加了志愿答疑群。高考出分之后加群的人更多了。我们在群里解答志愿填报的事情,家长和考生们也就“学长”“学长”的称呼。不过当时的我还是有一点naïve,仅凭16年的经验就给17年高考的进行指导,在一些方面的估计还是存在偏差。比如我当年交大提前批录到全市前330名,然后有一些同学我当时觉得能进,还让加了交大新生群,后来最后结果是录取最低到263名,没录上就有点尴尬。

当年我高中夺得全市文理双状元,学校公众号推送标题为《蚌孕双珠,芙蓉并蒂》表示双状元。结果“蚌孕双珠”的意思其实是旧时二女共事一夫,“芙蓉并蒂”的意思是夫妻相亲相爱。这推送发了不久就被删除了,我怀疑写推送的老师要被扣工资。不过,当时新闻上也在说禁止宣传“高考状元”,我以为是不能宣传个人。结果实际上的意思是不能用“状元”两个字,允许用“第一名”。毕竟状元在古时是全国第一名,现在搞个什么市状元、区状元太多了,我都能自封为“小区状元”。

等到各省录取结果相继出炉,本科大群和工试新生群的人数就越来越多,氛围就和我一年前一样了。在不断的水群中,加我的新生们也越来越多。不断让我回想起一年前的自己,我尽量给予答疑。站在老生的立场来看,新生问的问题大都是重复问题,问得多了也就觉得重复回答太麻烦了。当时我还在群里扔了很多资料,包括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拓扑图,分流的逻辑题样题,往年工试和各学院的分流政策等等。后来就是重复问题要求看群公告和群文件了。

不过在这时我注意到一个问题,新生们在问问题,老生们给解答,但是有的人给了错误的或者过时的解答。我很清楚这种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为了避免他们被误导,我就经常主动进行勘误。另外还有一种问题是认为去年的政策会原封不动的沿用至今,而我向来都是说往年政策仅供参考。这个强迫症也就一直留下来了,我自己称其为“信息洁癖”。

比如,我在6月26日看到交大招生简章之后发现,17级工试多了软件工程和建筑学两个专业。我就遗憾为什么不能晚读一年。不过最开始14级工试有软件工程,软件学院的老师们觉得软件工程和工科试验班的培养计划不兼容,分流过去的同学太差,就在15,16级取消了。17级可能是因为交大在上海取消了电子信息类,把所有的名额放到了工试里面,才重新加了回来。

22 暑假社会实践

暑假社会实践是交大一年级本科生的必修课,而我当时做了2个社会实践项目。

最开始想报助飞计划,因为助飞计划又可以完成学分,又可以和新生们面基。不过听说报的人很多,我报的是我所在的区,而不是市区,可能人会少一点。

另外一边担心助飞计划没通过,我就再考虑自己立项做一个社会实践。当时的想法是做一个美食文化调研的项目,不过后来又觉得可能太水了。老乡群里找了几个人讨论了一番,就决定做一个历史建筑和文化的项目,立项交了上去。

5月24日助飞计划出结果。我成功入围助飞计划,不过自己立项的社会实践还是得完成。

5月和6月,社会实践部就得开始准备暑期社会实践的事情了。交代给我的工作有一项是统计各个学院的社会实践项目名单,便于统一管理和启动大会提供数据。还有一项任务是对社会实践手册和团长手册进行排版,我和负责宣传的同学一起完成了这些任务。所以17年的社会实践手册和团长手册的末尾就刊登了我的名字。

实践指导手册上说每个团队都有一面实践旗帜,然而7月2日,我去船建团委领物资的时候,却没有旗帜。老师告诉我说,只有15人以上团队才有旗帜。我作为校团委社会实践部的成员,直接与上级沟通,查看内部数据,发现只有船建这样搞。然后去和老师据理力争,终于在周三拿到我们团队的旗帜。没有旗帜的话,拍照都不好拍。另外,这个老师还邀请我作为船建学院的团长代表,上台参加授旗仪式。7月5日是暑期社会实践启动大会,本来让我担任志愿者,不过我被学院要求作为上台代表,就请了朱比来替我原本的志愿者位置。

7月19日领到了助飞计划的物资,和我当年差不多,U盘,地图,新生事物手册,电话卡广告。也做了简单的培训和地区划分安排。我就成了渝东南片区的队长。7月23日回家之后还顺便看到了另外一组穿着社会实践服的团队,不过当时并不认识他们是谁。

7月25日首先助飞了同区的两个学弟。当时我区商业还很多都没有,让我选一个合适的地点还是比较困难,因此我又选择了一年前自己助飞的同一家甜品店。还是老样子讲解各种生活相关的东西。不过,对于学业上就没怎么讲了,因为两个学弟一个是安泰的,一个是机械试点班的,和我专业区别挺大的完全不了解就没讲。我收到的名单里面我区一共有3个人,不过有一个学弟当时并不在家,后来单独见了一次。

7月29日和30日我就是开始搞历史建筑和文化探寻的社会实践。整个团队一共14个人,最后到场的才7个人,当时我吐槽了一番说要来但是没来的鸽子。7月底顶着38℃烈日在露天活动也确实很难受的。当时我们还去了一趟交通大学渝校旧址。

8月3日和家住黔江区的费同学约好去渝东南另外几个县走访新生。我就当天下午坐了4个小时的高速大巴去了酉阳县。助飞培训的时候,说给大家按市分配,要求当天往返。而我虽然同在市内,但是助飞对象离我车程330km,实在是不可能当天往返。我当时想的是住宿如果给报销就报,不给报销就算了我自己掏。

当天傍晚到了酉阳县城。酉阳县城是在山谷狭缝里生长出来的,东西窄南北宽,总面积不过几平方公里。当时去的时候,下大巴车后我感觉一下子回到了10年前。在县城和费同学碰面后,简单逛了逛街,在家很多熟悉的品牌都见不到了。当地的口音也瞬间让我回到了初中,因为初中同学有好多是来自这里的,非常熟悉。晚上在KFC见了其中一个助飞对象zp,不过最开始约的是第二天去家访,所以当天晚上就是简单认识了一下。

酉阳县一共有3个助飞对象,本来想在县城集中的,但是其中一个说他交通不方便,不能来县城。之前在我们进一步了解后发现在乡下,来县城单程就要一个小时,要照顾家里母亲来不了县城,因此我们觉得这正是助飞计划的目的,所以我们选择一定要去他家家访。第二天一上午我们就在县城的汽车站坐上了去他镇上的农村客运,在山间晃悠了1个小时之后到了他家。家里属于农村自建房,条件比较差。学生在另外一个区的高中读书,走的普通高考考上交大,在这种地方出身的同学能考上交大确实让我比较惊讶。我们详细讲了交大的各种帮扶政策,希望家里不要对学生上学有后顾之忧。

又花了1个小时晃悠回到了县城,前往前一天晚上见过的学弟家中家访。晚上这个学弟和家长,以及另外一个学妹,还有我们两个助飞同学就一起吃了个晚饭。学弟家长还开车把我们送到了下一个助飞目的地,也就是隔壁县。

晚上到了隔壁的秀山县,安顿之后发现另外两个初中同学在家,因此晚上约出来在秀山县城逛了一圈。秀山县城是一块山间谷地平原,平整所以摊得大一点,不过也只有不到10平方公里。

第三天上午去了秀山县的助飞对象家中进行家访,然后家长也很热情请了我们吃午饭。下午就坐上绿皮火车,哐当了4小时之后就回家了。后来有一些外省的同学就很好奇,同在市内,但是却要坐火车助飞。还有一些属于我分管的助飞对象,就交给了他们家住就近区县的同学进行了。
助飞计划结束之后,我写了个人心得,简单摘录如下:

还记得去年的七月,刚刚收到交大录取通知书不久的我,被同被交大录取的同学拉进一个叫做“重庆助飞”的群,从此结识了一群热心的学长,有了疑问可以在群里无所顾忌地咨询,我想,这还真配得上“助飞”这个名字。

转眼一年过去,正如滔滔江水一般后浪推着前浪,我先后参与了高考加油视频录制与剪辑、高考志愿填报答疑和现在的助飞计划。有所不同的是,前两个是为高中学校服务的,而助飞计划是为整个家乡的“新交大人”服务的。

报助飞计划的时候想法很简单,我算是比较喜欢聊天的人,认识一群新生,既可以水群,又能够结交新朋友。同时,我还认为助飞算是暑期社会实践中比较水的项目,简简单单就能拿到学分。后来开始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不能水水就过了,而是必须要对新生、对整个重庆助飞团队负责。
……
结果当我坐上了去镇上的农村客运车后,一路上曲曲折折的山路和稀稀疏疏的民居,让我惊呆了。联想到我寒假做的社会实践,就是了解重庆区县脱贫状况的,这种远离城市的大山深处,究竟该如何完成脱贫的任务。交通十分不发达,工商业基本上不能发展,满是山坡,大规模的农业也似乎不适合。在这种地方,居然能出考上交大的优秀学生,实在是让我震惊。
……
从秀山回家的火车要4个多小时,一路上火车穿过崇山峻岭,跨过清澈的乌江。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我能感受到现在的教育,马太效应逐渐明显,资源正在逐渐集中于超级学校。我能考上交大,也是很大程度受益于我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正如我和我们走访的几位新生一样,我们很多人选择脱离区县,到重庆主城区超级中学就读。那么对于在酉阳,秀山这种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的地方的学生,该怎么办。我真心佩服,他们能在经济不发达,教育落后的地区,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考上交大等中国顶尖高校。

同时,我也感慨最开始决定亲自到酉阳、秀山家访的正确性,亲身感受新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体会到这么多,特别是对某学弟的家访,才让我认识到助飞的真谛。助飞不是外人想的轻轻松松水水就过了,而是真的要对得起“助飞”二字的含义,帮助困难新生,有所感悟,这也是社会实践的内涵所在。

23 军训

上海的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大二开学前的暑假军训,交大也不例外。

早在入学就知道了交大军训是著名的水货,但是当时并不知道水成什么样子。暑假之前知道军训从8月22日开始,到9月4日结束一共14天。后来暑假8月17日收到了军训的时间表。6点20起床,7点半到10点训练,10点到11点半教育学习,中午午休,下午3点半到6点训练,晚上7点到9点教育学习,晚上10点半睡觉。实际上一天的训练时间也就5个小时。

交大军训由连长训练小班长一周,然后小班长训练各小班一周,然后走方阵一周。小班长在普训的学生之前一周来,普训的同学只有后面两周共14天。我们班有wzp和小笼包报了男生方阵的小班长。他们提前一周去了学校训练。各小班长们之间还搞了什么联谊。

船建学院的男生都在三营十七连,这个连也只有船建学院的男生。8月22日晚上连务会的时候指导员把我叫去给军训教官开网,顺便也见识到了教官的豆腐块。8月23日连队似乎是政工想出了口号“王者十七,钢铁船奇;乘风破浪,全军出击。”

十七连的驻地是东上院115,训练场地就在东上院门口的林荫下。后来我和其他连队的场地比对了一下,比有些在东下院和陈瑞球楼中间的开阔空地训练的要好得多,这里几乎晒不到太阳。

第一周是走齐步正步这种东西。指导员说,“我们不搞形式主义”。所以每天晚上的连务会搞的是船建名师进军营特色活动。8月24日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宣传。

8月25日连队邀请了船建学院的刘西拉教授给大家讲座《21世纪工程师的挑战》。刘西拉是清华毕业的,据说和涛哥是同学,当年追同一个女生。因为刘西拉会拉小提琴,女生就选择了刘西拉而不是涛哥。刘西拉说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区别,提到“科学家有99个实验失败了,1个实验成功了,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工程师有99个工程成功了,1个工程失败了,就要进监狱。”

当时听完讲座要征稿,由于这个讲座和团队管理有关系,我还写了一些东西表扬小班长wzp。摘录如下:

对我来说,军训已经开始3天,而对小班长来说,则已经是第8天了。因为小班长们要带领着我们普训学生训练,所以他们身上的责任重大。在前期训练中,就要努力掌握动作要领,以便在后期教会我们。我感受到,想比我们来说,小班长们更加要一丝不苟地掌握动作要领。而我的小班长——wzp同学,就是其中的典范。在我看来,他动作规范标准,态度积极认真,管理小班得力,充分体现出他对于团队担当起了责任,付出了努力。我想,也许正因如此,他才会被选去在军训动员大会上发言吧。

8月29日晚上是拉练,也就是在校内徒步走10km。大家欢声笑语从南体集中出发,又是唱歌又是聊天走完了10km,回到寝室之后才走了2万步。

这期间还有船建学院的副书记来介绍学院就业数据和专业相关的答疑。其中说到,”船舶和土木的同学,面对的都是庞然大物般的系统性工程,个人能发挥的作用其实很小,更需要的是团队协作””船厂最开始的待遇是比较低,本科应届生第一年月薪3000-5000左右,设计院要高点,7000-8000吧,不过熬几年出来,钱就已经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了””你们(土木)要是做到了项目经理这个位置上,年薪应该是二……二百万”。学院的思政说,船工的同学本科毕业去船厂的话,就是切割钢板,一个月5000。因为非工试的船建学院的同学要在大二上分流,期间有人提问专业分流的事情。依稀只记得人参果同学问了挂科影不影响分流。

8月30日中期慰问,不进行训练。船建学院给大家发了一堆零食。晚上还和班上的同学约去了万乐城唱KTV。

军训过程中需要冲旗,也就是每天评一个优秀连队。需要政工高质量出产作品,大家维护寝室内务的时候。军训中有纠纠(纠察队)负责检查内务和日常训练。不过当时内务检查中纠纠和普训同学发生了一些矛盾,也和交大其他问题一样闹上了知乎。而对于冲旗本身,我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听到学院领导说要“雨露均沾”。

后一周是训练走方阵。由于十七连人太多,超过了一个方阵能容纳的人数。连长说,现在需要部分同学主动牺牲。我听到之后立马举手表示我可以牺牲。所以后面几天就是天天在教室里吹空调看《将改革进行到底》,再也没去训练过。

这期间的名师进军营特色活动分别请了船工的易宏,土木的刘西拉,轮机的张维竞和国航的胡昊老师。而没有工程力学的介绍,所以每次提问环节都有某工程力学专业的小班长问“工程力学在船舶/土木/轮机中的应用如何”。

9月3日是全团大彩排。其他同学在光体下面彩排,我就在光体上面的座位和拉拉队一起看着大家彩排。晚上是艺术中心(AC)举办的《扬骁》军训晚会。经历过新生晚会和十佳歌手,我从不怀疑AC举办的晚会质量。效果炸裂。

9月4日是最后的汇报。结束之后军训也就结束了。9月5日大家欢送连长们回程。

从9月2号起不再需要冲旗之后,寝室的内务就恢复正常了。9月5日开始作息也恢复了日常作息。军训结束之后,一切就似乎回到了原样。

24 网管部的招新

春季转正之后,16级网管们选出了下一届的代理区长,也就是小笼包。代理区长要负责招新事务,和招新之后对实习网管的培训、通知和各种事情。之所以“代理”,是因为上一届指派的,而不是本届选出来的。

很快就是各种招新任务了,招新海报、招新视频、线上宣传、线下摆摊、扫楼、宣讲会、招新考核,等等。大家也都各自领了和接了锅,新一届的招新就开始了。小笼包对人和事的安排还是比较靠谱的,基本上都按照既定的计划完成。

暑假水群的时候,大家也就用各种方法进行花式宣传。也提前在新生群里邀请大家进招新群玩耍。

临近开学的时候,网管部的另外一个同学鸟杰找到我,说新生体验营邀请了网管部给营员举行校园网、网络安全和使用分享的讲座,让我去做一部分的介绍。于是我们9月6日就在行政B楼做了一次讲座。鸟杰先讲了校园网,放了网管部的招新视频,后来超时了一点,给我就只有10分钟的时间。所以我就开始语速加快像机关枪一样讲了我的部分。

我的报告题目就是《新生体验营之网络使用分享》,主要是4个部分,介绍校园网代理和校园VPN,校园网络资源介绍,网络安全威胁防范,和如何寻找到有用的信息。最后附了网管部的招新群。在我讲完这个讲座后不久,就有新生遇到了诈骗邮件,我想还好我给一部分讲了,不然可能受骗的更多。

9月9日是17级报到日,我们在霍英东体育中心的2D出口那和网络信息中心一起进行摆摊和发传单。叫喊了一天之后,嗓子也哑了。另外当天还在东二区给新生们开网,又进了女寝开网,感觉和16年9月9日惊人的相似。

后面的事情就和我去年经历的事情一模一样了。当我在网管部招新面试新生时,我会发现,由于网管部招新早,这对他/她来说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面试。而我回想起我当时,进交大前对于面试就已经是身经百战了。还有的同学如果被拒之后会请求提供被拒的理由或者是改进的意见,以便提高今后的其他面试。而我觉得,这其实也算是一种线性思维。有的时候并不是因为面试表现好或者不好就决定了面试过还是不过,更多的还是看一种相互匹配的程度。

从新生到老生,从面试者到面试官,从部门萌新到要选择未来共事同事的决策者,角色和立场的变化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变化。

25 第一次数模国赛

暑假前,教务处网站挂出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通知。高中同学得志和金绳约我参赛,大家就组队按照通知的步骤报名了比赛,挂在尚建辉名下。

对于大一的我来说,什么都不会,既不会建模,也不会Python和MATLAB,也不会LaTeX。当时大家各自买了一本《数学模型》准备暑假回去看。放假前倒是简单翻了翻书浏览了一番,不过暑假里我是一点都没翻过那本书。很快暑假就过去了。

比赛是9月14日(周四)20时到9月17日(周日)24时。由于周五还有课,我们商量着周四先看看题目,然后周五上完课之后再开始做。等到拿到题目之后就傻了眼,啥也不会,就先知网上看看相关论文。

我们约在二餐西餐厅和西18党团进行问题讨论。选择的题目是B题《“拍照赚钱”的任务定价》。14日无任何进展。15日在上工程实践课上,把题目看了下,在西餐厅喝了吉满杯,就发了一条说说“明年再来”。16日转移到了党团活动室,现场学了如何用Python的matplotlib库绘图,把数据点画在了坐标轴上,也同时用谷歌地球标记了坐标点,出了几张图就没结果了。17日瞎写了一些C++代码,什么汉密尔顿最短路。

这2天还在党团活动室里和金绳打王者荣耀,他现场指挥我打亚瑟,我还拿了超神和MVP。等到17日中午的时候我就已经是白银了。不过由于上了白银之后输局就会掉星,我之后就再也没升上超过白银的级别了。

17日晚上是网管部招新宣讲会。我一边去宣讲会,一边在那码字写论文。最后2个小时写了70%的论文字数。当时也不会用LaTeX,就网上随便找了个Word模板用用。最后凌晨把论文交了上去。

后来出了结果,果然没获奖。《数学模型》这本书也被扔到储藏间去了,之后3年再也没打开过。

26 重新做人*2

9月9日是新生报到。暑假在17工试群里水了一个暑假的我,自然也被不少同学加了好友。网友们相约线下见面,在拖鞋门集合后去了同学的饭局。

9月10日,作为班上的学习委员,我早上去领了本学期教材。教材科官方说8点30上班,而8点10的时候就差不多上班了。8点20的时候已经很挤了。不过好在我去得早,很早就领到了全班的教材。我在前3个学期领书统计的时候都是做的电子问卷供班上同学填写。据说有的班级是同学看好了要什么书,然后QQ上私聊报给负责人,这样就很慢。后来他们也学习了我的做法。

9月12日理论力学课上,蔡国平老师称“这门课作业量很大的,到下半期,你们周末两天什么都不做,光做理论力学,时间可能都不够”。后来又有类似的言论,“这课你不要想着重修,有的同学越修分越低”。

新学期里,由于船建学院没有数据结构,CS要修数据结构A或者数据结构C,电子系要修数据结构B或者算法与数据结构,信安要修算法与数据结构,所以我也选了数据结构B先上着。我上的是叶通的课,最开始就觉得这课氛围很奇怪,作业也很少,大概是结课之后我才知道我选到了重修班。

9月14日,由于新生群里给新生们的建议都是把行李快递到学校,缺东西直接网购等等,快递点堆积如山挤爆了。我大一的时候快递点还是零散的分布,韵达在包图后面,圆通在商业街,顺丰在华联等,后来陆续整合到了商业街。之前大部分还要送到楼栋,17级开学之后就没了。同学联系快递点,说是快递师傅罢工了。我当时实地探访了子矜街,在广场上竖立着好几个临时棚,下面全是堆积如山的快递。我的快递当天就已经显示到了交大,但是一直没发短信,得到回应说是前天的都还没处理完。当时我感叹,“看来世界一流大学的世界一流快递服务也满足不了世界一流学生的快递热情”。

9月13日,船建学院安排了暑期社会实践答辩。9月24日,船建学院通知我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入围了学院十佳项目,进入了校级答辩环节。9月27日在逸夫楼完成了校级社会实践答辩。我当时想着,下面评委老师肯定想的是,这种项目怎么通过院级考核的。最后拿了个优胜奖,也就是入围奖。由于我在交大思思工作,思思把内部的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名额给了我。学院十佳项目另外也有一个名额,我就给了tx同学。最后入围奖还有200块奖金。

9月24日,船建学院公布了大一一年的综合测评结果。虽然学积分才83分,但是综合测评成绩有89.13分。综合测评按工试和非工试分开排,我排在学院工试30名,一共有一百人出头。

9月25日,我发了说说“如果为了前路已经使出所有招式,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了,那么是否应该准备后路呢?”感觉转专业之前所有能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

9月26日,暑期科研见习的导师邓倩妮老师在微信群说,虽然项目最后搁置了,但是都会给大家通过的。同时还招募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同学,不过我最后没有去。

很快就到了国庆节。2号进城在人民广场周围转了一圈。由于我非常喜欢城市发展,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特别是里面那个巨大的沙盘。

3号到6号和高中同学约了去青岛玩。在市北区CBD附近住的民宿。飞机降落在流亭机场,没有地铁只能坐机场大巴。3号晚上在市北区CBD万达吃的胖哥俩。吃完回住的民宿路上看到水果店,我在买枣,却发生了奇怪的《南方人买枣》对话。我问老板多少钱一斤,老板说6块一斤。我说“来一斤吧”,老板感觉我是在嘲笑他一样反问道“一斤?”我说“那就2斤吧”,老板神色不悦但是还是给我称好了。

4号坐地铁去栈桥和海边玩。当时青岛地铁3号线才开通不久,车站很新,车票挺好看。不过非常奇葩的地方是,只能在机器上买票而不能在人工窗口买票,售票机只收5块和10块纸币。青岛的海边还是挺好看的,不像上海的海边是一滩淤泥。我还看了烤海星但是不敢吃,还喝了崂山可乐。不过这崂山可乐口味和天府可乐简直一模一样。晚上在五四广场和奥帆中心逛了一圈,只有LED而无内透其实并不好看。在那逛商场的时候,看到打折买了一双鞋,作为游客也是没谁了。

5号去了崂山。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家STEM教育中心,当时我还在想毕业以后搞这种估计不错。从住的地方坐公交车去崂山就站了一个小时。然后又由于国庆节,索道上行又等了一个小时。最后终于爬上了山顶。”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古人诚不我欺。

6号去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周围全是啤酒店,也见识到了青岛人是怎么喝的,也就是袋子提着喝。在博物馆喝了一杯原浆之后,我就感到了头晕。中午去了青岛火车站,最后坐了高铁回上海了。当晚迎接我的是,全校停水。

27 转专业

9月29日,教务处和工科平台网站挂出了《关于2016级工科平台专业分流的通知》,也就是转专业通知。

当时的做法是,学生自己下载《工科平台学生调整专业审批表》,填写之后打印,并交到预选所在学院的教务办,然后等候通知。这张审批表上也就是基本信息和申请理由需要自己填写,第一学年平均学积分、专业排名、专业总人数由教务老师填写。

之前一段时间我研究了培养计划,我选择第一志愿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二志愿转信息安全。隔壁寝室的曾哥之前说欢迎转自动化,不过我看了一眼自动化的培养计划,也就大四有门专业选修课Java可能和计算机有关。之前也有学长说信息工程要学一堆计算机相关课程,不过我也看了培养计划,15级起删掉了这些课。

10月8日我填了表,并写好了申请理由。申请理由比较长,我在表格里面写的是“篇幅较长,请见附页,谢谢老师”。然后另外付了一页写理由。我先写好了一志愿的理由,共929字,主要包括我的计算机编程技术水平和我对该专业的兴趣与热爱程度两个方面。第一部分从小学写起,一路各种奖励写到进交大,再写了我的C++分数、C++学业辅导员经历、工导和数模分工,特别还提到了我在计算机系的PRP和暑期科研见习。第二部分我写到:

我特别喜欢探索计算机的知识。我认为编程是一种享受,看到自己写的程序正确运行能够提供很多东西不能提供的快感和满足感。我会经常在写程序、构思算法、debug或者一些其他计算机技术上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我浏览了交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只是编程,我感觉我对其中很多专业课程都有学下去的兴趣。现在我所在的专业不会再有编程课程,但是我为了不丢掉编程能力,这学期还选了《数据结构》作为个性化学分。无论我之后的专业是什么,我认为我都会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继续学习。

第二志愿的理由也是同样的内容,但是进行了一点删改,弱化了“计算机”三个字,比如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改成“信息安全”,把“计算机系”改成“电院”,等等,共805字。

当天晚上洗澡的时候,我还在想如何用一句话总结转专业理由,最后得出如下理由,我从小就学这个做这个,相比其他人我水平确实够高,我在其中很有乐趣。

10月9日我交了表。到了16号,就收到了二志愿信安的考察通知短信。不过一志愿一直没有通知。我先后问了当时一起上体育课和工图的民凯、小笼包等人。民凯说,最开始他也没收到计算机的短信,而和他一起的麒冰收到了短信,再后来他也收到了短信。问了一圈之后发现,最开始计算机系只给了学积分工试排名前30名的同学发了短信,后来补到了前60名。而我的排名在290名左右,于是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信安的转专业短信通知18日去东中院参加笔试,内容为C++程序设计,参考书是著名的谭浩强同名教材。当时我还吐槽了一番参考书怎么是这个教材。

有一次在哈乐吃饭的时候,碰到了工程力学专业的晓宇同学。我问他转什么,也是一志愿CS二志愿信安,他还特意去选了数据结构A。再后来问了一次,说是转出被卡了。工程力学是小专业,按照工试转专业要求,不能超过30%的人转出,他就很不幸被卡了。

10月18号就是转专业笔试了。中午12点半到1点半,在东中院2-105的大教室考试。考试内容不出我所料,基本都会,面向对象、继承、虚函数、指针、字符串、辗转相除法、判断素数、和汉诺塔。转CS当时也有笔试,时间和信安部分重叠,他们申请了CS的同学就提前交卷去电院楼参加考试。当时一共有45人参加了信安笔试。笔试的时候监考的应该是张爱新老师,她当时在场说,“我们不从简历筛人,希望从笔试面试中看看大家实际能力”。

10月19日上午,我又收到了短信,中午12点20在软件大楼5号楼2楼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会议室参加面试。工试群里有人在问,“转专业面试和上课冲突怎么办”。我当时回了一句,“这两者谁更重要你不知道吗?”

等到现场,我数了面试名单有29人。我的顺序在靠后的地方,有人已经开始面试而我在候场的时候,张爱新又出现了,她说,“你们有啥奖状证书都准备着啊”。我听到这话,算了一下到我的时间应该还有半个多小时。我想起来我电脑里面有高中竞赛获奖的证书扫描件,寝室里面也有在交大的奖状原件。我立马骑上筋斗云回了寝室找到这些东西,把电子版拷进U盘,把实物带在身上,去了五餐打印店。把电子版打印了一份,把纸质版复印了一份,分别准备了NOIP省一证书,电脑制作大赛证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证书,二级C++证书,党校结业证书,等等。然后重新回到了候场的地方。

当前一个人出来的时候,大家会问他里面问了什么问题。我也听了一些问题在暗自思考我该怎么回答。很快就轮到我进去了。我进去之后先把材料放到了老师们前面,还问了一句需要原件还是复印件。其中一个老师说复印件就好,他们相信学生不会作假。于是我就开始了简短的自我介绍,也就是申请理由那些东西。之后老师进行提问。首先问了我成绩排名很低,我自己是否知道这一点。我说我知道,解释理由是我偏科,成绩单上能看出来我编程方面的课分数很高,相信之后能学好。然后问我为什么要把信安放在第二志愿。我当时也在想如何回答好这个问题,结果脑子一转,想出了一个绝佳的答案。我说,信安和计算机差不多,我把计算机放在第一志愿,但是我第一志愿已经没了,虽然我把信安放在了第二志愿,但是这个第二志愿就是我现在的第一志愿。然后还有一个老师问了下二级C++的事情,他问这个考什么内容。我说这个考试就是C++基本语法,比交大第一学期C++期末考试要简单很多。差不多就是这些问题,时间差不多了就离场了。

出来之后,我后来问了小笼包和另外一些同学。他们说,问了他们有没有什么竞赛经历,或者是做过什么项目等等。然后就等结果了。

10月23日到27日是转专业原定公示时间,但是23日迟迟没有出来。在转专业结果出来之前,当天船建学院公布了奖学金情况。麒冰拿了国奖,民凯拿了市奖,小笼包和我都拿了校级C等奖学金。为了第一时间查到公示通知,小笼包写了个爬虫定时获取教务处通知变动,我装了个浏览器插件自动获取教务处新通知并发送到邮箱。

25日我在上课水群,突然听闻转专业结果出了。我还没来得及看通知,水群的网友球球就把我拉进了信安班群。然后我仔细看了转专业公示名单,果然有我。小笼包、民凯等同学也一并转入了信息安全,麒冰转入了计算机。当时的公示说明写了“由于电院交汇总表比较迟,所以公示时间顺延”。等进了信安班群,我才发现,原来工试群水群的一堆人都是信安的。信安一共转入了15人,但是工试这边编制就只有F1602121一个班,所以全部插入了F1602121班。后来听说计算机转入了13个国奖。

当时知乎上还有一个问题《2017上海交通大学工科大平台大一新生面临分流,学长学姐学的是什么专业,有什么建议吗?》,我在10月6日先回答了一次我预选的心路历程,罗列了一些信息。后来10月26日我进行了补充,把我转专业的经历都写进去了。这个问题直接导致后来一年内很多人都来问我转专业的事情。

10月29日,电院安排转专业进电院的同学参加思政辅导员的座谈会,介绍了电院的一些基本情况,方便大家之后办事,我也认识了新的思政。

10月31日收到学生办的短信,告知,“本学期已经选择的课程不能退课,需要继续已选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如果是电院不需要的,将会自动转为个性化学分;本学期不能进行选课,需要修的电院课程只能在以后的学期在再选;这学期期末将会进行转专业的终审,如果有挂科的话将不会接受转专业,因此这学期的课程也必须要好好完成”。我当时有一门工程图学属于船建的限选课,也就一直上了下去。

很快新班级就采集了转入同学的联系方式,也开了一次班会重新认识了一番。

11月30日,工科平台的同学就正式分流了,我的学籍就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科平台”变成了“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大家就会按照专业而不是平台上课了。

28 金牌学业辅导员

进入大二上,我的身份也变成了学长。暑假以来水群的一部分新生建了一个小群,主业是打王者荣耀,但是我也被拉入其中。这些同学打王者荣耀的时间开销很长,所以课业学习似乎精力就不是那么够。我看着他们学习C++异常的痛苦,我提出主动帮助他们辅导。

11月19日和11月25日我连续开了2次私人辅导班,在新图的E211和E309两个小组学习室,来参加的也就是王者群里的十多人。即便已经是半期过去了,我发现他们连循环和条件分支都不会,这样下去怎么应付期末考试。我手把手从安装软件开始教,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当时顺便发现了一个局域网屏幕共享软件非常好用。后来也没去问他们究竟期末挂没挂科。

11月21日,生活园区又开始招募期末学业辅导员了,我也再次报名了C++辅导员。12月1日收到了生活园区的短信,提醒我没有回复面试短信。12月4日通知我面试通过了,我报名到了D19楼给17级工试辅导C++。12月6日生活园区发了推送介绍学业辅导员,不出意外地把我名字打错了。

12月17日生活园区挂出了金牌学业辅导员的评选通知。我看到之后立马就报名,因为我觉得我完全可以担当金牌学业辅导员的称号。12月21日提交了我的申请材料。我在申请材料里面写到

我对自己的评价就是,关注国家大事,关系身边民生。为同学们服务,这是我的荣幸。我觉得回答同学的问题,会让我更加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和影响,能进一步激励我对知识的追求。

12月28日参加了答辩。我的题目是《从“游击队”到“正规军”——我的学业辅导历程》,介绍了我大一大二两年来的学业辅导经历。我谈到我的学业辅导起因是性格、能力、环境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同时还介绍了我们庞大的工科平台全覆盖的学科群。最后还难得发了条朋友圈拉票。

最后果不其然,我就被评为第一届上海交通大学金牌学业辅导员,还有500块奖金。1月3日我就拿到了证书。当时似乎说还有金牌,不过后来就没下文了。

29 大二上的其他故事

大二上最有意思的课应该是工程实践了。电院的同学修2学分的工程实践(电类),非电院的同学修4学分的工程实践。拿着4学分,但是却是16周每周五1-8节全天上课。这课另外一个名字叫金工实习,最后做了各种东西。LabView测量、无人机组装与调试、铣、数铣、车、磨、钣金、线切割、激光雕刻、3D打印、钳工。值得一提是钳工,就纯用锯子锯铁块,做出锤子的头,再和车做出的锤柄一起组合成锤子。这锤子一直放在柜子上,直到毕业没有带走。

10月23日,因为军训结束之后长期放纵,晚睡劳累,我感到身体不舒服去了一趟五院。做了一堆检查,最后医生告诉我要保持23点前睡觉。后来坚持了一个月23点睡觉,白天精神就特别好,上课完全不想睡觉了,不过都玩手机去了。

这段时间和17级的学弟们玩得比较好,经常出去探店。老相好,部落情,关东人等等店都是这段时间第一次吃。

10月29日和信安班上同学和新班主任见面。因为之前的班主任是研究生,马上也要毕业了,根据学院统一安排,就让专业老师作为班主任。不过当时的我并不知道班主任stf的真实情况。

11月3日,收到了工资和补贴之后,我才知道我被评为了助飞计划优秀分队长,不枉我暑假里几百公里去家访。

11月16日,交大思思开始换届了。由于我在交大思思待了半年实在是没有感觉到归属感,觉得没什么意思,加上换届材料着实麻烦,我选择了不留任。不过思思的信管中心还是送给了我一个印章作为纪念。

12月11日开始大二下课程的试选了,我也就发现信安的课是真的多,而且还要补课。另外由于准备美赛培训,电院gxf老师在推广她的算法课,我也有一点想选,不过最后没选上,也没选了。

当天还在教学信息服务网上发现了18级工试培养计划,我把它下载下来和17进行对比,发现变动非常大,应该是14级以来变化最大的一次。

整个学期都在后悔当时为什么报了PRP。我当时对图形学和OpenGL是一窍不通,看了几篇有限元的论文根本看不懂。我的队友桓同学中期退了这个PRP之后就只有我一个人负责我这个组。我有问题问sb,他都让我问学长和他同学,我去问学长和他同学就会被踢回sb那。他说“你手上有论文有代码,不应该做不出来,这不是学计算机的人能力以外的事情”。最后啥也搞不懂,就让我从软组织模拟换到了血液模拟上。我就查了SPH算法,最后照着网上的教程,做了个小demo出来,没有什么新东西。

12月22日,海选结果出了,我除了只有1个老师的必修课以外,别的课都掉了。25号开始抢选,信号与系统最开始被迫选了在校园司令上挂科率24%的文玉梅。不过下午稍晚的时候教务处给这课扩容了,就成功换到了李丹。

12月26日收到了生活指导老师给同学们发的新年礼物,也就是一个“学在交大”文件袋和一个手账胶带。

12月28日晚上我发了一条说说,“什么事情都要上知乎裱一裱,实际上反映的是高校缺乏足够有影响力和覆盖面的校级交流平台”。

12月29日,教务处网站发布了工科大平台理论力学课程招聘教师的通知,里面提及选修此课人数将从目前的近1000人(工科+船建+机动)增加到2019年的2000人左右。我当时以为工科试验班要扩张到2000人,而且还质疑了2000人都必修数据结构的事情。我还感叹了怕不是除了工科试验班和其他试点班,工科各院系就不再单独招生了。

12月31日,老乡新生群里组织了一次跨年饭,地点选在了部落情。当天晚上我整理了2017年的所有成就,写了一份年度总结。最后整理发现我一年下来的各种收入已经超过了缴纳的学费。

1月1日,团委公众号益友sjtu推送了教务处关于新教学信息服务网的大饼。说明年今日选课之时,教学信息服务网就会升级了。

元旦节一过就是考试周,我要考8门课。当时考数电的时候,有个考场有同学晕倒叫了救护车,然后思政紧急排查有挂科经历的同学和关心当前考试和精神情况。

这次的考试周和17级的同学约了每天去新图A400。考试周就很平淡的过去了,最后的成绩也就非常普通。不过还好没有挂科,我也不用担心转专业被退回了。

30 十九大宣讲团

转专业之后,我研读了电院综合测评条例,其中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算素拓,所以我学期中一直在考虑寒假社会实践的事情。17级的直系们准备寒假回高中宣讲,我和另外一个同学zw顺带着报了个名。但是我还在考虑另外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看到有个“我眼中的十九大——上海交大百校宣讲行”社会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号称以学校团委的名义对公接洽中学,不需要我们自行联系。

12月27日就收到了邮件通知我报名通过了,要1月12日在学校参加培训。但是我当时已经买了1月12日回家的机票了。后来就没去线下培训。不过在放假之前和另外几个同学分配了一下任务,重庆市负责人是当时在交大思思认识的yj,她当时已经留任思思当信管主任了。我就成为了宣讲团第一分队长。

线下讨论的时候得知,校团委不给我们联系了,要我们自行联系中学。我就觉得这样很麻烦,因为中学一般觉得大学生回校宣讲是一种占用时间的行为,特别是我们这种非清北的学校。之前想做回访母校活动,而联系我高中的时候,就明确表态不让进班宣讲。然而过几天我就在高中同学朋友圈看到了清北的同学进班宣讲的照片。

我想着我高中应该是进不去了,那么就联系我的初中吧,毕竟关系还是有。后来也确实联系上了我初中,市重点某高中的初中部,给我安排了个时间进班宣讲,选择进了我姨婆当班主任的班上。另外一个同学cx也联系了他的高中,另外一所市重点,也安排下来了没有问题。我们还有一个队友也是我高中毕业的,不过是研究生,就没让她单独联系了。

等到我放假回家了,yj联系我说,学校有几个老师想来重庆宣讲团跟着听讲。因为yj家和宣讲的学校在另外一个区县,从主城区坐高铁要一个多小时,老师们就选择来我家这里听讲。后来就加上了交大著名的搞公众号的思政老师lq并沟通了具体事宜。听说有交大的老师要来,我爸专程安排和我一起去高铁站迎接老师和其他同学们。

当时考虑到教室里面可能投影仪是VGA接口,而我电脑是HDMI接口。我还在京东上买了个转接器,原定1月18日到,但是19日了还是没到,而20日就要讲了。到了20日当天,我就和我爸大清早去了大学附近的数码店找,果然买到了,最后也确实用上了转接器。

给我们安排的是上午最后一节课给一个班宣讲。把老师和同学们接到了学校里面,时间尚早,我带领着大家逛了一圈校园。同时和老师们聊天,讲了讲我们这里的教育情况,和我当年的一些故事。后来时间差不多了就进班讲了。

lq老师先介绍了活动背景,然后交给我们几个同学了。虽然是十九大宣讲团,但是报告的内容有三个部分。读文本,学十九大报告;看人物,悟交大人精神;谈体会,望大学新生活。我负责讲第二部分的内容,学姐讲第一部分,cx同学讲第三部分。宣讲方面,交大提供了讲稿。不过我想在场的初中生们对于政治宣讲并不是感兴趣。我讲下来的感觉也就是给他们科普了交大这所学校,不然他们只知道清华北大。剩下的黄旭华学长等例子就当是作文素材吧。

宣讲结束后,我们几个同学、来听的几个老师,和我爸、我姨婆共进午餐。期间也是交谈甚欢。午饭后把老师和同学们送回了高铁站,就结束了第一次宣讲。

晚上我就写了新闻稿。我妈说写得太好了。我爸说还要提高,给了很多润色意见。第二天就投稿到了交大思思邮箱,很快就发表出来了。

后来1月26日又去了cx的高中宣讲。他们高中就允许交大的同学回校宣讲,而且给了我们一整晚自习,我们针对高中生的需求还做了一些调整。给他们放《今日上海交大》视频的时候,他们也纷纷感叹上海交大原来这么牛逼,纷纷哇、哇、哇的,以前都不知道。给高中生还做了一些学习经验分享,cx同学还讲了他当年和这些老师的故事。效果比之前一次好很多,不过这次就没写新闻稿了。

结束后我写到:

宣讲中面对的中学生,何尝不是过去的自己的写照。希望我们的宣讲确实能够让中学生们提高时政关注度,并学习交大人精神,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1 双城记

2017年重庆基建投用很多,也有很多商场开业,因此我决定寒假回家全部逛一圈。

1月12日飞机降落在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T3A航站楼于2017年8月投用,当时重庆晨报用8个整版进行了报道。这新航站楼确实非常大气,而且非常舒服。

我爸来接我,但是我说我要去体验10号线,所以我让他在T2等我。我自己坐10号线从T3前往T2。10号线是17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的,和5号线一起作为重庆第三轮轨道建设的成果。10号线和5号线都采用As车型,说是在A型车基础上为适应重庆地形特点进行了改良,实际上就是B型车的长度加A型车的宽度,这样可以减少转弯半径。

我爸非常喜欢机场附近的机场碗杂,因此还特意去吃了那家店之后才回家。

1月13日就去考察了我们区里面刚开业的最大的商业综合体的二期项目,和另外一个全国连锁的商业项目。

1月15日和17级的回校宣讲,所以又到了市区进行考察。首先到的是重庆北站北广场,及其联通的10号线北广场站。重庆北站北广场的地铁区域修得确实好,终于有上海虹桥、成都东站和杭州东站的感觉了。

16日去了一趟万象城。发现经过几年运营,万象城的品牌也越来越好了,高中的时候去万象城一楼还经常都是空围挡。

1月21日,17级的舟舟学弟在群里说让我去成都玩。我简单和我妈报备之后,就买了24号说走就走的票。

1月22日和我表姐去逛了重庆宜家,也是我第一次进宜家。最后逛下来脚都要废了,回去之后才知道是全亚洲最大的宜家。

1月13日去了重庆新开业不久的国金中心IFS。重庆IFS号称是3层楼每层都邻接,不过由于地处江北嘴写字楼群中心,周围人口不多,虽然高端,但是商场还是挺冷清的。下午接着去了位于新牌坊的新光天地。新光天地是台资商场,号称是长江上游的高端购物及生活中心。逛起来还是很舒服,不过品牌并不是我喜欢的。有点特色的也就是6楼的天空之城主题。接下来去第一次坐5号线。5号线的通车里程短的可怜,因为过江通道迟迟没有进展。

24日我就坐高铁去成都玩了。上午到了春熙路,逛了一圈著名的太古里。不过我对太古里这种风格只是感觉到新奇,但不觉得很喜欢,我更喜欢万象城那种风格。和我一起的不止有舟舟,还有另外一个学弟赖子。舟舟的亲戚请了我们吃饭。晚上也去见了著名的IFS熊猫。网上说,这熊猫见过的gay比我见过的直男都多。

25号去看了大熊猫。还去了宽窄巷子,吃了蛋烘糕,也坐了成都地铁去南门的世纪城。当年春节晚而交大开学早,大年初十就要返校报到。我25日早上一直在抢票,最后还是抢不到回校的动车票。

成都环球中心号称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建筑。我印象中这个称号应该是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当我走进环球中心的时候我才知道为什么它那么大。它只是把商场、写字楼、海洋公园等业态融合进了同一个建筑体里面,而本身定位并不算高端。

1月26日在川大读书的高中同学知道我在成都之后邀请我去玩。我也就去川大江安校区逛了一圈,中午还被招待了一番。川大的寝室比交大西一区寝室条件好,但是校园网是远远不如交大100M免费来得舒服。不过当时在川大逛的时候,我彻底买不到票了。最后咬咬牙买了1600元的全价经济舱机票回上海。

当天下午就返程回渝了。在路上我总结到:

如果说,成都旅游靠的是官方宣传,营造”宜居””成功之都”等概念。那么,重庆旅游更多的是靠着自媒体的狂欢,夸张语气下”魔幻山城”深入人心。

32 回校宣讲

之前已经提到过17级返校宣传的事情。17级的高中校友们决定在1月27日搞个联合宣讲。也就是在学校食堂前的广场上摆摊,和找个空教室轮流讲。

当时蹭了17级的回校宣讲。他们想了办法联系到他们的班主任进班宣讲,而我们当时联系我的班主任就不行。既然都回高中了,我和zw还是顺便去高中班主任的办公室看了看,和他们还是聊了一段时间。不过始终感觉他并不是很热情。

在交大的这部分同学已经进班讲过一次了,我当时讲了讲工科试验班的事情。但是后来觉得给高一的同学没必要讲这些东西。

后来在27日我给高三的家长们讲了讲工科试验班的事情,讲了讲提前批的情况。

1月26日,在第二天搞联合宣讲前,我就发了一条说说。

我的大学同学回校宣讲很多都是收到欢迎,而我回校宣讲只要学校允许就很理想了,更别说主动欢迎了。

我知道学校当然喜欢清北,每年都拿出去说今年又是几十个清北。给学校长脸的当然要欢迎,于是就有着进班(特别是清北班)的特权。非清北的学校就在食堂门口摆个摊,然后进下实验班和平行班,每个班每个学校10分钟。

我也自嘲一下,清北班当然只欢迎清北啦,又没有复交班这种东西(浙大哭晕)。上次回去和老师聊天,他们和学校明明也都知道,清北班不只是清北,也是其他顶尖大校的主力军。但是,就是非要在高考前弥漫着清北班所有同学的目标都要是清北的氛围。非要弄得,像我一样,自招结果和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才急急忙忙查清北去不了的话,还可以去什么学校。

操场上也许还挂着”今天我以XX为荣,明天XX以我为荣”。我觉得,永远都不可能以我为荣了。除了出去吹逼以外,还有能什么增加我归属感的地方。

我现在也觉得寒暑假社会实践就不该去中学。我们放假的时候,中学要么已经放假了,要么在准备期末考试。我们的宣讲,很多老师都觉得(其实我自己也觉得),是浪费时间,没多大作用。回校宣讲尚且如此,更不如说其他什么宣讲了(要不是待遇丰厚,我才不报十九大宣讲)。

单论回校宣讲,这是大一新生们很有积极性的事情。所谓”情系母校”系列,回校宣讲、加油视频、加油头像、志愿填报、进校破冰什么,去年我也很喜欢做。现在想了想,我可以介绍已有的资料,介绍大学多么多么牛逼,招生找哪些专业,多少分,哪些专业好。

但是,我自己也对专业的毕业去向迷迷糊糊,对我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都不清晰。还在迷茫中,真的就能指导别人吗?所以现在别人问起我,我提供资料和信息,但是不提供任何建议。决定要由对方自己做,而不是听从”学长的建议”。

今天听某某同学在做什么项目,我也去做一个。明天听某某同学在比什么赛,我也去报一个。后天听学长曾经做过什么,我也去学习一下。结果,我做了这么多,有什么收获吗?做之前迷茫,做之中心累,做之后遗憾。

——写在联合宣讲前一天

33 寒假的其他故事

9月份参加数学建模国赛后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后来信安班上的球球约我参加数模美赛,我就参加了电院高老师的培训营。后来培训营似乎没学到什么东西,寒假里就直接开始准备模考和正式比赛了。球球抓建模,我写程序,另外一个同学负责写作。在线上沟通进行比赛。当时的我水平还是太菜,比较拖后腿。不过后面也拿了一个H奖。

2月18日我去考察了新建成的沙坪坝火车站和重庆西站。沙坪坝站是全国首例铁路站场上盖空间利用项目,在车站上方将建成龙湖·金沙天街商业综合体和两栋超高层写字楼(整个项目后来改名叫龙湖光年)。重庆西站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高铁站。内部装修都挺不错的。不过这两个火车站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就是虽然车站本体已经修好了,但是周围的配套设置还没完工,处于边施工边投用的情况。

2月19日和我爸去了金佛山玩。由于雾太大,视线受阻看不到什么东西。而且也没下雪,没有雪景。

2月21日和高中同学约了去欢乐谷玩。结果最后大家咕咕咕,就只有我和Toby两人去玩了。那天下着毛毛雨,欢乐谷很多项目没开,感觉非常不划算。

2月22日,初中同学相约探访初中班主任。似乎也是我们初中几个同学毕业之后每个假期都要做的事情。初中班主任和我就在同一个小区的隔壁楼,所以非常方便。

2月24日就返校了。我回家时探究了一番江北机场的出港设施,这次探究了进港设施。因为和樟宜机场有合作,所以运营搞得也很好。里面的便利店物价和市区都是一样的,贴了同城同质同价的餐饮价格也很正常。

34 新专业的开始

上学期期末的时候完成了选课。信安大二下学期要上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等专业课。由于转专业需要补修,所以我额外选了一门离散数学,和17级CS的一起上。

开学前一天新班级的学习委员开始统计教材。我当时觉得他的统计方式似乎还不如我大一上学期来得高效。

而后就正式开始上课了。信号与系统、模电、电子技术试验是电院平台课,生医工也需要上,所以上课的时候我就见不到之前大一一起上课的同学了。而数据库,计组,信安数基等课是专业课,工科试验班和面上的同学也就终于开始一起上课了。课上的同学就更加陌生了,除了我们之前水群和面基过的网友以外,其他人我大都不认识。

最开始毛概课只有全林可选,但是据说他风评不太好。后来问了一圈说课程备注说的仅限某某学院上课这种限制可以不管之后,我改选了张娅的课。在上课的时候还见到了一堆熟人,比如我自动化的S室友,一起转进信安的民凯老弟,转到CS的麒冰,大一上同一门通识课的佳萌。

开始上专业课之后,我终于体会到了之前有学长讲的,交大年级越高课程越烂。专业课的教材真的没几本比较好的。我大一的时候觉得自编教材的人应该很牛。等到我见到信号与系统的蓝皮教材之后,我才知道,这教材连授课老师都不用。信号与系统是李丹上课,她直言我们按照奥本海姆的教材讲,我也去买了本奥本海姆书的翻译版。这翻译版质量很高,教材太容易看懂了。而自编教材只用来留作业。

另外一门课,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教材用的William Stallings编的同名书的中文翻译版。但是这书已经出了第11版了,而我们还在用第8版,特别是其中文翻译异常糟糕,语言拗口句式不通。

另外,大二下的课集中在西区上课,离宿舍非常近。每天都可以睡很晚才起床都来得及。我同学说早上7点55起床都可以赶上早八的课。而中午就经常在哈乐解决了。

这段时间碰到好多熟人,打招呼都是“你进实验室了吗?”“你在搞啥科研项目吗?”而我什么实验室都没加,也没搞项目。当时正值18年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机,我想着要么保研,要么本科毕业就直接工作。反正又不出国,干嘛要进实验室搬砖,我又不需要论文。

这学期还有一个定时炸弹要爆了。那就是PRP要结项了,而我什么除了跑了个SPH以外都没做。最后草草写了3000字报告,随随便便答辩就过了。答辩现场有个老师问我做了什么,我说我跑了一遍代码。最后打分也是我自己打的分,不敢打太高,我就打个B+。

3月2日在东区骑车时发现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那栋楼上挂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牌子。我当时还以为网安学院搬到那边去了,后来证明没有,网安学院办公室还是在软件大楼5号楼2楼的逼仄狭小空间。而微纳楼的那个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在2年后变成了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院。后来有次上课的时候,民凯老弟和我讲,说网安学院的院长就知道接项目和捞钱,根本不在意科研。搞安全还是计算机系的水平强,外面说交大信安强,其实是在计算机系。

3月17日信安班组织了一次轰趴。在轰趴中我算是认识了一堆班上同学,但是因为我线下社恐,还是很多都不认识。反倒是民凯老弟和他们似乎都很熟的样子。这次轰趴的晚饭是KFC,我一直把它记成了网管部某次轰趴BG了。不过,这次轰趴之后,由于大家都很忙,一直到毕业似乎都没组织过别的班级活动了。

当天晚上我发了一条长说说,内容如下:

“你真的一点都不在乎GPA吗?”“是啊,我不在乎。”昨天下午和民凯聊到这个问题。我要是真的在乎GPA,PRP我就好好对待了。我要是真的在乎GPA,我就不会两学期懒得刷满80km,体育直接硬扣6分。价值10分的80km,我觉得无所谓啦,这点分数不要了。就像我也懒得为了一块两块去搞饿了么红包或者满减一样,太麻烦。

我觉得我始终缺乏狠劲、动力或者叫拼搏精神,不知道是我太“佛系”了或者说不好听叫麻木还是怎么。什么事情就想着顺其自然,往后堆就好了,明天不交的作业今天肯定不会做的。要考6级了买本单词书也没怎么翻,考前一天做了2套题第二天就直接上考场。一点也不着急,一点也不担心。完成任务就好了啊,为什么要去争高分呢。更比如,说想脱单,单身久了也就享受自由了,我也懒得主动找对象了,除非天上掉一个下来。

之前我还在说,大一一年浪过去了,我已经丧失了好好听课和每天做作业的能力。跨年的时候发的说说定下的基调就是2017年放纵,2018年养生。2017年初定了个小目标,虽然也没有积极推动,但是最终也完成了。我根本就没有想过一定要好好学习提高成绩,至于能得多少分临场发挥随缘了。那之后有目标吗,我其实没有目标。之前我也说过似乎我并不知道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自然我也不会向着实现梦想发展。

有的同学每天认真学习,拿了8000块奖学金;有的同学每天玩游戏,段位特别高;有的同学每天写代码,完成了大项目;有的同学每天练习各种艺术,参加了许多比赛和演出。我每天刷微博刷知乎刷空间,看新闻看政策看发展,也就发了一千多条说说,在77人关注的个人公众号推送了38篇文章。虽然自娱自乐,也是挺满足的,不过这样挺沉沦的。

我想,为什么小初高能有所谓的“好好学习”。其实当年我也没有什么拼劲,小学初中的知识太少,基本上不花什么功夫就记住了。高中有大环境,大家都这样,我顺应大流就好了。就像平静的湖水里的行船,在刮风的时候顺风向就能往前走,只要不逆势而为就行了。当年竞赛省一证书下来的那天,正好被班主任劝退,说我不应该继续把时间放到竞赛上,拿到现在这个成绩已经是我的能力极限了。当天晚上我确实很难受,在被窝里思考了几十分钟想要好好学习,所谓“痛定思痛”。然而第二天起床之后还是原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

“你想改变一下自己吗?”“不了,保持原样就挺好。”在理发店里Tony老师多次建议我换个发型,然而每次都被我拒绝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初中的时候那么喜欢写程序、搞杂七杂八的技术,高三了还每天晚上写点代码,而现在没有了当年的热情,除了课程基本上就不想动了。我也经常说,进交大以来我就一直在吃老本,老本一旦吃完就GG了。其实老本早就吃完了,不然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麻木了。你们老是大佬大佬的叫,不就是第一学期当了个C++学业辅导员嘛。C++和数据结构确实是老本,大学里新学的科目有哪个我敢说可以向C++那样去辅导别人呢?我没有哪学期学积分上过85分,我反感无端卖弱,以至于我采取另一个极端了。

当然现在我也挺轻松的,不然也不会大一一年涨了10斤。去年这个时候接了很多锅,尝试了很多事情,最后明确了哪些事情不合适我。这一年该退的退,该推掉的推掉,所以这学期开学以来出人意料的闲。反正我的性格也就是如此,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或者像我妈说的,“像癞蛤蟆戳一下跳一下”。

反正每天把说说当日记来发,写长文锻炼一下表达能力,倒也自娱自乐了。

35 第一次信安竞赛

信息安全专业对口的国赛就是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它分为作品赛和实践赛,学院主要组织大家参加作品赛。由于电院学生工作进行了调整,班主任从原来的研究生改为了专业班主任。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我们就和分配给我班的新班主任stf进行沟通了。stf其人是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是视频编解码、视频篡改检测等,和jxh是同一个实验室。所以他在第一次见面会的时候就介绍了一堆自己实验室的情况,希望大家能去他实验室。同时也介绍了信安竞赛的事情。

当时几个同学就准备参加当年的信安竞赛。后来整理了一番,我、小笼包、民凯老弟和lyh四个人就组了个队,导师找的就是stf。当年的比赛是5月底要交作品报告,7月底在武汉大学进行决赛。这个比赛最关键的地方是作品的题目。我们当时不知道怎么想的,想了个直播系统中对非主持人进行打码的app。当时准备先做PC端,再做移动端。PC端先试用了OpenCV检测人脸,再进行高斯模糊处理,效果还不错。

然后就得上人脸的检测了。stf自己啥都不懂,把我们交给了实验室的博士生。博士生说有个叫SeetaFace的人脸识别库不错。我们就加了这个SeetaFace,确实工作起来还行,于是在电脑上就把demo搞好了。后来stf说,作品要有吸引力,PC端的太多了,要搞个手机端的,还要串流实时打码。

因为我之前学了过Android开发,移动端开发就落到我肩上了。第一个大问题就是SeetaFace是一个C++库,如何迁移到移动端上。为此我学了一番JNI的资料,可算是能调用了。然后就出现致命问题,手机CPU的性能不足以流畅进行处理。后来想了一些方法,例如隔几帧作为一次关键帧进行一次人脸识别,之间就进行人脸位置的追踪。性能优化一直到了5月下旬都还没搞好。

5月中旬进行校内辅导的答辩。其他组大多都是15级的,16级的很少。和他们的项目比起来,我们这个就略显简单。后面提交报告的时候,我们的性能优化都还没好,文档里只写了效果和准确率。准备进了决赛之后再继续改。

值得说明的是,在答辩时发现,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会议室的WiFi密码居然是12345678,真可谓是最危险的就是最安全的。

小学期就选了1门通识课随机模拟方法与应用,和需要补修的工科创1。等到小学期开始的时候,得知随机模拟方法与应用的期末考试时间和信安竞赛的决赛冲突,我不得不退课。结果7月上旬出了决赛名单,我们果然没进决赛。第一次信安竞赛就这样结束了,还浪费我一个通识课机会。

36 大二下的其他故事

3月22日,作为学业辅导员参加了生活园区举办的座谈会,座谈会具体讲了什么已经忘记了,但是最后送了我一个日历。

3月底,我在知乎看到一个如何绘制地铁图的教程。于是我就照着教程,用Adobe Illustrator自己画了一张重庆轨道交通线网图2020版。然而这个线路图到2020年结束的时候都没实现。

3月31日,网管部组织了春游,前往临港滴水湖附近的观海公园进行烧烤。在此春游中,发现了烧烤大师奈特。

4月4日,和几个17级同学一起到陆家嘴逛了一圈。原因是有个同学要去看在陆家嘴的蔡徐坤应援视频。我也顺便去小米之家看了看有没有MIX2S的手机现货,结果没有,就没买到。然后第二天我就去颛桥万达的小米之家买到了新手机。

4月8日校庆日,学校里投用了一批新的建筑。玉兰苑、蔷薇园、赛艇道投用,光彪楼的吃货联萌也重新开放了。

4月15日,有同学说华师大的烤冷面好吃,我也跟着夜袭华师大河东食堂,尝了尝烤冷面。这也是我第一次进华师大的校园,师范学校和工科学校确实不一样,一看我们几个男生走在一起就知道是交大来的。

应17级的团子同学要求,我和她组队参加了电院的步步为赢比赛,结果最后啥都没找到。不过参加比赛就有素拓,也够了。

学期开学的时候立了个flag说不喝奶茶,结果3月底倒了。4月基本上是天天一杯奶茶。4月下旬称了称体重,发现有75KG了。吓得我赶紧戒掉奶茶,5月一个月都没喝多少,后来就重新降到了68KG。

4月14日,交大官微宣布启动教育思想大讨论。而后4月28日,有关“长三角”“淮南枳”“小确幸”等PPT照片流出,直接上了知乎热榜。当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的作业也是写一篇教育思想大讨论有关的文章。5月下旬我写了一篇《教育思想大讨论:浅谈学生视角下的工科平台课程设置与行政管理问题》交了上去,最后得了A+。

五一节初中同学来上海玩,我带着逛了一圈交大和外滩。

应17级的天子同学邀请,我参加了第十六届上海交通大学结构赛。4月13日在今晚五点后烧烤店讨论作品,然后光顾着吃了。5月11日在东19帮忙组装木板,5月12日一上场就被淘汰。而且我发现我的校园卡刷不开船建木兰楼的门禁了。

6月2日在复旦高分子专业的高中同学说有门《虚拟科学实验》的课程代码不太会,希望我辅导一下,于是专程来交大找我。我看了看也就是数值计算方面的内容,我对算法也不会,就简单看了下代码。后来又问了几个问题,然后说我到五角场请我吃饭。

6月8日出了大三上的选课结果,第一次选课全中。

我爸说18年生日要送我礼物,我就选了一台戴尔U2417H显示器和一块机械键盘。6月11日就送到了寝室楼下,感觉大屏幕写代码舒服多了。

之前关注过交大ACM队,6月23日去参加了ACM队的招新宣讲。最终还是没有报名参加,一来是觉得马上大三了感觉有点奇怪,二来是觉得自己太菜了混不下去。虽然高中有信息竞赛经历,但感觉自己还是不适合做算法题。

37 高考志愿咨询群

和17年一样,18年我带领着17级的高中到交大的同学们又参加了高考志愿咨询的活动。不过这次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情。当时写了一篇文章如下。

6月25日,上海,晴朗中透露着梅雨季节的闷热。

今天是重庆高考出分第三天,2018级的学弟学妹和他们的家长们正在紧张地查阅各高校信息,为即将开始的志愿填报做准备。而早已在各大高校的巴蜀前辈们准备好了咨询群供学弟学妹和家长们交流答疑。

上午的时候,我们发现咨询群有一些异常情况。从我们设置的进群身份核验问题来看,好像有一些加群的人不像是巴蜀的家长。发现这个异常情况之后,我立刻在交大咨询群里设置了学校问题,确认是不是真的是外校和外地的人员加群。

不出我所料,这个加群信息已经可以说明不是巴蜀的了,而且通过我查看其QQ信息,所在地为辽宁大连,也不是重庆的考生。之后的十分钟内,不断有莫名其妙的学校出现在我们的加群审核里。于是我赶紧在大群里通知,避免无关人员加群。

我们不是唯一的情况,不出我所料,其他学校的同学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我们最开始以为是这些外地家长是通过搜索群名字加来的。也许他们是把巴蜀中学的“巴蜀”二字理解成四川和重庆,而不是巴蜀中学。但是即便我关闭了群名搜索,仅能通过群号加群也仍然有源源不断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申请加群。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一个可能性。但是就我们的推广形式而言,是由群主发说说,大家在QQ空间转发的情形推广,宣传语都是鲜明地绑定了巴蜀中学,应该不存在范围扩大化的可能性。

上午的时候主要是安徽、山东、辽宁和四川的考生与家长申请加群。就我们的群名字而言,四川的考生家长情有可原,也许人家以为是我们高校在重庆和四川的答疑交流群。但是其他省份的就没有任何理由加群啊。不过到这个时候,我们仍然以为是小规模事件,只是不断地拒绝加群申请,或者在群里解释我们是重庆的群。

到了12点20的时候,中科大的同学提供了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中科大同学说,有个学姐说她是在东辰看到的群号。北理的同学也说是从东辰来的。

在这个图里可以充分看出,发消息的人把我们的答疑群做了整理(其中山东大学不是我们的群)。不过我们并不能确定这就是最开始的源头。最让我气愤而不能理解的地方是这句话“请分享到你知道的中学群”,写这句话的人心里一点B数都没有吗?我们的咨询群群名这么大几个字“巴蜀中学”你就觉得是透明的?你觉得高考志愿填报可以跨省咨询问题?

有人会说,哎呀,人家加你群怎么了嘛,又没花你钱了,这么排外的吗?巴蜀的就这么了不起吗?我想说的是,sorry,巴蜀就是了不起。

我们建这些群主要是校友情,巴蜀一线牵,珍惜这段缘。我们无偿花自己的时间为学弟学妹解答高考志愿填报。对于其他人我为何要花这些时间回答这些琐碎而重复的问题?退一步,即便是重庆的其他学校加群我都是欢迎的。这一来涉及到他们进校之后我们的同乡情,二来大家都是在重庆高考的人,对于重庆高考形势和志愿填报信息比较了解,能够有充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解答。但是,我确实不欢迎外地家长加我们的咨询群。原因很简单,不满足上述的几点建群原因。我又不懂你外省招多少人,多少名能进,你又为何要加我们的群?你看着群名这么大几个字“巴蜀中学”自己不觉得尴尬吗?特别是有些素质不好评价的家长,你到底会不会聊天啊,会不会提问啊?

从上午开始到现在,我们的同学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加群申请,简单展示如下。

我们的同学考虑到可能是群名不够显著,在群名特意提醒“重庆巴蜀中学”,但是仍然挡不住家长加群的汹涌“热情”。为了核实家长信息,我们对群验证消息做了设置。即便如此仍然无用。更神奇的一点是,有的家长居然会百度信息,然后填进去混进来。我是服都服了,您都百度了还不能理解我们是学校内部群吗?

有的同学想的问题是,至善楼有几个男厕所,食堂那栋楼叫什么名字,年级主任名字,后山有几家小面馆,哪家最好吃。在这种汹涌的加群信息中,甚至连真正的巴蜀加群都让人感到兴奋。

南大的同学在回复外地家长时给他们南京大学招生大群群号,心情好而且看得出来是哪个省的时候就给他们对应省的南京大学招生群号。我就实在是不舒服,直接一个“这是重庆群,外省勿加”。有的家长一次拒绝加二次,最多的加了四次。有个湖北的家长简直不摆了,你把地址改成重庆渝中,加上巴蜀中学就以为我们看不出你之前是被拒过的吗?

在晚上的时候我们发现之前东辰那条消息居然传回来了巴蜀大本营,而且还有人加了私货(当然之前就发现山大的群不是我们的)。

不过我真的不能理解,谁这么无聊把我们的咨询群发到了全国各地,这样对他有什么好处吗?

这件事情一直到今天晚上还没有结束,家长群内已经控制入群门槛和通知各位家长注意控制群的流通,当然各位家长也是很体谅我们的无偿工作,在此对配合工作的家长表示感谢。

最后的最后,希望明年自愿咨询群的时候不要再出现此类事件。

志愿大群答疑时还是感觉有一点格格不入,毕竟其他很多人都是17级的,我是16级的,似乎不知道他们的关系。

有个家长来问我,孩子本来的目标是同济大学车辆专业,已经把后半辈子都定好了。结果高考分数高了十几分,问填交大工科试验班还是填同济车辆。他的分数按往年情况来讲,能在工试里分流到机械工程。最后还是填的工科试验班。

结果等到志愿填报结束,很搞笑的事情是,我们交大巴蜀招生咨询群里,都没多少人最终报交大。

38. 第二个小学期

6月29日是大二下的最后一天,下午最后一个时间段考完了大二下的最后一趟考试离散数学。

考完了准备小学期前的一个周末去上海周边玩,最后和17级的学弟去了南京玩了2天。6月30号出发,也是我第一次去南京。到南京就已经是中午了,从南京南站到新街口之后,就已经是午饭过后了,我去找了孟非的小面尝了下,顺便感慨了孟非小面的物价。然后下午去了玄武湖,晚上去了夫子庙。第二天去了中山陵、总统府、纪念馆、城墙和阅江楼。对南京的城建体验感觉挺不错的,新街口地铁站的出口也惊到我了。南京大排档的小吃还挺不错,比较合我口味。只是那两天天气不好,太闷热。另外南京的出租车是黄色的,在夫子庙的时候,总让我有一种梦回重庆的错觉。

7月3号在玉兰苑吃饭,和一个不认识的妹子发生了冲突。我一直坐在位置上等着叫号,叫号的时候我书包放凳子上,一分钟之后回来这个人就把我书包扔地上,然后说,“大家都在找座位,凭什么你要用书包占座”。我说我就去一分钟拿个麻辣烫,你又好意思坐下来?反正就是不走。我真想一碗麻辣烫扔她脸上,但是这样我肯定要受处分,最后只在空间里挂了她。

7月6日,我去船建木兰楼领回了大一的奖学金证书。之前我看到原专业班上的同学把奖学金证书发朋友圈,有看到电院在发奖学金证书,而我去电院没拿到。问了一圈奖学金应该在船建学院。我就跑了一趟船建学院,找了当时的思政,她还挺惊讶我怎么会出现在木兰楼。最后从船建学工办的锁住的柜子里取出了我的奖学金证书,顺带帮小笼包也领了。

小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我去图书馆借了本《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系统建模与模拟》。正好又在学图形学和OpenGL,就把书里的内容写了下笔记,编了程序发到了知乎上。后来这几篇文章获赞挺多,我程序出的图还被引用到了交大美赛培训的PPT里。

小学期由于信安竞赛,把随机模拟方法与应用退了,就只剩下转专业补修的工科创1了。大热天在电院里画PCB、焊电路板,最后写C程序调小车拍视频。

由于高考开始逐渐出录取结果,18级新生群也开始有新生大规模加群了。我在新生群还是水了不少,保持了一贯的风范。

新生群里有个头像是辐射游戏中哔哔小子,名片叫吃先生的,还挺有印象。但是一开始我把他错认为17级的另外一个同学了,以至于有天我在群里说想出高数书,他联系我想要后,我还惊讶了一番为什么17级都考完了为什么要高数书。这才搞清楚误会。过了几天,吃先生私聊说想来交大玩,约我逛一下学校。约在了西18楼下见面,吃先生在自称“楼下那个长得像电线杆的就是我了”。等我见到他时,果然需要仰望,确实很高。然后就从西18出发,一路到了陈瑞球楼的120周年纪念馆,逛了一圈之后结束了和吃先生的第一次见面。当时的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吃先生后来就发展为大名鼎鼎的迟先生。

7月21日,台风登陆,也是我第一次经历台风。

7月22日,我在图形学学习中发现,里面有个物体速度的计算,依赖于刚体动力学的内容。这时我倒意识到,被骂了很久的理论力学,也不是完全没有用。

7月27日,在北大医学部读书的高中同学来上海玩。几个老同学安排去徐汇校区接待了一圈,本来想约其他餐馆没约上,就去的桂满陇。

7月28日,坐着早上7:37虹桥发车的动车回家了。由于价格便宜,在交大前几年大都坐的动车往返家和学校。动车学生票接近四百,但是机票经常八百多。后来由于江北机场扩建,T3和第3跑道投用,容量大大增加。机票价格长期保持低位,再加上铁路定价改革,动车价格上涨,我之后几年就优先考虑飞机了。

39. 第二个暑假

大二的暑假,我仍然准备做社会实践活动。18年的五一节,我看着新闻说重庆旅游爆炸,洪崖洞、磁器口等景区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当时和17级的几个同学商量,他们来暑假来重庆旅游,顺便带着做社会实践。于是我就立了一个社会实践项目叫《网红城市的保鲜之路——重庆都市旅游现状与发展调研》,拉了一批人准备在8月13-15日做社会实践。

在这之前的8月初,有同学找到我想借我的社会实践团队旗用。原来是,当时的助飞团队在我区助飞了一个同学,然后后来这个同学被选为宣传典型,中央电视台要来跟拍一段视频。交大也派了思政老师来指导,准备后面某一天重新拍一遍家访视频。然后他们碰巧没带社会实践的旗帜,找到我想借走。我就8月7号和他们碰面,然后蹭了一顿饭吃。

等到我要做社会实践了,我顺便考察了重庆IFS的设计。这次社会实践我带了几个外地同学和本地同学一起。外地同学就住在解放碑了,我也顺便带他们逛了下解放碑。

我们的实践考察了长江索道、洪崖洞、鹅岭二厂和洪崖洞。由于天气炎热,时间安排得很松,我还顺便参观了重庆规划展览馆、建川博物馆。实践最后采访了重庆市旅发委负责同志。一开始联系他们的时候,开介绍信还问了交大思思负责人和电院实践部,被踢了几个皮球才开成。旅发委一开始以为我们是交大教授带着学生做的科研项目,给我讲了一通还准备给资料,最后才知道是学生自己搞的,就不把资料给我了。

这个暑假的另外一项任务是学车。我妈找了她在驾校当教练的同学给我学车。驾校说后面可能要涨价,所以我妈就提前交了学费3200。结果等到后来由于几个驾校打价格战,反而降价到了2500,再后来有一段时间还学生只要1980。在我报名前不久,重庆市驾考改革变严格了,要打学时。这也搞得我最终花了3个假期才拿到驾照。我8月9日考了科目一,等到社会实践一结束就送去科目二考场了。后来还有一些别的时间,我在返校前的9月2日才考了科目二。

放假之前,我爸看到新闻说重庆要搞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博会),让我提前预约。8月23日智博会开幕第一天,我和我爸就早早去了重庆国博中心参观。首届智博会,在重庆媒体的广泛宣传下,邀请市民前去参观,于是当天观展人数超过了30万。里面展示的那些设备和服务其实没多少是新鲜的,我在新闻上早就见过了,只是顺便看下实物。毕竟博览会主要目的是促进商务合作和投资,我这种市民参观也就是看看,加上当时人又多,很多东西也没法体验。不过,这是我第一次去国博中心,也感受到了当年修建它的人的大手笔。晚上之前品尝了我爸说的很有特色的老城门洞火锅。当时还写了一篇感悟如下:

老城门洞火锅:重庆老火锅的另一种想象

去智博会的路上,我爸说晚上一定要去吃这家火锅,而且发给了我一篇推文。

老城门洞火锅位于渝中区罗汉寺附近的筷子街,已经开了三十余年。老板和他的兄弟是据说重庆第一家国营火锅的锅底掌勺,国营火锅店倒闭后出来兄弟单干。老板是老大,因此也被称作“老大老火锅”。

智博会回来,由于堵车,我们7点半才到了火锅店。路上的时候就在说,这家火锅店脾气怪,下午5点半开门,7点半以后不接客,晚上9点关门,没吃完的话老板要赶客。之前我爸很想加盟这家店,未果。

这家店进门之后就能看出,店面老破小,昏暗的光线与随处可见的油污。换做是外地的或者讲究环境的食客,看到这副景象便没了胃口。不过对于我们这种吃味道而不是吃服务的人来说,这都是不存在的。

这家店是标标准准的老火锅。老火锅用老油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家店一看也就是老油。和其他老火锅相比,这家店的锅底真的是特别黑,一种潲水黑的感觉。菜品也特别少,毕竟不卖混汤的菜。

看到这个层面上了,精致的食客可能也不会选择它。但是这火锅神奇之处就在于锅底。

我之前曾经批评过外地的所谓重庆火锅,既不辣也不香,完全没有味道。前几天又批评大队长火锅,味道太单薄而只有辣不香。

这家火锅,油面上飘浮着几个辣椒,吃着第一印象也是不辣。但是仔细平常就发现,虽然不辣,但是味道特别香,就是我之前经常提到的浑厚感,回味起来还有一股甜味。煮了半个小时之后,味道慢慢打开,辣味和咸味就慢慢提上来,形成了不是特别辣的复合型麻辣鲜香口感。

菜品是不是新鲜我吃不出来,不过种类是真的少。结账的时候发现老板只收现金,因此还特意出门取了现金。

吃的时候我就在和我爸及他的朋友聊到。海底捞就是服务的极端,但是其辣锅的味道是重庆人不能接受的。这些火锅店则是另外一个极端,味道好,但是服务、环境特别差。大人们也许吃的是情怀和回忆,现在像我们这种年轻人也许对于服务、环境、菜品拼盘等的重视度大大提高,这种老店也许不久之后便会被历史淘汰 。

下午7点半的网红佩姐火锅门庭若市,排队能排到凌晨,而同一时间的老城门洞火锅店内只有4桌人。老城门洞火锅店内的装潢看着已经十余年没有装修过了,当年想必也是风风火火,如今看上去则很显简陋。我们可以说老板是坚守传统,但坚守传统便意味着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我的口吻当然是不喜欢这种近乎墨守陈规的传统,但是我也非常不希望这种传统在网红重庆的嘈杂中逐渐消逝。有兴趣的不妨前去体验一番。

暑假的最后,F17的同学在军训。9月3日,我认识的一个学妹在二餐一楼川味窗口的辣子鸡燃面吃出了活蛆。后来9月10号,我认识另外一个同学在二餐西餐厅的炒饭吃出了创可贴。这几个事情都闹上了知乎,最终导致川味窗口生意一落千丈,不到一年就关掉了。

40. 开始大三

18年的暑假,由于此前2年水群获得的威信,我同样加入了新一年的新生群。而后看来,F18中继续保持水群的人不少,而我和F18水的也最多。

本科大群我有一点水不动了,我主要精力在工试群和重庆新生群上。17级的胖胖、三石等人在几个群里水,我们暑假里也就认熟了一群重庆新生。有的同学在招生的时候就和我聊过。其中一个同学及家长和我聊,说这同学高考前就把人生规划好了,要考上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结果高考分高了点,就到了交大工试分数线。当时来问我到底是走交大机械,还是同济车辆。由于之前玩得太好了,就准备开新生面基会。9月8日,在万乐城的部落情火锅搞了个重庆新生面基会,现场来了二十多人,坐了2个大圆桌。不过很多都是17级的同学。

开学前就和两个同学报名参加了9月的数模。在电院奋战3天,最后还是只拿了最低档的上海赛区三等奖。聊胜于无。

9月22日是中秋节。高中考到上海的同班同学又约了一次聚餐,选择在了人民广场的串串香。味道挺不错的,不过后来没开了。拍了张合影,结果评论区都说其他同学都变化大,就我形象一点没变。

9月底网管部又开始招新了。和去年一样,还是老样子的几件套。我也就帮忙听了一些面试,然后给了意见。

重庆新生群一直水得挺好的,大家也都相互认识了。于是国庆节就约出去玩。这年的国庆节选择去了苏州和无锡。不过很遗憾的一点,又是我负责安排行程。我正好在交大校友会网站上看到了华住集团铂金卡的优惠,就用了这个。1号在苏州,在老城区看了拙政园、观前街和护城河。苏州老城区的保护非常舒服,没有高楼大厦,都是白墙尖顶,看着挺舒服。2号上午去了金鸡湖,看了苏州园区的城建。下午就去无锡了,苏州火车站的设计还挺不错的。在无锡我酒店位置没选好,看着离火车站近,结果选到了酒吧街。酒吧街风格倒是没啥问题,就是有点乱。当天晚上在同层有其他房间有打砸情况,门被劈开了。3号就去参观鼋头渚。太湖是真的大,一眼看不到边界,和海一样。晚上从无锡站回上海的时候还遇到了点问题。有同学没带身份证,之前都是去火车站开的证明。我们坐的车在北广场,公安在南广场,无锡站南北广场也不互通,只有一个地下社会通道。我带着他从北广场到南广场,又从南广场跑到了北广场,可算是没误车。

国庆节后面几天就是新图学习补作业。当时出了款新游戏《中国式家长》,我也跟着玩了几天。

41. F18工试分流讲座

由于我在新生群水得太多,又搞了学科群,还帮忙打理选课交流群,我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出名。很多人以为我是大佬,实际上我菜的一批,只是水群多罢了。

等到F18快要分流的时候,机动学院职航灯塔就找到我,想让我作为他们给18级开的分流讲座的嘉宾,我也就答应了。这种给新生的讲座我之前也有过一次。在17级的新生体验营上,给提前来交大的新生们讲过交大的校园网络服务各种资源以及防范网络诈骗相关的知识。

等到把几个嘉宾都介绍一下,对比之后发现我是真的菜。他们另外请了机动学院工业工程、生医工学院、材料学院的3个嘉宾。人家各个都是国奖级别的,就我一个混了个C奖。最开始说让我第二讲,后来把我放到了最后一个。理由是大家都想进电院,免得听完就跑。

10月12日晚上在逸夫楼200号报告厅举办了工试分流讲座。虽然我人菜,但是我还是可以点评其他嘉宾的发言。工工的高学长一开始就罗列了他的各种奖项,认为发言人足够强发言才有信服力。这点我是认同的。但是他后来讲的机动和工工的培养计划,就开始出问题了。他按照他15级的情况来讲,而在场都是18级,培养计划已经变化很多,他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另外对于其自身的工工专业,介绍中听起来感觉这专业就是保研去安泰/高金的跳板,似乎没有自己的特色。可能这和他自己转金融的背景有关系吧。生医工的嘉宾我认识,他的介绍从科研入手,讲了生医工的各种科研方向。材料的嘉宾对专业比较悲观,会上说“交大材料好在前两个字”“材料专业的同学分布在各行各业”这种论调。当然我们作为笑话听来也不是不可以。

最后就轮到我上场了。电院分流有9个专业,要一一介绍这9个专业确实很困难。我就去教学信息服务网整理了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然后按照之前电院某个PPT上的内容简单整合了下。我还特意讲了计算机、信安、软工的区别,表达了我更建议去软工的想法。接下来我展示了各个专业的毕业去向,告诉大家出路不是单一的。最后我讲了去年的分流细则,并且展示了我那年分流的热度排名、转专业、竞争压力等情况。在这过程中,所有涉及到分流政策的东西,我都在标题指出“仅供参考”,不对当年的真实情况作出任何承诺。

讲完之后我想了想,最有用的东西还是16级的分流热度。这东西是怎么来的呢?当年教务处在工试分流的时候,给出的分学院公示表中,各个学院内按照分流成绩排名的顺序给出,所以我就知道各个同学在电院的排名。之后结合电院本教办的公示名单,就知道这些排名的人到底去了什么专业,每个专业的最高、最低录取名次等等。

讲座结束给同学们提供了微信等联系方式,加我的人不少。不过有的同学不提供备注,我也不想去问,所以到现在可能都不知道ta是谁。最后主办方送了一个U盘作为纪念品,虽然这U盘速度非常慢。

42. C++学霸营

18级开始学校把工科试验班的培养计划进行略微调整后推广到全校所有工科,于是所有工科都在大一学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C++)这门课。生活园区也配套组织了学期中的学业辅导。

或许是之前在金牌学业辅导员答辩上给园区提的建议,希望将当时的微信群改成QQ群,这样更方便。当年的学期中辅导就采用了QQ群上的线上学霸营。我看着招募微信推送,我也就报了名。说起来我只在秋季学期担任学业辅导员,因为春季学期不是工科平台的同学学C++。和之前的期末学业辅导一样要我去面试,我去园区办公室面试的时候就碰上了后来的只负责管理工作的学霸营营长。面试就是给他讲题库里抽出来的一道题,但是他说“我是工科的,我没学过C++”。当时我就觉得这句话挺离谱的,首先我是工科,交大的工科都要学C++。然后,计算机也是工科专业。等我通过了,我去查他的信息,本科是合肥工业大学的材料专业,这也能理解了。

学霸营和期末学业辅导不太一样。期末学业辅导是学业辅导员去各个宿舍楼栋的党团活动室(学业分享室)坐着等待同学上门,然后给他们答疑。学霸营是在线上解答同学们的疑问,然后说每周总结同学们的问题整理成文档。学霸营从10月11日正式开始工作,我和小笼包一同担任了这一学期的学霸营辅导员。

之前的C++学科群在两年的运行中积攒了大量的资料。有的课后作业和打印店习题见得太多了,于是我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特别是打印店的试题有很多错误,每次看到都直接说“错题别看了”。小笼包比我勤快一点,他会把每周同学问过的作业写一份参考代码出来。不过我注意到,有的同学可能就等着辅导员做好了参考,可能不想自己写了。这样是非常不好的。

在学霸营工作之前,有着16和17级的经验,我想着C++的入门对于大学以前没接触编程的同学来说比较陡峭,我给重庆18级新生开了好几次纯义务的入门辅导。第一次在9月12日,在新图小组讨论室开始了所谓的“零基础入门”,我是手把手带着大家学习。17级的胖胖第一年C++挂科了,也来听课。由于有基础,就作为“助教”了。后面国庆节旅游回来又搞了一次“国庆特训”,集中训练一些题目和调试方法。

11月上旬,电院表示专业分流的时候要考C++。小笼包和我说想给同学们在专业分流前辅导一下。我们就找园区申请搞一次C++期中集中答疑,安排在11月16日的东中院。最开始期望不是很高,结果当时的1-108这个大教室居然坐满了,还是有一点惊讶。我负责讲基础的语法、常见的错误,小笼包讲一些提高和补充的内容。小笼包的讲解能力比我强,但是由于时间关系,等到他开始的时候有很多人有事情离场了。后面考完我知道考试题,和这个辅导的直接关系不是很大,换句话说是没压中题,但是我们的辅导和期末考试挺有关系的。

12月底,重庆新生群想跨年聚餐。我也想期末考试前给他们再搞一次辅导。于是,12月31日下午,我在D26的党团活动室给重庆F18级同学做了一次考前辅导,讲解了往年的几套试题。讲完就去宝龙吃跨年烧烤。后来也没问到底这部分同学成绩怎么样。虽然连续3届都有很多同学说ta的C++全靠我,但是也不知道是客套话还是什么。

等到学期结束后,我把几年来收集、整理、撰写的各种资料打包成了所谓“杜老师全集”存档。后来我由于考研就再没参与C++学业辅导。

43. F17转专业咨询

2017年我在大二上转专业之后,在知乎某个问题下放了一堆我当时收集的资料,和一些经验。我个人是非常不习惯问学长们相关的经验,觉得我有必要自己走出一条特色的路。但是我又觉得网上没有相关的资料,需要有人提供信息,所以我才写了这堆资料。后面就有很多同学看到了来咨询我转专业的情况。特别是17级工试预分流完毕之后,知乎上一堆同学来私信我问情况。由于我在群里水群,很多同学也来加我好友。

他们问了我一堆当时的转专业考核情况,我也就如实告知。还有的同学问我如何选择专业,比如信安软工如何选择,我也简单评价了下。但是由于当时才大二,对专业课的认知也不是很到位,所以当时给出的评价和后来不完全一样。

18年10月,教务处发布了转专业通知,来咨询我的人就更多了。我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得知我的联系方式。而且这次是在线上报名,和当年的纸质报名还不太一样。等到转专业考核开始之后,我注意到几个专业取消了转专业的笔试环节,只剩下了面试。特别是一些专业在截止报名之后才说只收第一志愿,让人措手不及。

18年10月22日,教务处公布了转专业名单。在这之前,交我办上的流程更新就已经基本上得知结果了。出名单之后,我仔细观察了一番。并且由于我之前收到一份F17工试成绩名单,我还对照着两个名单进行了综合分析。我发现当时在QQ上咨询我的同学,90%都转成了专业。好多同学都来报喜,我也感到了成就感十足。不过很遗憾的是,这其中很多同学到毕业都没和我见过面。

结合上述的资料,我于10月22日当天写了一份《上海交大2017级工试转专业数据分析》发布在我的公众号上。列举了热门专业的同学原专业和排名,进行了一些分析,再放了一些打听到的故事。结果有的同学觉得我不该披露这些数据,可能让人难堪,向我表示了莫名的意见,最后我删掉了这篇推送。

不过,由于我作为观察者观察17级的转专业后,看着名单里同学的学积分和排名,我感慨我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当年仅凭工科平台30+%的排名就能转到信安。我也体会到“过去的经验在当下并不一定适用,过去的数据仅作为参考”,“各位学长学姐们在为低年级同学解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而各位学弟学妹们自己心里也要有谱,做好备选方案”。

而F17转专业的时候,正好也差不多是F18分流的时机。分流完的F18同学听闻我的事迹,陆续来咨询我。他们的故事,后文再叙。

44. F18电院分流事件

暑假水群的时候,有人说今年工试分流可能改成高考成绩占70%,能力测试占30%的新方案。我一看到这个消息,我就在追问出处,有人说是招生组说的,但是最后一直没有实锤。我就在群里呼吁持谨慎的态度,即便是73开也区别不大。国庆节前的9月30日,教务处发布了2018级工科平台预选细则,和之前学期保持一致。

第八周,工科平台调整学籍,预选结束。预选进电院的同学要参加后续的电院分流,这时候有思政传出消息,说“接教务通知,下周高数期中考试的成绩有可能作为电院分专业时候的一个参考”。我听到这个消息就感觉挺奇葩的,估计是思政为了督促学生好好准备期中考试,不要高数挂科。

11月8日,电院开始调查同学们的时间,准备举行分流能力测试,当时也不说到底考什么,后来才说考编程相关。并且放出风说一批次和工试同学一起分流。11月19日上午举行了能力测试。考的确实是C++,当时有些同学的教学班进度远远滞后,还没上到考试中的一些知识点。

之后电院在菁菁堂开了专业分流宣讲会,公布了2018级电院专业分流细则。电院负责的老师表露出本次分流政策有99.99%的同学满意的意思。这个方案的特点是工试和一批次电子信息类一起分流,专项计划单列。分流依据是高考成绩占80分,电院自己举办的C++能力测试成绩占20分。但是高考成绩的最低分是60分,所以实际上是五五开。这个方案对工试同学极为不利。由于交大的超短裙提前批招生机制,导致工科试验班的高考分数都会低于正常一批次录取的学生。11月23日我正式看到了这个文件的详细内容。

细则一出,立马一石惊起千涛浪。工试同学立马炸了。有的同学说,“招生组和我说好的分流方案blabla,现在突然改了”。有的同学说,“今年回校宣讲我必劝退交大”。这个事情还闹上了知乎。后来几天,他们组织了一拨人天天去找本科教务办沟通,各种方法想办法阻止这个方案落地,包括请家长沟通。但是按照分流方案还是得先把专业志愿填了。

原计划11月26日关闭志愿填报系统,27日签字确认的。26日传出消息方案要调整了。27日,电院本教办在网站上发布了分流细则调整的通知,“11月22日公布的2018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工作实施细则发布后,收到以不同方式录取的同学的积极建议。经过与学校有关部处及职能部门充分沟通,学院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决定:2018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工作仍沿用2017级的实施细则”。这句话分析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似乎是意识到某些地方招生组可能之前给了承诺,又或者说是学校某些部处施加了压力。

不过,调整分流方案,又得罪了之前的受益方。这样一来,电院这一年的分流就成功得罪过99%的同学。知乎上就又多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上海交通大学2018电院,一改再改的分流政策?”。

我也参与回答了知乎上的两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下我说“你交电院对学生不利的传闻都是真的”“新生们有待体验的事情多了”。第二个问题下我又说“1.不患寡而患不均2.屁股决定脑袋3.谁都别笑得太早”。

分流出成绩到填志愿的期间中,电院群一直有同学问XX排名能去什么专业。再调整方案之后又能见到同一位同学问YY排名能去什么专业。有的同学在第一次填报时和我沟通了信安专业的各种信息,准备填信安了。第二次出了排名又问我建议信安还是去CS。当然,他最后还是去CS了。

电院本教办在更新的分流细则最后写道,“2019级电院专业分流政策以2019年公布为准”。

45. 电院学代会

18年10月份下旬,电院刚举办完110周年院庆,开始准备举办新的一届学生代表大会(学代会)。学代会,名义上是学生维护权益的重要方式,也是学院和同学交流意见的重要渠道,最后体验下来,实际上只是用来学生会主席团换届罢了。

会前筹备组组织各班推选出学生代表,事先预计大家参与度不高,就承诺参与学代会计入满分素拓。我看到通知后主动报名,最后我班的两位代表其一是我,其二是班长。接下来每位代表都需要提交提案。我经过一番分析,结合刚过去不久的17级工试转专业中出现的信息差问题,提交了《关于转专业过程中信息公布的问题》,即,在自主转专业和工科平台专业分流过程中,电院教务在志愿填报截止之后才会公布面(笔)试安排。在这个安排中才会看到各个专业接收转专业的备注和条件,例如不收第二志愿等。由于每年政策的变化,这样会让同学在转专业志愿填报上存在措手不及的情况。建议在转专业志愿填报开始之前,公布各个专业的接收人数和额外接收条件。

11月11日晚上,让学生代表参加了第一次会议,培训学代会情况、商务礼仪和正装规范,要求代表正装出席。我一直没有买正装,因此还临时搞了一套。

12月15日学代会正式开始了。领导讲话、各组织贺词,过后就是学生会工作汇报和提案工作汇报。我看了筹备组下发的文件中的提案回复部分,完全没有我的提案。会上说表决相关文件,有人举手提出异议,说为什么没有回复他的提案。筹备组说之后会把每条回复放到网上。由于全场只有这一个人提出异议,所以最后还是通过了。通过,就是把文件题目中的“(草案)”划去。按照事后的新闻稿的说法是“经代表审议后一致通过”,而现场实际上是氛围沉闷。

下午是学生会主席团选举,各候选者依次上台竞选演讲,并发布“施政纲领”。其中一位候选者的竞选挺有意思的,PPT里放了一张校园司令的成绩截图,以表明其成绩优秀。可是,她把所有课的名字都打了马赛克,只留下绿色的底色和90+的分数。我当时一看这图就知道,肯定都是一堆选修课。因为,如果是交大所谓硬核课程,她不会打上马赛克,而应该大大方方秀出来。没有展示就说明马赛克下是觉得不够格的东西。而且,展示的分数也不算高,我记得就几个92+这种分数,其实也算不上多高。

各自的“施政纲领”大同小异,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选举中并未有压倒性的一边倒情况,各位候选人的得票较为平均。另外一个原因是大家都不了解这些候选人,基本上就是瞎选。

当时的我还注意到,电院学代会两年一届,可是选出来的学生会主席已经大三了。等到2年之后的下一届选举时,他不就已经毕业了吗?这样就挺尴尬的吧。不过,这也不是我需要考虑的事情。

学代会后,我一直没见到所谓的提案反馈。对此我愤愤不平,在大三下的选修课大作业中把这件事写了进去,后来老师给我打了A+。

46. 重新做人*3

19年的寒假似乎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寒假里除了和同学的聚会,也就是参加了一次数模美赛,其他的时间都是在学车了。结果因为学时问题没法参加科三考试。

2月8日和重庆新生水的比较好的几个同学约在观音桥玩。我说到我在玩Summer,一个新出的高校社交app。我们一起的另外一个zw同学还笑话了我一番,然后也下载了一个玩玩。等到饭局结束回家路上,他就收到了一个华东师范大学的女生发来的消息。后来就在一起了。

很快也就开学了。每次开学我都要说又是重新做人的时候。

大三下的课比之前少很多,但是还是有一些奇葩课,比如嵌入式。信安之前教嵌入式的老师离职了,于是就换了一个新的老师来上这门课。之前的老师作业是完成一份嵌入式技术调研和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比如安卓app。这个老师来了就改上STM32单板机。对于课程内容我倒没什么想法,然而他上课居然拿出了野火论坛的PDF作为教义照着念,连PPT都不做。交大的学生,居然要在课堂上花时间学这种论坛上的东西。后来就说要定考核标准。第一节课说要期末闭卷考试,第二节课又说不考试了,搞课程设计。第三节课说大作业每人一份,第四节课就变成了小组作业。课程设计呢又要开发板,老师居然说要学生自己买,用了再二手卖出去。等我买了板子,他又说申请到经费了可以统一提供。他还说16周检查大作业,然而大家都知道教务处要求结课后2周以内提交成绩,这门8周的课肯定得在10周以前检查作业。

另外还有一门专业选修课路由原理,由于之前的老师离职了也没人上。还有数据通信课,在教材科提供的书单上写了教材,结果上课了老师说不需要教材,而且说她一直都给教材科说的不要教材。

由于这学期还要学操作系统。我之前听说有本叫《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书很好,也就买了一本来看。人家CMU大一的教材,软院大二的教材,我大三快结束了才来看。

3月1日突然出现了“交大夸夸群”这种东西。据说最开始是西安交大的同学搞的。我们后来也搞了一个夸夸群,一进群就是各种彩虹屁。不过,由于人的新鲜感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后进群的人等着求夸而没有主动夸,所以这夸夸群很快就沉寂下去了。

新的一年里得知,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换了院长,由计算机系密码与计算机安全实验室主任谷大武任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此后学院网站也开始改版,引入了一批双聘的老师。后来在3月20日电院发布的新闻里写到,“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和计算机系共同建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再到3月27日,我发现学院英文名从School of Cyber Security 改成了School of Cyb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据说是担心美国的签证问题。

47. 前途抉择

已经是大三下学期,我需要选择未来的出路。

大一的时候接受了船建学院的采访,大二的时候接受了部门同学的公众号的采访。当时的我说,如果能够保研就保研,保不了研就就业。转专业之前的我确实有机会保研,而等到转专业之后大二下的信号与系统的雷击,我已经是保研无望了。对于就业,16年的时候互联网风头正盛,我也想着本科就业去BAT等大厂。但是后来到了19年,各种负面新闻也逐渐传出,什么35岁退休、996之类的让我感到很害怕。而我之前觉得出国学费承担不了,因此大一开始就没想过出国的事情,所以没有准备科研和暑研,也没去考托福或者雅思。

2019年3月13日,电院本教办通知有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项目。3月20日新国大的老师来进行宣讲。这个交流项目是非学位项目也是非交换项目,即NGNE。也就是大四上自费去NUS交流一学期(大概8w人民币)。这个项目合格的同学可以获得NUS的Master(1年制,大约20w人民币),优秀的同学(大约前20%)可以拿到PhD(全奖)。这个项目和别的有一个区别是它不要求雅思托福,有四六级成绩就可以了。

我听完之后算了下,也就是一共一年多,总共28w。准备和家里商量要不要去。我妈自然是鼓励我去的,说费用和我爸各承担50%。我爸就不是很想去,觉得这个价格不值得。后来连续几天沟通,我妈说即便我爸不出钱也可以支持我去。两方分别和我沟通下来之后,我也才终于知道了两人各自的真实收入到底是多少。不说不知道,一说下一跳,原来公务员收入这么高的。我也一直在考虑选调生,之前就查过重庆给交大的定向选调生学历要求硕士。就在想到底要不要考研。

我个人就是挺担心,按照我在交大这几年的懒散情况,估计是拿不到PhD的。如果是Master,但是又觉得这个一年制授课型会不会被人说水。而且,如果真的去了,大四肯定是没办法复习考研的。我当时还在想,要不要考虑,如果拿不到PhD的话,回来就延毕一年,这样既可以去交流,也可以保留应届生身份,还能参加第二年的考研。如果真的要考研的话,它12月上旬回来,12月下旬考研也不是不可以,当然这也只是想想罢了,实际中不可能充分复习的。

当时小笼包想去这个,我还在和他交流一些课程处理办法,比如哪门课用来抵我们的培养计划课程。然后过了几天,我就决定不去这个项目了,就安心准备考研。3月25日,我就买了考研数学辅导书,准备先放着有空了再看。

所以,保研、出国、就业几种选择就一条一条放弃了,最后只留下考研。

48. 第二次信安竞赛

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班主任stf在群里发消息想招募一批同学参加今年的信安大赛。虽然我去年参加过一次,做出了垃圾项目没得奖,但是我仍然报名了。当时有十几个人报名,寒假里也就各自确定题目。等到这学期开学很多人跑了,而且我还是没定下题目。

最开始老师给了一些题目,比如无人超市或者行人重识别,但是似乎由于他实验室没有相关积累还是别的原因没有继续下去。开学之后就剩我和另外3个同学的一队了,由于没有确定题目,也就每周参加实验室组会听一下idea。后来有一次组会上实验室某个师兄突然讲到了当时比较火的deepfake换脸技术,我听下来后觉得可以做deepfake检测,也就是视频中人脸是否被替换。

当我们讨论之后决定用这个题目参赛,去咨询stf的时候。他说这个很简单啊,用双压缩检测,检测视频有没有被二次编码就行了。然后把我们派给了实验室的另一个博士生师兄,说他正好就在搞视频篡改检测。我们和师兄沟通才知道,这种论文里的篡改检测,适用条件非常苛刻,对于我们想要的任意一个视频就能检测换脸这种做法是很难办的。他手上的数据集是H.265编码的,而我们的换脸视频可不是这个编码的,如果转码了就肯定会报双压缩。

编码检测走不通,就准备走CV。我也查了相关的一些论文。有的是从微表情出发的,有的是直接深度学习不知道怎么就炼出来的。我完全没有AI基础,我也不会调参和炼丹,,更不知道什么是CNN、LSTM,但是为了竞赛我也尝试着复现论文中的代码。结果就发现有的论文可能有问题。我向其中一篇的作者发邮件要代码,然后他回复我说还没准备好,准备好了给我发。然而等到比赛结束都没等到。

我也尝试了网上一些视频分类的方法,有的用CNN提取每帧特征,然后用LSTM提取时序特征。这种不考虑任何特权的纯炼丹效果自然也不好,正确率在55%。

后来就考虑用手动提取特征再分类。既然自动提取效果不好,那就手动选择一些特征。我考虑deepfake生成的视频,脸部的纹理和噪声和背景肯定是不一样的,就选择了一种纹理特征。然后再送入LSTM中,感觉效果还不错。还有一些特征比如五官朝向等。我就用了好几个分类器一起集成投票出结果。

差不多5月开始炼丹,5月下旬就要交报告,期间学院还辅导了一次。辅导别的没印象,就记得当时学院负责的qwd在吃盒饭。Stf虽然技术上没给什么指导,但是一直强调要好的展示效果,希望我们现场换脸现场检测。我一开始以为我们用的换脸工具,deepfacelab,只能先训练AB2段视频然后换A视频,后来才知道可以训练AB两端视频后换C视频。碰巧小组另外一位同学买了新电脑,有台GTX显卡,可以用它来训练和实时换脸。

而期间需要在网上报名。Stf说今年电院可能要改革,不再给科创比赛保研名额,而是改成加分形式,队长多加点。我当时4个人,另外3个同学只靠队员加分就足以保研,而我差的还不少,所以我就没要队长资格。结果后来才知道,根本就没改政策,队长还是可以走科创保研的渠道。我就这样和可能的保研机会失之交臂。

等到7月初决赛名单公布,果然有我们。我们还看了下其他组做AI换脸检测的方法是什么。有两组也是做这个,但是他们是用数字水印的技术进行主动监测,而我们是被动检测,更加灵活一点。

后来就一直在优化展示效果,改答辩PPT。最后真的就做出了现场拍一段视频,然后传回在学校的台式机,这台主机把换脸的视频传回来再进行检测这种效果。但是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我们拍了一些演示视频用来让评审在等待过程中观看。我们拍了3个视频,分别是诈骗、遗嘱和合同。当时我还在想,怎么会有人远程视频签合同而不是实地去呢。

决赛安排在8月1日-3日的东南大学。交大一共8支队进了决赛,也就一起去了南京参加比赛。我妈说顺便去南京旅游,就7月31日也去了南京,就住我们酒店对面的另外一个酒店。

1号我们答辩的时候把评审逗乐了。我当时就觉得肯定没问题了。果然到了2号晚上,就传出消息我们得一等奖了。之后就公布了获奖名单,我们确实是一等奖,并且是交大排名第二的项目。3号早上我就代表我队去东南大学的礼堂领奖。我妈也去了,和我在礼堂外的展板处合影。

我后来分析我们得奖的原因,主要在两点。一方面是AI换脸检测这个题目非常好,当时deepfake已经是比较出名的新闻,而且很多研究团队也刚开始做,没有出成果。另外一方面是我们展示效果非常棒。就在答辩场上拍的视频给它换脸,然后检测出结果。这种比放视频或者列数字的展示效果好不少。而至于技术上倒不是主要的原因。

49. 演唱会

2017年听说许嵩要在上海开演唱会,我当时就买了票。在上海大舞台的第一次演唱会果然不错,最后的《千古》大家都很不舍。

2019年4月1日我得知许嵩又要在全国开演唱会了,而且是巡回演唱会,在上海安排在6月22日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我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又准备去看一次,而且还要比上次的位置更好才行。得知另外一位同学qsf也想去,于是我们就定好一起买票,准备买780的票。

这次演唱会先在成都和武汉开,然后才是上海。售票时间也不同。我当时观察成都票几乎是秒没,弄得我也很紧张。担心抢不到又得上黄牛了。

4月10日就是买票日了。我和qsf约好了一起买票,我买2张他买2张,如果有人买到了另外一人就退。我觉得多个平台售票的话,肯定库存不同,就让他在大麦app买,而我在PC网页上买。等到放票那一瞬间,我pc上根本就进不去,鼠标点几下就说没了。但是他的app上就买到了。我还观察了一番,3分钟之后所有的价格才都没票了,比起武汉10秒和北京1秒好多了。

6月1日第一场在成都开唱,而后网上就有一堆演唱会视频,而我把这些都看了一遍。大概知道了会唱什么歌,唱得怎么样。确实比起之前,也比起17年,唱功进步太大了。后来6月10日的武汉场我也看了。每场都邀请了不同的嘉宾,成都场是李玉刚,武汉场是胡夏,不禁期待上海场是谁。

6月22日就到了演唱会当天了。我和qsf一起去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也是我第一次去那里。在进场之前我还考察了一番当年世博会留下来的建筑的商业开发现状。进场之后感慨场地是真的大,比两年前的上海大舞台大了不少,这么大的场地还能售罄。现场很多松鼠拉着行李箱,估计是特意从外地过来看演唱会。我们的位置是正对舞台,在调音台附近,视野不错。

许嵩的风格就是,现场版一定要和录音版不一样,才能给到场的观众独特的体验。而且开头都会改下,让人猜不出到底准备唱哪首歌。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几乎都是全程全场合唱过去的。我也一直在录像,但是不会发到视频网上去。旁边的另一位松鼠看着我在录像,结束后加我微信让我传给他。

即便是看了两次演唱会,我还是恋恋不舍,下次还要继续去。

50. 招生

我们这届有同学16年填志愿的时候就定好了读交大机械试点班,还申请给招生组打杂,最开始招生组还在想是不是内鬼。后来大一大二两年都能见到他发的招生组招募广告,但是很遗憾当时有期末考试,没法去招生。19年的招生正好与我期末考试不冲突,我就报名去了招生组。

不过,我应该6月22日在高考出分前就去招生组报到,但是当时要去看演唱会,就申请晚一天再去报到。第二天我就从上海飞回去,顺便还在酒店里完成了另外一门课的大作业。

招生组的主要任务是去各咨询会摆摊和等待上门的考生和家长。虽然我当时已经意识到交大所谓工科试验班就是一种招生手段,以及有的同学在课上听到老师说“只管招不管培养”,但是作为招生组成员,我还是得完成工作,不能捣乱。去领了物资之后,我也反反复复阅读了好几遍招生手册、上海交大报招生专刊等宣传资料,了解了当年的新专业,和之前的各专业到底是怎么宣传的。

6月24日去了南坪会展中心,6月25日回了我高中的摆摊点。我们招生组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几个种子学校出来的,所以和考生和家长聊天,对于同一个高中的还是很亲切。后面几天我就在酒店等着考生上门。

在招生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考生的心态和在大学的同学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虽然在之前两年的线上高考志愿答疑群中也能感觉到,但是这次由于接触了更多,特别是线下沟通了许多,能够进一步分辨出来。由于能考进交大的同学,即便是在原直属校这种超级中学中,也是能排到前列的,言语中都是充满自信,觉得自己很强。选择时就想着越难的东西越好,竞争越激烈越能体现出质量等等。所以学校的宣传也会充分体现这点,比如什么加强数理基础啊。所谓致远荣誉计划的筛选淘汰机制啊,考生都觉得这都不是问题。

我也充分感觉到了考生和家长们想要什么。经过几年的熏陶,大家都已经知道互联网待遇好了,“宇宙机”“宇宙金”的名号已经充分在高考中传播。传统工科已经没什么人想学了。一问考生就是,“想读计算机”。问为什么呢,“兴趣”。有什么地方能体现兴趣呢,比如参加过信息竞赛吗,那就没有了。

由于之前电院分流搞出了一些事情,这次招生组就明确说了今年的电院分流要打通排名,但是具体细节得等开学之后。这种事情是纠正过来了,但是有的成员的说法实在是让我听着就很急。有一位F15的同学给考生讲工试培养计划的时候,还是按照她当年的模式讲的,然而事实上从F18开始培养计划就已经大改了。有一些老师似乎也把工试的培养计划按照往年讲的。

招生中还听到其他学校的一些奇葩言论。比如有的学校招生组说“满足条件的可以全员保研”。这种话就是它怎么说都有理,是废话,考生怎么知道条件是啥。还有的学校招生组说,“今天你学护理学,明天护理你同学”。还有一些奇葩言论,比如“人工智能就是让机器像人脑一样思考”“学人工智能就要在有人文情怀的学校学”。

等到6月28日志愿填报截止,招生组的工作就结束了。我也就返回上海,准备继续我的小学期特别是准备信安竞赛。

51. 工试新生讲座

暑假里,又是一年新生入学。可能是第三年和新生打交道,我陆续觉得群里有的问题太重复出现了,总是问同样的问题看着觉得也挺烦的。有同学给我讲,说这种人的心态是,他反正也不着急,随便问一下问题也不费时间,如果有人顺手回复了也行,不是要求别人一定回复。我就在思考如何避免问重复的问题,要不然就花时间统一解答得了。

正好本科新生大群里每年也要搞新生讲座。但是就我当年的经验来看,在本科大群里的讲座只会讲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特别是,本科大群的管理员一般都来自于一些不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无法准确解答工科平台或者工科几个学院的新生们关注的问题,比如如何分流和转专业等。他们也只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然后再复述一遍。而且讲座面向整个新生群各专业的同学,也不适合花时间讲这种专业相关的东西。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人家也只是在交大读了一年,对有些东西也没深刻的认识。我后来想了为什么本科大群的管理员大都是这种专业,原因可能是某些专业比较闲。

后来我在工试新生群里说,要不然我给工试新生搞个专场的讲座。一方面是解答常见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是消除广为流传的误区,还有一部分内容是消除信息差。大概就安排在8月2号,正好是信安竞赛答辩之后等结果的那天晚上。这样一说,大家都觉得挺好的,所以我就准备了一堆资料,定在那天晚上在B站上直播。

我的讲座内容分为3个部分。首先是入学前的准备,也就是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如何查学号和班号,学号班号的编码规则,什么时候注册jAccount。还有致远荣誉计划招生相关的信息。还有开学的英语分级考等等。这些内容我从来没见过本科大群的讲座讲过,所以我觉得挺有用的就讲了下。而且由于我在招生组待过一段时间,对于某些政策的认知比其他人要深刻不少,所以能够起到消除误区的作用。

第二部分涉及到工科试验班的分流和各学院的分流政策。我在水群的时候就注意到,很多同学即便是自己参与过分流,也讲不明白从头到尾的分流情况。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考虑政策是会变动的这一情况,言语中透露出一股去年这样所以今年还是这样的意味。我也就能猜到去年电院分流那破事之前招生到底是怎么宣传的了。所以我虽然在讲往年的情况,但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听众,这是往年的情况,不保证今年到底是什么情况。还有一部分是转专业情况。我已经观察了16、17两届的转专业情况,自认为没有多少人比我更懂,还有一部分是独家资料。

剩下一部分就是学习资料,比如教材、如何查培养计划等。

这样一个新生讲座,直播时似乎有上百人在听。还有18级同学在弹幕里帮我答疑。我当时觉得,有一些认识不到高年级是体会不到的,所以如果让只在学校待了1年的同学来讲就会出偏差。还有一部分是我自己的价值观,觉得没必要所有人都按一个方向走,即便囿于成绩不能按所谓的最优路线,也有各种发展渠道和出路,希望能够缓解焦虑。

另外,我一直致力于消除信息差。有的同学是充分利用学长关系,有任何问题都询问学长们。另外一部分同学就直到事情出现在面前了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没办法及时应对。比如有的同学到了10月份才知道分流时高考成绩占比80%。我觉得如果他暑假就知道这样的事情,即便是选择复读都算来得及,而不是到时候浪费时间。

我就非常不喜欢主动问人,所以我就希望能在互联网上留下一些可以被检索到的资料。我就把我的经历和认知整理起来,主动对所有人讲解相关情况,打破信息垄断,消除信息差。

52. 四大咸鱼集体考研

自从定了要考研,我也买了一些资料。大三下零零散散看了点数学,等到8月回家才正式开始。和我一起水群的咚、蔚、盆三人也说要考研,之前就建了个小群说集体考研,8月4日又拉了个微信群。结果我回家了,他们还在学校复习。我妈看到我们的微信群“四大咸鱼集体考研”,说为什么要妄自菲薄自称咸鱼,她和同学建的群叫“四大美女”。

大三这个暑假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学车。炎热夏天里大清早起床去练车,下午回家补觉,晚上看考研资料。这样直到8月22日拿到驾照,就终于投入到考研复习中了。

由于之前几年里水群实在是太多了,我就立了flag准备戒水群。发了说说从8月5日到9月1日,每天早上8点半到11点,晚上7点半到11点如果水群,发现了就凭截图开学后换奶茶。差不多也就克制了水群的意愿。

暑假里,盆在新图B200复习考研,微信群里每天都提及所谓的小改改小姐姐。后来我开始练车了,考研进度就放慢。盆和蔚就天天报告进度,“好难啊”“考不上了”“能进华为就不考研了”。咚咚就在准备暑假实习。我还在群里说,如果考不上就去开电脑维修铺,按照专业对口,我负责杀毒和装系统,盆和蔚蔚修电路板,咚咚配电。

8月下旬我终于看完了张宇高数十八讲、李永乐线代讲义和王式安概统讲义。开始进入张宇1000题了,而盆早就开始刷这个了。咚咚也说在背考研英语单词了。

等到进入9月份,又在考虑秋招的事情了。我也在想要不要秋招随便投个,也就随便投了个字节跳动互娱业务的客户端开发,和TP-LINK的软开岗。后者我直接没去面试,前者一轮就挂了。

暑假里还说开学后约图,等到开学了大家还是各坐各的地方。我在B400,盆和蔚在B200。咚咚暑假里建了一个交大本校考研群,结果等到保研名单出了后,咚咚直接走了保研。考研交流群的群主保研了,真够搞笑的。

53. 信安保研事故

关于保研,信安还出了一个事故。5月份,电院发布了夏令营通知。信安负责的老师说夏令营能参加的就参加,专门强调了之后没有九推了。我看着我的排名,50%左右的名次肯定也保不了研,而且电院各专业都没有所谓的夏令营优惠政策,也就是夏令营通过的同学考研免复试,我就没有参加夏令营。

有的同学不信之后没有九推,说肯定有的,就没报名夏令营。还有的好几个同学参加了夏令营,可是作为专业前几名,居然自己的夏令营没通过。我听到这个消息也感到挺意外的。他们参加夏令营的时候,我还打听了一番夏令营究竟是怎么考核的,考虑到之后考研复试可能形式和题型差不多。

其中有同学当时在参加NUS的NGNE项目,夏令营没过的话也就没法参加九推。后来这部分同学似乎都没有走保研路。

等到开学之后,电院的保研接收通知一出,果然信安没有九推。之前没参加的同学就傻眼了。没参加的和没过的这部分同学就去联系负责的zax老师,想一探究竟。我也想了解信安考研的名额以及能不能学硕调剂专硕的事情,所以也跟着去听了。

Zax说,我们本校的很多同学,参加夏令营的时候,除了四六级证书别的啥都没有。外校的同学论文、证书、奖状一沓沓的,人家确实很优秀,也不能不发offer。夏令营中还有一门专业考核,好像是网络安全基础相关的知识,工试的同学当年没学过这课,有些同学也就答得很烂。Zax特别提及,还有的同学在面试场上说“我成绩好,专业前几名,你们应该录我”。我一听就笑了,居然有人说这种话。这同学自然是没过。

这些同学一听,信安的九推是没戏了,只有想办法去其他专业了,比如电子系和自动化系。后来到了10月份,信安又说匀下来多了一批名额,然而大家都已经其他专业已接收了,这部分名额自然是给外校了。

而对于我关心的那几个问题,zax说名额还没确定好。但是说,由于换了院长,前院长带了一批老师出走(也就是后来的网安研究院),可能名额会缩减。另外如果报学硕,没考上也不能调剂专硕。而我一直都想的是考学硕。

我这届信安103人,一开始的保研名额给了20个。由于要出国的人不少,顺延到了30+%的排名。再加上后来匀出来了2个名额,以及致远和特长生保研共5个,一共保研了27人。

54. 选课交流群

2017年底,我们这届一个同学说想大家相互交流选课情况,于是建立了选课交流群。由于严格的管理措施,加上询问内容一般都能有回复,稍微一开始推广这群就几百人了。接下来几年里群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开始的200人群扩张到最高峰3000人群。即便是定期清理不活跃用户,2000人群仍然不够用。后来接手的群主想把群升级到3000人群,但是需要398一年付费。我们当时说可以给他众筹,但是他说自己承担。后来由于我觉得开销还是挺大的,所以就又降级回了2000人群。

另外一方面,另外一位热心同学wxw看到各学院每年新生开学都会发布一些选修课评价资料,但是不够完整,想整合起来。于是他发动身边的关系,组织大家一起填写选修课体验问卷,并且在17年秋季发布了整合的一百多页的《选课安利避坑技能养成》。后来到了18年年底又修订了一次,扩充为200多页的《上海交通大学选修课安利》。

选课群规模的蓬勃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从18年底开始,由于人数越来越多,很多人咨询的内容很快就被群聊刷上去了,没有人回复。新的成员也在不断询问已有的问题。这一现象在选课期间特别突出。我注意到在选课群出现以前,选课期间新生群都是99+,选课群出现以后新生群鸦雀无声,而选课群99+。

19年秋季学期刚开学,虽然我在准备考研,但是我觉得《选修课安利》不能满足新的课程,需要修订,因此我决定组织新的整理工作。9月10号开始收集问卷,等到9月12日就收集了两百多份问卷。Qsf同学和大星同学得知我在整理新的资料,主动表示参与我的工作中。于是9月13日,我就发布了新的300多页的《选修课体验整理》。

19年12月11日,选春季学期课期间,有同学咨询当时已经满了的选课群有没有二群。我之前没有考虑过二群的主要原因是担心两边人员分布不交叉,新群全是新生没人解答问题。即便是临近考研,我仍然在和另外几位同学沟通如何应付选课群爆满的局面。商量之后还是决定开二群,但是如何引流也经过了一番讨论。一种方案认为在一群众筹398的3000人年费,不想交钱的去二群。一种方案认为开二群收加群1块钱,作为养一群的成本。结果我发现如果要建新群的话,没法设置付费进群。反复考虑之后决定还是不收钱了,毕竟收钱了性质就不一样了。

这时另外一位同学说他手上正好有个600多人的19级新生群,说可以拿来改造成选课群。我当时还疑惑了一番为什么他要在2000人大群以外自己建个新生群。为了临时方便起见,这群就转让给我作为新的选课二群了。改造完毕之后,我们在一群发了公告和红包进行引流,带动了一批老生加二群答疑。这样两个群就能提供4000人规模的讨论空间了。

即便是考研期间,我仍然在这种事情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大一的电路理论课的教材上写了一句话,“科学家发现世界,工程师改造世界”。我是学工科的,我有必要发挥我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我一直觉得,如果我不出来做这些事情,没有人会做,那么事情就还是旧的样子,只有我主动站出来,才有改变事物的可能性。

选课群的成功,一方面在于它当时及时满足了客观存在的需求。在此之前只有新生群和各种组织内部的群可以让新生和学长们交流,以及同年级同学相互交流。另外一方面在于群管理。树立严格的群规保证群的讨论不变质,减少各种无端讨论和重复讨论。但是其发展至今,QQ群的载体已经不能满足选课交流的需求了。

期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交大总是各种群,而这些群依赖特定的身份。纵向上不同年级的群无法传承,横向上不同组织的群无法互通。后来思考得出原因,就在于传统的高校论坛的功能缺失,旧的饮水思源BBS在我进校的时候就已经半死不活了。

55. 考研选择

虽然上学期已经定了要考研,但是我仍然在想考什么学校和专业。摆在我面前的其实没多少选项,学校的话要么是清华要么是交大本校,专业的话要么是计算机要么就是信安。反正不管考什么,政治、英语和数学一是不变的,所以我之前就已经开始复习了。我考研的一个目标就是一次性考上,考不上就春招,绝对不能二战。

9月份各学校也陆续发布了招生简章,并且在学信网上准备开始报名了。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为了求稳,我考虑的是交大本校网络空间安全学硕。

这样的考虑主要是,交大复试200分,清华复试500分,我比较担心复试被刷。之前5月电院组织了一个考研经验分享会,当时有个学长考的北大电科。他说虽然北大只招1个人,但是考虑到清北本科的同学几乎不考研,交大的同学已经是考研生源中最好的一批了,所以敢报。而我就没有这种胆子,想着只要是本校考研,过了复试线基本上就没问题。而至于专业呢,我想反正混个学历,那就去班主任那吧,正好毕设和研究生课题可以接着信安竞赛的题目做。而学硕和专硕,就考虑的是专业名称的问题。20级开始专硕统一为电子信息,而我不想要这个名字。

在学信网报名的时候,在交大这边还没公布各专业具体招生名额,但是学信网显示网络空间安全只招3人,而电子信息专硕431人肯定是所有专业的。去年是9个学硕,今年是3个的话,我很担心名额太少考不上。我特意去咨询了zax老师这个名额是不是准确的。Zax说这名额应该是不准的,她当时也不知道到底招生名额是多少。

既然如此,我就按照考网络空间安全学硕的方式复习,买了专业课的参考书。期间,大一时分流进船建轮机工程的另外一个同学hyf联系我,说他想考交大软件工程,有些问题想请教我。

后来到了10月15日,电院公布了2020级全日制硕士统考名额。网安学硕8人,专硕23人,果然比起去年少了。但是我仍然觉得只招8人我也能考上。

这时,hyf又联系我,说交大软院只招13人,比去年少了一半,准备放弃交大,选择考复旦了。挺有意思的是,交大软院和复旦软院的考研专业课参考书是一样的。这样他即便考复旦,之前的复习也不浪费,完全可以继续。

我这时发现,计算机系突然扩招了不少。学硕去年招5人,今年招16人,扩招了3倍有余。一想到计算机学硕去年分数线才340,今年扩招3倍不可能比去年分数高吧。而且我想交大计算机本科的同学,考研的也不多。特别是,如果其他专业的考计算机,他背景不如我信安本科,我的优势明显更大。思考了1天,一想到去计算机系导师方向选择余地很大,而且看起来似乎不难,我就决定跨考计算机系了。10月16日就买了王道考研资料除了计算机网络以外的另外4门书。

我在学信网上重新报名时发现计算机学硕还分了3个方向。我有点担心报名时的方向会不会影响导师选择,或者各自分配名额。经过一番询问同学和翻阅历年资料,我知道了交大计算机是按一级学科招生的,这个方向可以不管它。这样我才安了心。

改考之后,虽然我还每节课都去上课,但是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我考的计算机。没有公开的原因在于担心考不上丢脸。这样一来,再看考信安的同学就不再觉得他们和我有竞争关系了。我之前在闲鱼买的历年真题也就大大方方的送给了同学。

此后直到考试,我在新图复习过程中也就只看见一位同学的桌上摆的是王道考研资料。这也印证了我之前的推测,也就是考计算机的不多。

56. F19分流

暑假里招生的时候,电院给各招生组都发了一份19级分流基本安排。也就是工试进电院和一批次进电院打通排名统一分流。这样其实已经影响到了工试的招生,不过反正提前批分数线也不重要,就没怎么在意。

F19级新生进校之后,工试的分流和之前几年保持一致。在工试分流之前,电院给新生的会上就讲了进了的分流方案,明确写了打通排名这回事。出排名填志愿那几天,仍然一群人问XXX排名能去什么专业。虽然我观察了几年下来心理大概有个数,但是仍然不知道到底分数线分布是什么样的。工试分流结束之后,小笼包觉得每次都这样问不是个办法,搞了个问卷收集大家的排名和录取结果,可以直接造福下一届。这样一来,我就除了我这届以外,第一次获取到了各学院的录取位次,虽然它是不精确的。

而后就是电院分流了。我以为各招生组在招生的时候就给考生讲清楚了电院分流的这点变化。我在暑假的新生讲座特意提到电院说要统一分流,开学后工试群也都发了公告。结果还是有人不知道,进了电院才知道居然要和一批次一起分流。然后这些人就在抱怨,又有人发了知乎,不过这次没什么反响。由于超短裙招生的缘故,一批次本来名额就少,电院的大部分名额还都是IEEE和AI两个试点班,不影响面上的分流,所以在很多省其实影响也不大。我在招生的时候就认识有同学,他查阅了各种资料,最后放弃IEEE而选择了普通电子信息类,原因是他高考分数高,选电子信息类能够直接分流进CS,而选IEEE无法保证1年后分流进CS。我招生时听到打通排名消息的时候就开玩笑的说,重庆工试第一批是不是也进不了CS了。最后结果确实是这样。

看到小笼包之前发了工试问卷,我就跟着做了一个电院问卷。等大家分流完之后就收集问卷,最后收集了223份。我给大家承诺了考研结束之后发布问卷结果分析。后来考研结束后,我去找小笼包把工试的问卷数据拿到,于12月29日发布了分析文章。

57. 公务员国考

大三的时候加了电院基层公共发展研究会,也就是基研会。当时他们很想我去当骨干,也就是干活的,而我说要考研没时间,也就只当了会员。在基研会的微信群经常会发布一些政府部门和选调的消息。

9月16日,电院负责就业的xh老师在基研会群里发布了某部委技术岗位公务员的招录消息。我一看,原来某部委不止是招外语专业的,还要招技术岗位的。他们这次招录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毕业生,并且通知9月24日在电院小会议室里开宣讲会。过了几天,我本来已经忘记这件事了。9月24日中午,蔚蔚在已经改名“三大咸鱼集体考研+一个保研”的群里又转了一次这个广告。正好下午有空,我就去听一听看看到底是啥样的。我还准备叫上盆和我一起去,但是盆不去。

等我到了会场,没多少人,但是有我班上的另外一个同学lyt。很快主讲人就开始宣讲了。他们招录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三个岗位。招录过程和普通的公务员考试一样的,也是先国考,再复试。主讲人说,交大的同学不用担心国考,因为大家都没准备。只要做2套题就已经超过了95%的考生了。我听完之后想了想,和我妈沟通之后感觉可以报,之后就在网上报了名。我还一直撺掇盆报名,盆也填了资料。我报的是计算机岗,而盆报的是通信岗。

我当时的想法是不能在考研一棵树上吊死,还得做两手准备。后来上课时看到lyt在看国考资料。我就问了他不考研了吗。他说优先考虑这个国考吧,考研在国考之后再说。很快我的资格初审就通过了,我也确认了。盆的初审也通过了,但是盆就不确认,说放弃了。

10月28日收到了短信要我去现场报名确认,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里。11月2日我和lyt一起去现场确认,然后之后又要去一趟领准考证。第二次lyt帮我领的准考证,然后我就知道我在彭浦初中考试,而lyt在高桥考。我去他寝室领准考证的时候就看到面前摆了一堆公务员考试资料,看起来看得差不多了。

11月24日就要考试了。我想着总得看下国考题型是什么吧,于是也买了一套中公的题看了下。由于我完全在准备考研,不可能花什么时间在国考上的。等到考前一天,我在新图做了一套行测题并对了答案,看懂了题型就没干别的事情了。虽然只做了一套,但是我感觉这个行政能力测试的题目出得确实挺不错的,能做出高分就说明当公务员的知识面上没啥问题。题目不算难,但是主要是限了2个小时得做完,题量比较大。由于交大到彭浦新村挺远,我提前一天在彭浦新村那安顿,顺便也吃了一家点评上比较出名的上海面。

上午考行测。我这个岗位考的是省部级。2小时一刻也没停的在做题。特别是其中的逻辑题,让我感觉回到了大一工试分流考试中的逻辑题。里面比较麻烦的是数学题,虽然也就是小学生解方程水平,但是时间确实不太够,我基本上都是先跳过的。还有最后的读图表题,这个题非常需要估算水平,又不允许用计算器。我最后看着时间不够了,先把数学题部分在答题卡上全部涂了B,然后再一道一道做,做出来之后再改答案。下午考申论。申论给了3个小时。我看前面几道题也就是概括总结材料,初中语文级别。最后要写领导在人才招聘会上的发言稿。正好我之前听过一些讲话,就直接模仿着写了。

考完之后就回学校继续准备考研了。反正我也不在意国考成绩,不影响考研才是最重要的。

58. 信安培养体系座谈会

交大信息安全专业的培养计划,是懂的都懂,都在骂。如果不是我这届工试没有软工,我基本上不会考虑选信安。

我在旧饮水思源BBS考古的时候发现一个F05级的学长的网站放了他当时学习的笔记和课件。我访问这个网站之后发现当年的培养计划和我的培养计划基本上没什么差别。除了培养计划老旧以外,还存在很多课程质量不高的情况。这里就要点名批评计算机通信网络这课的教材,居然写着“下一代通信技术(3G)”,这课的教材都绝版了,出版社都不用了还要在学校印刷厂搞影印版给我们用。操作系统的教材说这本书是给非计算机专业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用的。

当年信息安全工程学院成立之初,从计算机和通信学科各调拨了一批师资。而且由于当时通信热门,培养计划通信学分比重高无可厚非。但是十几年来都不改培养计划才是该挨骂的。

2019年11月13日,我发了一条说说,想知道各专业是否有请应届毕业生和专业领导沟通培养计划的机制。然后得知有一些专业有,而有一些专业没有。如果有的话我就想当面批评培养计划。

12月3日,班主任在班群里发了通知,请班长和班干部参加学院的课程访谈。我看到这个消息立马就报名了。信安培养计划有问题众所周知,大家对此意见都很大。正好有一个机会让我当面表达我的意见,我当然很乐意就报名了。为了在座谈会上充分表达我的观点,我一方面整理了我自己的想法,一方面还咨询了小笼包看他有什么想法。

第二天到了网安学院会议室。负责本科教学的lgs和每个年级每个班的代表进行沟通。首先让大家表达对现有培养计划的想法。由于按照年级顺序来的,我作为大四在最后。其他几个年级的同学似乎并没有什么准备,讲了一部分感想。轮到我之后,我就滔滔不绝停不下来。Lgs听完觉得我很有想法,并说学院已经开始准备调整培养计划。

接下来展示了目前正在制定的新培养计划。我一看和现在的变化确实完全不一样。主要是模仿计算机系的做法分了各个track,开设更多的选修课,减少必修的通信课比重。但是前三学期的培养计划还是非常难办。因为学校要搞工科平台,平台课都是必须要上的。有同学提出能不能去掉理论力学这种没什么用的课。Lgs说,专业的课我们自己能做主,电院的课可以商量一下,而理论力学属于工科平台课,学校直接管的,完全动不了。

后面又沟通了一些课程的选修必修设定和学期安排。最后讨论下来,我表示这个新的培养计划在大方向上是挺合理的,但是希望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不然也没用。并且我说希望能尽早开始使用,避免继续祸害一届学生。Lgs说,大家的意见都收集到了,他们后续再和各方协调,并且仔细研究。

而事实上,这个新培养计划草案在未来一年里一直在调整,以至于20级也用不了,得从21级开始才能使用。

59. 水源社区(1)

11月27日,大二时十九大宣讲认识的lq老师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交大新网络社区建设的招募广告。她最开始发的招募是招所谓“计算机达人”,会网站、APP或者小程序开发。我看这消息其实没准备报名,毕竟干开发这活就是当廉价劳动力。

后来她又转了一条推送,讲了整个新水源社区的招募,比如站务、技术、运营各岗位。我一直觉得交大缺BBS,而旧的饮水思源已经几乎没人用了,所以我挺想参与新的水源社区的建设,特别是当站务。所以我申请报名了,后来12月1日通知我3号去面试。

面试的地点安排在了新理科群楼5号楼214房间。我晚上复习完当天的考研任务就直接去了。直到我到了那个地方才知道为什么安排在这里了,因为是lq老师平时和学生沟通的地方。当时要我带5份简历,我也就写满了自己的又红又专气质,而实际上面试场只有2个面试官。虽然我报的是站务岗,但是她总是问我的Android开发背景,试图引导我转向技术岗。我当时说,新水源社区用的技术栈是前端Ember.js,后端Ruby on Rails,这俩我都不熟。他们想让我去负责开发,特别是小程序开发,我觉得我不适合作为一个新手去直接上手开发。而应该请熟练选手开发,不然做出来的东西就很糟糕。

后来又沟通站务和社区发展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人问新论坛有没有必要匿名,或者按板块决定是否匿名。我说,学校的学生在学校的论坛里面发言本来就没有什么匿名不匿名的区别,真要是说了涉及到什么领导的言论,查水表还不容易。我还想做个课程或者老师评价的东西,而他们觉得不合适,容易被当事老师直接找上门要求删帖。

3号晚上面试完不久就直接给我发短信通知我过了。和我对接的是密院的一个同学叫Kris。最开始kris还是想让我做开发工作,我还是拒绝了。等考研结束,kris找到我说让我来当论坛管理员,我这才开始干活。然后他们告诉了我新水源社区的网站,我登录进去才知道,原来这网站4月份就已经存在了。我是第181位注册用户。我用了几天把论坛各项设定都逛了一遍,并且提出了我的一些观点。但是kris表示很多东西得技术老师那边处理,涉及到修改代码就很麻烦。

12月27日交大要举办新的一届网络文化节,届时水源社区要对外开放。我还邀请了小笼包和我一起去现场看。现场lq上台给大家介绍了还非常简陋的水源社区,我也顺势在空间里推广了一波,大概多了一些用户。我觉得可能需要加一个水贴的分类,并且报给了kris,kris后来和老师沟通后同意了。这时候我就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设定分类还要批准。

网络文化节结束后,我就准备放假回家了。其他人也没谁再继续关注水源社区。

60. 学期结束

大四上这一学期,我有4门课共8学分,其中有3个大作业,有1个期中结课考,有1个期末考。即便是在准备考研,我的课程都不耽误,每节课都按时去上了,期中考也复习了。反正都大四了,成绩不重要,不挂就行。除了课程以外,我国庆节还去看了庆典和阅兵直播。一学期上映的电影也是照看不误。即便是克制水群,我又定了flag,但是也只是针对工试和电院这种大群,对于小群是仍然水群不断。

12月10日出了期末考试安排,正好在考研结束第二天,也就是12月23日早上考现代密码学。而这课我一学期都没好好听,只能求助同学提供往年的考试回忆题型,最后勉强没挂。另外还有一门系统软件课程设计,我们和老师沟通了把答辩延后到考研结束再做。

到了12月15日,我突然发烧了。早上还觉得只是睡眠不足的头晕,而在寝室睡一上午之后下午人就受不了了。去校医院量体温发现39.5℃,直接转去五院发热门诊。验血之后就直接开了退烧药,吃完2小时就活蹦乱跳了。看着离考研还有一周不到,如果真的是普通感冒的话,就得忍受2周的感冒症状,我就担心考研怕不是考不上了。

12月16日就要选毕设题了。信安的毕设题我看列表居然一大把都是AI、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而我一点也不想选这些。随便选了3个题目之后,第一个题目的老师就把我通过了。于是我的毕设就是跟着tjh做《基于树莓派的区块链技术开发实践》。

考研前一天,我统计了一下我一学期差不多在新图待了有1000个小时。这比前三年加起来还多。特别惊喜的事情是,考研前夜,考研期间一直坐在我位置对面的一个研究生小姐姐给我送了一份蛋糕,还留了一张纸条,说看我坚持了这么久,希望一切顺利。

最后考研结束,我感觉真的是挺凉的。高中同学约吃拉粑粑,不过这同学自己今年就没想着考上,没好好复习,考完直接决定明年再战了。我答案不敢对,直接进入到期末考试和大作业中了。三大咸鱼都觉得考不上了,准备春招。

当时四大咸鱼准备考研结束之后去吃即将开业的海底捞。结果海底捞没按时开业。盆担心毕设导师要他留校干活,12月27日就跑路回家了。由于咚咚又有一门课要答辩,所以回家前一直都没吃上。

F18级同学期末考试要考数据结构,正好我考研刚考了。我就给重庆的同学搞了一场复习讲座。为此我还去当时的数据结构期末学业辅导讲座听了课学习经验。地点选在了中院202有声自习室,我也是第一次去,环境还挺不错的。一口气从7点讲到了11点整整4个小时。

重庆同学本来还想约跨年饭的,结果大家都咕咕了。最后我就搞了一场2019年最后的奶茶会。一开始在玉兰苑小眷村,后来太冷了又转场到了中院有声自习室。当天晚上我写了一篇2019年的年终总结,如下:

2019年对于我而言,主题是前途该向何方。

大三上的成绩出了之后,彻底意味着保研无望。仅仅在1年之前,我还想的是直接就业,但是最终选择了考研,原因在于历史的进程。

2018年底互联网寒冬,听说太多公司停止社招和校招毁约,开始战略收缩。2019年初是关于996的大讨论,我们学会了新的词语“福报”。年中年末裁员的消息不绝于耳,251的故事还没结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到头了,彻底把我劝退了。我从来都不会在意工资是20还是50,但是我非常在意996亦或是35岁就被裁掉。如果我真的只是为了一点点钱就去工作的话,亮出交大的牌子本科就业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我真的就不想沦落到出身985,上班996,离职251,维权404的下场。

昨天还在和室友聊天,新时代坐在写字楼的格子间的程序员或是白领们,和几十年前工厂里面坐在织布机前的纺织工人有什么区别。几十年前的工人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和国家的主人,而现在我们却被资本剥削。

我是没有科研志向的人。作为研究性大学,交大确实可以引导学生投身科研,但是这么多年的经历让我觉得学校里面的价值观还是有一点单一。搞research、发好paper、拿大offer,就一定比从事其他工作高一等吗?如果非要认为我是酸的话,那我也没话说。年初的时候还在想过要不要出国,后来还是决定就在国内。毕竟我也不是想走学术路的人,出国对我的价值不是很大。或许研究生的时候再看能不能重新提起我的科研兴趣吧。

4年前因为工资数字看不起某些岗位,4年之后想要福利却被学历门槛拒之于外。虽然它们只要求硕士学历,不要求什么学校的硕士,但是我总不能研究生读的档次比本科低吧。所以最后就决定考研了。考本专业还是考别的专业,我思考了几个月。10月中旬看到今年计算机扩招这么多名额,最终还是决定放弃网络空间安全去考计算机了。名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本科读了这么多年,网安学院的老师从上课来说感觉各个都不靠谱。反正考哪最差都是tf这种水平,不如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也由于考计算机风险很大,所以也去参加了公务员国考。等结果出来二者中一个就直接走了,中两个我再放弃一个,实在是都没考上那就老老实实春招呗。

从我这么多年用爱发电的事迹也能看出,我是更看重精神奖励而不是物质回报的人。虽然政治书上那些话语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真的相信,但是我确实很想做到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

61. 进京赶考

2020年元旦节我就回家了。我妈说寒假里要我多出去玩。后来1月5号小笼包、qsf、大星等人准备来重庆玩,我也带他们逛了重庆几处热门,比如长嘉汇,钟书阁,还回我高中参观了一圈。

这几天就住在我舅舅家。1月7日舅舅想让我给他女儿辅导功课,想让我多待几天,顺便给我发了红包。我一想带的衣服只够两三天的,准备第二天回家拿衣服。

1月8号我就又回家了。在回家路上,我还在想寒假里去哪玩。一开始想的是去三亚玩,我都和携程客服沟通很多细节,准备下单了。结果11点多,我突然收到短信,说我的公务员国考过了,让我1月11日至16日去北京参加复试。我给我妈讲了这个事情,还想到底要不要去考试。我妈说肯定要去考啊,都过了为什么不去考试。但是由于要我准备一些材料,而这些材料只能在学校开。我又只得重新飞回学校。

1月9号我就又回学校了,还好由于是春运反方向,这次机票只要200块钱。在回学校的路上,我还商量买了2月21日开学返校的机票。我在学校填了报名推荐表,并且找学院盖了章。虽然有的章感觉不对劲,但是思政说从来都是这样盖的,让我放心。再仔细查了各种通知,说1月12日心理测试和笔试,14日面试,此外无其他要求。

1月11日我就到了北京。复试安排在外交学院考点,而我就选择住在了阜成门附近。我当时还感慨北京物价确实挺贵的,3晚上单间就要了我1200+。后来才知道,是因为酒店在阜外医院旁边,有很多来就诊的外地患者。这次也是我第一次冬天到北京,感觉气温其实不算太冷,但是室内有暖气是真的舒服。我在路上都能看见之前的积雪,在大太阳下几天都不化。

12日上午去了朝阳门外大街的心理测试考点。我到了之后发现候考的人真不少。他们很多都穿着正装,而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心理测试,没必要穿。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我根本就没准备正装。心理测试预计了2小时,而实际上我半个小时就差不多做完了。下午参加笔试。笔试题挺简单的,比考研简单多了,我也很快就做完了,但是似乎不允许提前交卷。等我考完之后出来,旁边的人也说挺简单的。笔试的时候我还特意观察了下,我这个考场能装30个人左右,旁边还有一个这个岗位的考场。而我在复试名单里数了是70人进复试,但是我这个考场缺考人数就快有10人,可能一共也就50多个人参考了。

笔试考完之后约了在人大的高中同学,也是高中时的同桌兼班长wqs。Wqs带我逛了人大校园。我确实觉得人大校园太小了,用地非常局促和紧张。不过人大在通州有新校区了。Wqs研究生准备去复旦读金融了,我还聊了下很多话题。晚上他叫了另外一位在北大的高中同学凡哥,就安排在北大西门吃涮羊肉。我是第一次吃芝麻酱蘸料,配合铜锅涮羊肉也确实好吃。

13号没有任何安排。我去附近不远的金融街逛了一圈。金融街的风格和其他地方CBD不太一样,它的玻璃颜色是绿色的,而外地很多都是蓝色的。作为金融的决策中心和各大国有银行的总部所在,北京金融街是实实在在的金融中心。

14号就是最终的面试了。我想着面试还是穿正式一点,就配了墨绿色衬衣,除此以外就是牛仔裤,小麦色AF1和羽绒服了。等我到了候场大厅,我才发现这么多人,分了不同的岗位,每个岗位人都不少。整个大厅里就我和另外2个人没有穿正装。有的岗位要求准备演讲,就让考生在大厅提前准备了。

我是我这组第二个面试的。在我进面试室前签字的时候,我注意到各考生的基本信息,比如学校之类的。我发现,这么一个岗位,居然我上海交通大学就是最高学历了,没有清北的同学。这时我想起来之前宣讲的时候说,他们只给宣讲去的学校开放报名资格。原来宣讲还是去了好几十所学校啊,差不多就是双一流学校吧。

面试官看起来都是单位退休老干部级别的人。面试倒是很平常的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了,我也没提前准备,都是临场发挥随机应变。其中有个面试官问了个问题,我的回答把面试官都逗笑了。后来还问我除了公务员考试,还有没有别的公司offer。我一想问的是公司,我确实没有公司要。我就说没有了,这个没过的话就走春招。毕竟他也没问我有没有考研,或许是觉得不会有人同时考研和考公吧。当然,整个面试下来,我自己的感觉是我充分表现出了我不在乎的感觉。

14号中午,面试结束,我就又开启寒假模式,坐上了去西安旅游的高铁。

62. 漫长的寒假

2020年1月1日晚上,有位经常和我聊天的学弟和我私聊,担心新闻上说的不明肺炎会不会是大事。我说,不用担心,SARS之后我国建设了完备的应急机制。与其担心肺炎,不如担心理论力学期末考试。

1月14日到19日在西安玩了6天5晚。房费才花了700多,比北京便宜多了。15日去西安交大见了高中老同学,同时还考察了西安交大校园建设。16日去爬华山,结果因为天气原因没做到索道,加上下雪和大雾,啥也没看见,累得半死。17日白天去看兵马俑和华清池。晚上专程去大唐不夜城看不倒翁小姐姐,然而她不牵我的手。18日考察了西安小寨商圈和城墙。19日终于从西安坐高铁回重庆了。

1月20日,钟南山说肺炎已经出现人传人现象,一时间人心惶惶。

高中同班同学约了聚餐,叫了十几个人,也叫了班主任,在高中附近的火锅店吃了午饭。一时间大家又似乎回想起昔日同窗友谊。大家似乎大都选择深造,没有多少选择本科就业。

似乎是爬华山着凉了,回重庆之后我一直都有感冒症状,特别是嗓子疼。但是一测体温就是正常,拍片也正常。就说是普通病毒性感冒,不是流感,更不可能是肺炎。我也没肺炎旅居史。最后无奈开药吃了几天。

听到人传人后,爷爷准备去药店买口罩,买了姑姑家小区门口的药店当天的最后两包口罩,18块钱10个。我一想普通口罩没啥用,需要外科口罩才行,就没要。

1月23日武汉封城。1月24日,原定于大年初一的所有电影全部取消。我也开始意识到寒假会过得很特别。大年三十在家简单吃过之后,我就去三姨家玩了几天。

1月27日出台了免费退机票政策。胖胖等人说反正免费退票,说了延迟开学,但是没说几号开学,就多买了延期一周和两周的机票。并且把正常开学时间的机票退了。
假期不能出去玩,很无聊。我和咚咚联机对战文明6。但是咚咚太强了,我每局都被吊打。

1月31日开始,我区商场开始停业,外卖也不允许进小区了。

2月3日,教育部通知研究生成绩延期公布,复试推迟。

2月14日,我区商业恢复营业。朋友圈里所有的重庆人似乎都在家里吃过火锅了,特别是外卖火锅。
交大通知校历延期一周。所谓“停课不停学”,云开学,云毕设,云复试。等到开学日期到了,也迟迟不通知返校时间。我们就都把机票都退了,在家慢慢等。

63. 赌徒

2月11日,交大研招网发布了考研初试成绩查询的通知,即2月20日早上可查考研成绩。我一直觉得考试爆炸,考完之后都没敢对答案,也不想知道到底多少分。

2月19日,研招办的系统开始录入成绩并进行测试。早上有同学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查到了自己的成绩。和我一起考研的zw同学就在这时候查到了他初试成绩400+。我由于早上起床晚了一点,错过了开放的时间。蔚蔚和盆和我一样没查到。

当天晚上实在是紧张得睡不着觉。考试不紧张,查成绩反而紧张了。我还为此发了条说说,

从小到大这么多年,居然会因为要出成绩而紧张。

从小到大,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竞赛、自招,出成绩我都不会紧张的,主要原因是成绩多少并不影响后面的发展阶段。中考是因为有保送,高考是考完就对了答案估了分。竞赛学得就不怎么样,没想过走这条路,自招本来就是锦上添花没有也不影响什么。而且最重要的是,不管考得怎么样,都是有书读的,无外乎是读什么学校罢了。

1月8号收到国考考试成绩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妙了。我完全没有准备,裸考的国考居然就过了初试。当时我就很担心,毫无准备的国考都过了,会不会辛辛苦苦准备的考研过不了。总不能运气这么好两个都过了吧。再到前几天,我做梦梦到公务员被录取了,更是加重了我的忧虑。昨天晚上又梦回高考和qds谈笑风生。

虽然亲戚问,我都是笑着说没问题,同学问我都是说凉了,但是我还是很在意这个成绩。原因就很简单了,考不上真得就业了。就业和读书完全是两回事,我还不想这么早就就业。在亲戚眼中,都是成绩好的才考研,但是我觉得还不是因为我太菜才会考研。不考研直接就业还好一点,就是觉得高考考上了交大,研究生还考不上交大是很丢人的事情。

19号晚上吃了必胜客,还准备好了简历和成绩单,早上起来就看这简历究竟是投到老师的邮箱,还是投到公司的招聘网站。要我一个根本不喜欢和比我级别/年级高的人主动交流的人,去主动接触沟通导师之类的,真的是很让我不情愿的一件事。

我向来不转锦鲤。谁知道支撑我考研的动力之一居然是想开场考研经验分享会呢?要是最后真的考上的话,评论区抽10个小朋友开学后请奶茶吧。如果谁要搞经验分享会,一定要叫我啊。

睡觉之前我在另外一个群讲,zw有400+,我有370就满意了,要是360也可以。等到早上起床之后查成绩,果然就360一分不差。盆儿355分,蔚蔚不告诉我成绩。

之后我一直在分析360到底是啥水平。我想的是,18年招2个人分数线376,19年招5个人分数线就落到了340。20年招16个人扩招3倍,特别是20年考试,数学又难哭了,政治肖大爷没压中多少。分数线怎么可能会涨?当天网上流出教育部的文件说要缓解疫情影响,扩招研究生规模。

感觉我能进复试,所以后面几天就在准备复试。王道论坛和牛客网,全网能查到的交大计算机考研复试题我都做了一遍,感觉也挺简单的。但是迟迟没出复试线,我也就不再准备复试了。

3月12日,我收到短信,说我的公务员考试复试过了。而考研复试线还没出,我都不知道能不能进复试。这下必须逼我选一个了。当天我和我妈、我爸等各种亲戚都在沟通这件事,考研和考公到底要选哪个。舅舅说,反正读研出来也要找工作,不如现在就去工作,中央部委人中龙凤可不一般。爸爸说,体制内工作条条框框太多,希望我工作上能够更自在。我妈说,无论选择什么都支持我。

最后辗转反复了一天,我想辛辛苦苦准备一学期的考研,和没准备裸考就过的考公,我还是选考研吧。不然对不起我一学期的复习。这时候我仍然不知道复试线,只能堵它不会超过我的分数,赌我既能进复试,也能通过复试。

第二天部委考录负责人给我打电话来问我为什么还没确认短信。我说当时还没考虑好,然后询问了如何放弃资格。电话结束后,我写了自愿放弃声明书,发到了指定的邮箱。

蔚蔚考研初试结束之后就觉得没戏了,投了vivo和华为的春招。盆儿也投了华为和TP-Link等。而我一直在等复试,一直没投简历。等我收到考公短信的时候,蔚蔚已经拿到vivo和华为的offer。盆儿在之后也拿到了TP和另外一家的offer。

当晚我发了一条说说,有人收到了offer,而有人放弃了资格。人生中重大关头的选择就是赌博。当时的我不知道做出的选择是否是最优的,而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只希望我能在充分而全面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理性的选择。

64. 毕业设计

毕设选题之后,我一直没有联系导师,也没干活。之前在tjh那做过暑期实习的同学给我讲她很佛系的,不用担心寒假里干活。春节过后,我看着毕业设计网站上写的2月27日提交开题报告,感觉没多少时间了。春节过后我给tjh发了一封邮件,才加上了她微信,并且和另外一位同学联系上,终于开始做毕设了。

Tjh拉了好几个人作为一个团队,其中有我、同班的另外一位毕设同学ljy,还有一位研究生师姐和大三的zjt同学。我的毕设题目是基于树莓派的区块链技术开发实践,ljy的题目是基于树莓派的智能头盔设计,这俩题目和tjh研究方向感觉都没啥关系。Zjt做的课题也是区块链相关,但是似乎在搞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而研究生师姐的题目是信息中心网络(ICN),这个和tjh研究方向差不多的。Tjh把15级学长的毕设拿给我学习了文档格式,这学长做的也是ICN网络。我当时就感觉或许不能得到技术上指导。寒假里把需要用的树莓派4B买了,也把任务书里的参考书也买了,论文也看了,就是没开始干活。

寒假里趁着有空,我还在尝试学前端开发,试图做一个和中科大评课社区差不多的交大选课社区。我学了Vue和它的一个UI库Vuetify,模仿着做了一个简陋的demo,然后就没下文了。

看完参考书和论文之后,我便写了开题报告,按时交上去了。在这时我一行代码也没写。3月5号开了第一次例会,我对毕设要做什么还说很茫然。很快到3月初,学院通知要抽一部分同学开题答辩。Tjh说,虽然我们不太可能被抽中,但是还是让我们准备开题答辩的PPT。我只是把任务书做成了PPT,tjh说PPT做得挺不错的。

3月11日早上公布了下午要进行的答辩名单,果然没有我。但是为了学习其他组的毕设,我也旁听了这些同学的开题答辩。其中我的班主任,也就是stf,作为评审老师,对每组同学都发表了非常独特的意见。他对每个同学的毕设都说题目可能不准确,“太泛了”“要细化”。虽然我觉得这个说法没什么问题,但是题目并不是学生出的,而是导师出的题目,他这样说不就是觉得导师出的题目有问题嘛。当然,他对他实验室自己带的项目就没提出这个问题了。除了题目以外,他还说什么要对标学术研究前沿,和哪篇论文进行对比,等等。

3月25日就交中期报告。我在这之前差不多就照着参考书,把书上的代码实现得差不多了。到这个时候,我做的东西也就是一个简化版的比特币。但是这本书是在本地跑了一个模拟器,模拟器里模拟了4个节点。我觉得我要实现真实网络中的P2P,因此还在在找别的参考。Ljy的毕设更加困难一点,他需要做的是,树莓派连接摄像头,用麦克风发出摄像头看到的内容的名字。因此需要一些CV相关的东西,而tjh显然是不懂的。

我想着这毕设还是得做个界面出来,就正好用寒假里学的Vue做了一个B/S架构浏览器中访问的界面。4月23日例会的时候,基本上就做完了所有内容。Tjh也觉得我做得挺不错的。但是我觉得没啥创新,都是工程实现重复造轮子。

4月27日,在动笔写正文之前,我写了毕设论文的大纲。和tjh沟通了2次修改了大纲之后,我才开始写论文。

临近考研复试,我的重心也没放在毕设上。5月7日又做了准备中期答辩的PPT。我尝试着讲了一次,tjh觉得PPT没体现出工作量,又重新改了一次。她说我是不是不担心被抽中。我确实觉得不会被抽中,事后也确实没被抽中。

5月剩下的时间就在码字。每天写一千多字,然后画图和罗列公式。这样一直写到了5月底。写完之后又改了几次,我就拿去查重。虽然网上一堆说低价查重的,但是我可不敢用,生怕它把我论文卖了。学院提供1次查重机会。我之前问机动学院的室友是什么平台,他说是维普。而当我交上去之后就知道用的是知网。由于我的论文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我对查重结果很有底气。后面出来0.6%的重复率也确实对得上,远远低于我们专业要求的12%。

6月12日是最终的答辩。我写了完整的答辩讲稿,在例会上练了几遍,Tjh说没问题了,讲得很好。但是我还是很虚,觉得没什么创新的东西,如果遇上stf这种评委,就要被刁难。

答辩在网上,分了6个组。大家都可以随时进入各组的会议室旁听。我一开始没开摄像头,照着iPad上的稿子念。没过多久,评审老师就让我把摄像头打开,我赶紧调整了iPad姿势。我把我的演示过程做成了2分钟的视频,而答辩一共就8分钟。讲完之后,方向和区块链有关的fl老师提问,说感觉我的工作量很大,毕设期间就做完了。我说这个是简化版的,很多东西都很粗糙。然后简单问了几个问题,就结束了。

结束之后我也旁听了其他同学的答辩,看看他们到底做了什么内容。我的水群好友酸酸导师是xcp,毕设做的是机器学习中的隐私保护,差不多是一些数学推导。Xcp觉得他毕设内容挺好的。答辩的时候就遇上stf了。Stf完全不懂这个方向,也看不懂数学推导,就觉得没什么工作量。他也重复了这个题目不好。小笼包做的是基于Intel SGX的安全多方计算,感觉做的比我好多了。同门Ljy在答辩时也基本上把他需要的功能都拼凑出来进行了演示。最后有一组是qwd的学生,做的是AI分析用户名和密码之间的关系,差不多就是用深度学习方式根据用户名猜密码。上学期现代密码学课上,qwd就讲过他现在在试图用深度学习方式进行密码分析。没想到真的有同学做了这个项目,在给的数据集上还炼丹到了60+%的准确率。不过这个同学的论文比较糟糕。Lgs是评审,咨询了一番导师是否看过论文,直接给他说要求打回去重写,答辩现场让他打开论文指出如何修改。Lgs说,“要是就这样给你过了,查到了我们跟你导师都要负责任的”。

答辩结束后也就没啥事了。返校之后,我把树莓派还给了tjh,并且按要求对毕设材料进行归档发给了负责老师。

后来没几天就查到了我的毕设成绩是B+,我已经很满意了。我再也不想打开我的毕设答辩PPT和毕设论文,都是学术垃圾。

65. 转专业指南

从18年开始到20年,由于我在知乎写的回答和在新生群水群中的影响力,F17、F18两届都有很多同学来咨询我转专业的事情。

F18级有好几个同学从进校分流结束开始就联系我说想转专业。其中有一位我很佩服,刚分流结束就找我说想转信安。我说你想好了是信安而不转软院吗。他说想好了。等到一年过后,拿到了国家奖学金。理论上也可以试着转CS,但是最后还是走的信安。我称其为“不忘初心”。还有一位同学转的自动化。这俩同学在18-19一整个学年中咨询我了非常多的问题,感觉事无巨细。

我观察了16-18三届转专业情况,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和案例。即便我在很多地方都在传递正确解读,但是还有很多同学对转专业存在一定误区。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更详细的资料以正视听。

到了2020年4月,交大软院毕业的qls学长想更新原著于200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Qls找到我,想我写一篇转专业相关的资料。正好马上也要到2020年的自主转专业了,于是我答应下来。

4月25日凌晨,我写下了第一稿6397字的《上海交大转专业指北》。但是我担心我的经验存在不足或者纰漏,我又找了几个同学帮忙审稿补充下。其中小笼包、咚咚、yj等同学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后来修补了一下,下午就重新以《上海交大转专业指南》的名义发布出去了。

我在写指南的时候,考虑的是提取共性,保持客观,提供信息的基本原则。我并不是站在我自己,或者某一位同学的情况写出的经验,而且在听了3年的故事后分析得出的经验。其中我试图解答很多的误区,也试图提前将可能存在的坑写明出来。而至于对某一位同学具体应该怎么做,就不在指南中写了。这种因人而异的东西需要单独咨询才有用。

当我觉得互联网上找不到相关资料,而把我自己的经历写下的时候,我感觉我已经开始影响后续的形势了。17级的yj同学给我的《指南》点评中有一句话,“在这份指南出现后,犯此类错误的人会减少很多,因此会进一步加剧内卷,让原本不了解政策和名额,但是成绩靠前的同学有了更大的优势,尤其是志愿填报方面,进而使转专业难度变得更大”。

而后来的19级工试转专业,似乎就印证了这句话。后来有同学根据那本著名红书的名字,给我做了个封面叫《他改变了转专业》。

66. ChiBot

众所周知,18级的迟先生非常强,而又经常卖弱,18级工科可能无人不知其人。19年暑假,迟先生的著名言论“数据结构100.png”被同学挂出之后更是成为一时经典。

20年的春天,迟先生的高中同学曾经说,如果把迟先生鲨了,用机器人接管他的账号天天卖弱,可能也没人发现。4月5日,迟先生的同学在GitHub上开了一个repo把这个想法写了下来,后来又写了一段Python脚本随机卖弱。

4月17日,我觉得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要不然就做成一个真的QQ机器人玩玩。当天我就找了下QQ机器人的教程,用Nonebot写了一个自动卖弱QQ机器人ChiBot。机器人只要检测到“tql”“ddw”“太强了”“菜”等关键词,就会自动用迟先生的风格卖弱。

第二天,另外一个同学写了一个twitter机器人。接下来我们就商量好了两个机器人对接同一份迟先生语录集。迟先生的各路同学也不断在提交语料库。这时候我觉得语料库才二十几条没有意思。我把我电脑上存的迟先生在各个QQ群里的记录导出了,并且手工筛选出了一百多条卖弱语句。

这一加进去就不得了了。在电院2019群里我和同学都在不断调戏机器人。ChiBot卖弱的语料就是迟先生真实说过的话,而其逻辑响应又挺有意思的,以至于有的同学以为是真人。ChiBot监听到卖弱语句或者卖弱命令就会主动卖弱,而监听到请求或者咨询的时候就会按迟先生的风格拒绝或者推脱,它还会发QQ表情。迟先生本人也参与进来在群里把他的号改成和ChiBot的号头像和名片一样。这下有的同学就认不出谁是机器人,谁是真人了。我称其为图灵测试。

最开始设定的触发频率比较高,电院群的有的同学觉得卖弱很烦。我就调了频率,只在主动命令的时候才会卖弱了。这样就一直运行了几个月时间。

后来到暑假,我觉得可以给ChiBot加上给新生自助答疑的功能,减少学长学姐们的重复回答。事实上,这个功能后来就演化为,有人问问题,学长们调用机器人来给人回复了。期间小笼包、人参果也尝试自己写一个机器人。

到了年底,我不再想维护机器人后,ChiBot就下线了。但是其代码是开源的,想自己运营的可以自己部署一个。

67. 考研复试

4月19日,交大公布了今年考研的校线,工学从去年的325涨到了330。我看到这个校线就感觉不对劲了。在20年题目难和扩招背景下,校线居然还在上涨。我开始担心我能不能过线了。

4月20日,我在一个交大考研群里听说复试可能采用在线面试,取消笔试,时间大概就在2周后。3月份我就没在意考研复试了,这样一来我就更没准备复试。

4月26日,机动学院率先公布了复试分数线和复试名单。Zw同学400+的分数自然是进了复试。当时出成绩之后机动学院就统计过同学们的初试成绩。按照19年的分数线,有超过一半的本校同学都进不了复试。而这次机动学院名额扩招了一倍,分数线直接跌了40分。我想着计算机名额是去年的3倍,应该也要跌吧。

此后2天我一直在等电院的名单和分数线。我也知道电院的效率很低。28号早上我终于等到了。计算机分数线学硕347,专硕357。计算机学硕专硕倒挂还是第一次见。网安学硕340,专硕330。计算机学硕继续扩招4个名额,而网安专硕扩招了13个名额。扩招是扩招,但是它标题写着“海南专项”“网安专项”,以至于我很担心是不是真的要分到海南去。

我也观察了复试名单,把我能掌握到的电院同届本科生和复试名单一对比,得出各专业本专业考研名单。计算机学硕在电院只有2个同学考,其中一个是本科CS的,另外一个就是我。这也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想,即交大计算机本科同学考研不多。而网安学院由于扩招了13个,把我的同班同学很多都捞了起来,不然他们就考不上了。名单中跨专业考研的还是很少。

和我一起考研的盆也进了复试,而不告诉我成绩的蔚蔚没有。电子系专硕复试线354分刚好比盆低一分。我给盆说,本校本专业,复试一般都没问题。19电院群里还有一位本科就是交大计算机的和我一起考研的正义猫同学,不过他考的是专硕,而且分数比我高几分。

没过几天,各系就通知了复试的具体方式。5月12日计算机系组织了复试演练,主要是检查在线复试的环境和设备是否合格。5月13日上午,计算机系负责研究生的lxy开了一个在线会议进行了宣讲和讲解复试流程。复试安排在了15和16两天,在14号发邮件通知是哪天举行,而在当天早上发短信通知具体时间段。

5月15日早上,我收到短信,我是这一组第二个参加复试。我按照要求进了会议室,然后就见到了屏幕中央的考官。几位老师坐在东上院或者东中院的教室里,似乎是用投影观看我的摄像头画面。而其中有一位老师特别眼熟,我仔细确认过后知道是sb。在我之前的PRP中,我表现太差,导致sb对我印象不好。我确认是他之后心理就感觉完蛋了,很有可能依据场外信息把我刷掉。

第一部分是抽题,手写代码做题。我抽到的题看起来挺简单的,但是实际上我没有写完代码。而后给老师们讲我的思路和展示代码。这个时候我又感觉已经炸了,居然连第一关都这么惨。

第二部分是英语对话。我还以为会问我一堆常见的,结果一来就是问我毕设内容。还好我是看的英文文献,基本上专有名词都知道英语如何表达。但是还是问了我,“树莓派在项目中的作用是什么”,“我的贡献是什么”。我一开始没听清,连着2次pardon,后来听清了又觉得毕设本来没做什么贡献,随便搪塞过去了。这样一来我又觉得炸了。

第三部分是中文交流。老师接着问了毕设问题。然后转而问我提交的材料中关于信安竞赛的部分,问我当时如何检测Deepfake。我说用了一个传统特征加深度学习模型。而后他又追问为什么要用这个特征。我就实话实说是因为之前的学长在另外一个项目中用的这个特征,我试了下感觉效果还可以就用了。而后有个老师觉得我信安专业考计算机系挺少见的,问我“为什么没有保研信安学院”。这个问题就太奇葩了,我要是能保研为什么会考研呢。我想可能他是想问为什么考研计算机系。我就,考研报名的时候可能没想好到底做什么,计算机系方向更多,机会更多。最后sb看了我的成绩单,里面有一门课叫OpenGL,问了我这课是讲什么的。我就说这课是机动学院的一个搞CAD的老师讲的,主要是学OpenGL的api,最后大作业做了一个游戏。面试结束之后我直接感觉要炸了,可能考不上了。

后来几天一直在沉寂。5月18日,考研群里有人说电气系、电子系和计算机系都给没过的同学发了短信,让他们早早找调剂。我觉得刷的人就少,从心理上讲,没收到短信的人不太会大肆宣扬自己没过。信息本来也不充分,我根本无法判断到底是发了短信,还是短信延迟了。

5月20日,电院终于公布了复试结果。我看到了我的成绩,面试155,总分515,是学硕里被录取的人里最低的几个。比我分数低的只有1位,和我同分有3位。要不是扩招了4个,可能直接把我刷了。我在4月份也有预感,我可能会插线而过,毕竟从小到大这么多选拔都是插线而过的。我看了名单,盆也过了复试,我就知道自己人一般都没问题。正义猫也过了复试,而且复试分数比我高20分。我就知道肯定是复试爆炸给我压分了,又想录取我所以给了我这么个恶心的分数。

我看到这个排名之后,担心会不会被分到海南专项去。海南专项也就是研一在闵行,研二就要去三亚的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我打电话给电院研教办的mj,她说让我找计算机系的教辅。我打电话给计算机系的dxd,她说领导决定,如果是真的要去海南,就可能按成绩排。我给lxy发了2次邮件咨询这个事情,他不回复我。我就当没这回事了。6月12日计算机系开了新生宣讲会,讲了师生双选的方式,在7月上旬要进行互选。我当场问了海南专项的事情,他说不用管这回事。这下我才放心了。

被录取之后,我得联系导师了。我给ly发了邮件咨询是否有名额,她回复我说目前还不知道。我寻思都5月了还不知道有几个招生名额,担心是不是拒了我的意思。后来我也给其他几位老师发了邮件。做安全的zjh不回复我,而做软件的zh回复了我说没有名额。后来zh又说争取到了名额。Zh挺奇怪的一些方面是他的论文不带实验室其他老师的名字。我怀疑是不是实验室有内斗。

6月底我回学校之后,和zh约了面谈,当面咨询了我的一些疑问和研究方向。关于上面那个问题,回复我说“研究方向区别较大”“风格不一样”。虽然也说得过去,但是我仍然觉得挺奇怪的。

结果第二天,也就是7月1日,师生双选系统就开了。我也填了ly、zh等人。很快ly就给我发邮箱说她已经通过了,欢迎我加入实验室。我这时候就感觉又得鸽一个老师了,真是让我很难办。后来多方咨询和分析后,我还是把zh拒了,我给他发了邮件希望不会影响其名额。他回复我想知道原因,因为我在系统里填了他又给他发邮件拒了,我也简单说了下感觉可能有更特别合适的。

最后我确认了ly,就这样定下来了。至此我的考研过程就彻底结束了。

68. 节能减排大赛

2020年5月16日,17级的xsl同学找到我,想让我加入他们的节能减排大赛,帮他们解决电路控制、信号处理相关的问题。虽然我觉得挺简单的,但是当时我还在写毕设论文,一开始不是很想做。Xsl说一开始就说简单做一下,等到暑假才开始正式做完整的项目。我又问了我暑假都毕业了会不会影响,确认没问题了我才同意加入团队。

交给我的任务是用声音控制灯带的显示效果,即声音的强度控制灯带的亮度,声音的频率控制灯带的颜色。5月底让我买了arduino设备、灯带和传感器后,我在网上找了几个示例代码就把功能做出来了。这个非常简单,也就是对麦克风感受到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然后得到其频域的波峰。

6月6日我就录了调教好的灯带效果给他们看,xsl觉得挺满意的。后来返校前就没啥事了。

6月份他们要做实物。由于上海的工厂出了什么问题,Xsl在长沙和导师的同学所在的学校加工厂进行调试。Xsl和另外一个同学对我写的代码有点搞不定,想让我去长沙看看。但是我当时已经返校了,我找思政申请出校,思政不同意。搞得第二天xsl直接把做的东西搬回了上海。后面我就跟着调试这个实物。再后来我毕业离校后就没有再负责这个项目了,暑假里他们继续在优化。导师说这个项目很有希望冲奖。

8月30日大赛结果公布,这个项目得了二等奖。我的名字也出现在了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头版上。当时我还在说,怎么我得信安大赛一等奖的时候,还是排名第二的项目没上官微,这个节能减排大赛得了二等奖反而上官微了,而且第二年的信安竞赛也上官微了。

不过,既然都毕业了,这个奖对我也没有什么用了。我不由得想起了4年前高三的时候老师让我参加电脑制作大赛,也是高中毕业后才拿到了全国三等奖的证书。

69. 水源社区(2)

寒假里老师说要为云开学服务,说想把线上教学放到水源社区里。

我听到觉得挺奇怪的,明明是canvas+zoom组合,和论坛一点关系也没有。和我联系的kris之前在开发小程序,然而现在说暂停小程序,论坛要提前上线,精力放在调整分类上。后来让我写了一份使用说明,还分配了一堆管理员和版主权限。当时的我虽然已经觉得权限设置不合理,但是没有仔细研究。Kris报给我哪些要设权限就设了哪些权限。

2月24日,kris把小程序的测试版发给我了。我当时看到就震惊了,他们就做出了这么个垃圾玩意。又慢又卡又丑,完全是新手边学边做做出来的东西。设计的同学做的效果图还挺好看的,实现出来就丑成这个样子。在后来和老师们的沟通中,我提出强烈的意见,坚决反对这个小程序上线,不然会让我丢脸。

2月29日官微发布推送宣布水源社区开始公测,当天微信推送阅读量在2w,但是新注册用户只有1000出头,转化率太低。

老师觉得用户量太低,论坛不够活跃,就要搞点活动。3月13日就搞了水源社区第一个活动,即Zoom背景活动。NIC那边拿到了赛尔网络的赞助,最高奖直接设为一个iPad。这下可吸引人了,参与的新用户还不少。

3月份人气稍微多起来,但是我感觉其中氛围还是属于旧BBS的遗老遗少们占据主要舆论场,氛围和新生群完全不一样。我想试图发一些关于工科平台的帖都没多少人参与。我觉得论坛可能需要更适合在校生,所以我觉得可能等到返校之后在校生就会多起来。

一开始社区没有指定规范。大家都在试探什么能发什么不能发。我对言论边界的看法是除了明显违法的,其他的尽可能保留。有的东西越辩越明,大家聊一聊还挺好的。但是老师们不这样想,他们觉得社区是学校门面,要营造正能量。社区几大名人之一的fudannb就经常发一些让老师们觉得不舒服的言论。老师就经常找我要求处理,很多时候我就帮忙解释了,觉得可以留着,没必要删。

它发的次数多了之后,老师也看着这个id挺眼熟了,有一天要求我永久禁言。我觉得还没出社区规范,不能这样搞。就对其禁言5天,然而禁言期间论坛活跃度就下去了。恢复之后又重新涨起来了。这说明大家都喜欢这种话题。当时有同学说这论坛又不是对外的,为什么要这么紧张。我说就是怕有人把论坛内容截图出去了。后来有个帖调查对墙的态度。就有人把它截图发到外网上去了。

后来老师多次和我沟通,要及时处理类似内容。经常微信上给我发消息说这条处理一下,那条处理一下。我觉得这标准太难界定了,要求给个明确的标准。后来就让网宣办的gxb来给我们站务培训一下。我也就记录了当时说的一些问题。

在论坛里还有个有权限的eclipse经常和这些用户论战。我之前不认识她,觉得带权限和用户辩论有失形象。后来我才认识这是在内测阶段的元老,人在美国读研。我们说,经常不给解释就删帖,用户都有意见了。得搞个规范出来,3月份参考了好几个国内平台,终于抄出了一份试行版规范。

后来几个月不温不火。我提了很多功能或者运营上的建议,没法采纳。Discourse这个论坛框架在国外一般都是程序员开发者群体,或者讨论共同爱好的基于价值观的群体所用,对于校园论坛这样一个基于身份的社区是不适用的。Discourse觉得如果一个人不受社区欢迎,就可以驱逐它,但是我们没法根据立场开除用户的交大人身份。

期间还是经常通知我要求处理一些内容,我觉得实在是有点烦了。我觉得有的内容在知乎和微博发得,在水源上发不得,这不是很奇怪吗。Gxb说怕传出去之后人家说交大怎么这么的担责任。然后他自己又不出面处理,每次都要我来删帖,然后给解释擦屁股。

社区用户千奇百怪,自然会有所谓的“刺头”用户。在没有规范的时候会尝试各种姿势,在有规范的时候会刺探底线。我当时亲自和这些用户私聊,沟通了一些不适合公开发布的内容,希望大家相互理解,不要因为被删帖或者禁言就伤了和气。他们也都很理解,虽然之后发的东西经常被删,但是从来不会觉得我是乱操作。

有的用户最开始被lq直接禁言,私信找我申诉,我解释了情况。有的用户因为一句话被lq直接一个月禁止登录。从知乎找到我请求释放,我给他改成了允许登录但是禁言,并且把时间缩短了。后来我和lq、gxb沟通,说他们不能在不通知我的情况下直接删帖和禁言,他们也同意了。

到了6月份,我觉得因为审核标准太不清晰,每次都得和gxb争论一番很累。每天起床都担心睡觉期间社区出事,不想干了。6月23日回学校之后我给lq面谈了辞职。

70. 返校

4月23日,交大发布了通知,说从4月27日起陆续分批返校。不过我们一直没有通知到底什么时候返校。

6月12日机动学院率先发布了返校通知。而电院还没通知。

6月15日电院终于发布了返校通知。说从6月15日开始自愿返校,7月6日-7月15日为集中返校时间。我妈说如果有返校通知了,就让我早点回学校,不然疫情生变回不去比较麻烦。所以我6月16日就买了6月18日回学校的机票。果然后面北京疫情变化就暂停学生返校了。

返校后学校属于进出校都需要申请的状态。回校之后我发现在校的同学人数不少,因为很多研究生是早就申请返校了。

我们还在担心毕业典礼能否正常举行。四大咸鱼看着网上有个微信群里的云毕业典礼,也搞了一次云典礼。即在微信群里开了个小号当校长,用“拍了拍”功能当成拨穗仪式。

6月22日我去归还毕设的设备,也是第一次进入微纳楼。网安学院换院长之后,前院长带了一批老师出走,成立了新的网络安全研究院,研究院就在微纳楼。Tjh就属于跟着出走的老师,所以她办公室在微纳楼。我去微纳楼之后发现那边条件比学院所在的软件大楼5号楼2楼好不少。

往年安排毕业照的时候还没返校。返校之后很多同学也没回来。学院思政觉得想给大家做一套毕业照,然后就做成了P图版的云合照。6月22日我看到成品之后觉得,这种阴间玩意不如不做,虽然制作的同学觉得很委屈。后来看到物理学院给他们学生用物理学家会议合影那张照片P的高质量云合影之后,更是感觉到我们太敷衍了。

6月24日,我领到了优秀毕业生证书和奖牌。之前在4月份就评选了优秀毕业生。评为校优需要3个奖学金或者荣誉称号,评为市优需要连续3年有奖学金或者荣誉称号。我有资格评市优,所以我报名了。最后我们班有7个人申报市优,6个人申报校优。而名额给了3个市优和7个校优。市优没评上的可以评校优。其他同学在陈述的时候都是陈述自己如何牛逼,而我讲的是我为学校和同学们做了多少贡献。最后我评上了校优。

6月26日,交大发布推送,说毕业环节想要都不会少。毕业纪念衫、毕业晚会、外滩灯光秀和毕业典礼都会有的。

6月27日图书馆搞了一次在校期间的《印·迹》。一开始我还打不开那个网页,后来想办法绕过了错误页面。在4年间我去了图书馆772次,我想可能70%都是考研期间去的。

办理离校手续之后才能领毕业证和学位证。我办理离校手续需要处理户口和退宿。退宿这边阿姨好商量,给我退了。而户口需要用录取通知书办理手续。我最开始问研究生院本校的同学能不能自己取,研究生院说不能自取。我觉得很离谱,我人都回学校了,不让我去取通知书也太离谱了。他们说可以填校内地址,6月底发快递给我送过来。而我迟迟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等到真到7月上旬了,一直不发,我比较着急,就直接给校长书记信箱发投诉信。第二天研究生院就给我打电话解释,说是教育部一直没审核交大的拟录取名单,发不出来,说可以给我改地址把录取通知书送回家,同时说离校系统的户籍可以打户政科电话解决。

7月7日我就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我当天拍了一个视频把从录取通知书到毕业证之间的所有在交大证书和奖励展示出来的视频。虽然本科期间拿了这么多证书,但是进入研究生阶段又是清零重新开始了。

随着返校的同学越来越多,很多学院也发放了学位服。而我们一开始说没有,后来思政说给大家准备一批。由于运输问题,等到毕业典礼前一天我终于拿到了。然而和其他专业的学位服还不一样。这时候我才注意到每个学院的学位服不一样。

空间和朋友圈里充斥着毕业合照。没有人约我吃饭,没有人约我喝奶茶,也没人和我约合影,也没有告别。由于我平时都在和新生群里水群的一起玩,这时却没有人找我,突然陷入了孤独。

7月10日是外滩灯光秀。大家都约着三三两两的人去外滩看灯光,而没有人约我。四大咸鱼在考研后的聚餐还没聚,但是咚咚和盆说都有事情。我主动约了蔚蔚和迟先生中午吃海底捞,而后得知qsf和大星也要中午吃,就说要不一起吃。终于在最后关头有人约了。

晚上在外滩看灯光,我从北往南一路上,总是能看见穿着交大纪念衫或者学士服的同学们,他们都是约好了一起来的。期间还能偶遇认识的同学,与其合影。在看灯光秀的时候,我想到去年也看了去年的灯光秀,当时就感慨时间飞逝。而如今轮到我毕业的时候再看灯光秀,似乎陷入了惆怅中,在交大混迹四年,居然在最后关头没有人主动找我。或许也太失败了。

71. 毕业典礼

一开始看到其他学校的新闻,大家都在担心会不会取消毕业典礼或者搞成线上毕业典礼。后来6月26日看着学校发的推送,一想这么多人都返校了,感觉毕业典礼应该没问题了。

7月初学院开始调研参加毕业典礼的意愿。7月7日终于通知7月12日在光明体育场举行毕业典礼。往年的毕业典礼都是在新体育馆室内进行,现在由于疫情原因放到室外也可以理解。但是,致远学院就提前2天在室内搞了学院的毕业典礼。

7月10日,学校对外官宣了7月12日要举行毕业典礼。在校生大都在校线下参加,不在校的同学可以在线上观看直播,有诸多媒体都会在场进行直播。当天在光体就已经准备好了场景布置,摆好了椅子也贴好了横幅。

7月12日一大早我就起床准备参加毕业典礼。7点钟就已经到了光体。到场之后发现每个座位上都放了口罩、雨衣、电动风扇等东西。这个风扇运行起来会发出带有校训字样的光。Cqw同学当时发了条动态说,看到这些东西都要哭出来了,感觉学校考虑得挺周全的,不想让大家在本来就挺难的时段里存在遗憾。

开场之前一直在放音乐。我听到了许多在过去历次活动中都会放的音乐,但是在过去我从来都不知道它的名字是什么。这次毕业典礼我得知道究竟名字叫什么,所以用听歌识曲认出了它们的名字。其中一首就是《梦的底片》,还有《心动南洋》。听到这些歌,我也思绪万千,脑子里开始不断涌现出4年前开学典礼的样子。当时就是听着这些背景音乐参加各种活动,而短短4年居然就这样过去了。我越来越感慨,听着歌,回想起4年来在交大的日日夜夜,和各种人、各种事、各种景,以至于都快哭出来了。

后来开始放视频。《今日上海交大》宣传片、《再见,东川800》的MV、艺术中心在毕业晚会上的《入海》MV、采访交大后勤、园区宿管阿姨对同学们的祝福、以及一部分同学拍的毕业视频。看着视频也感慨万千,里面诸多昔日经历的场景。当出现宿管阿姨的视频之后,楼栋群也都开始刷屏感谢阿姨的关照。

接下来毕业典礼正式开始了。放了交大人在疫情中的视频,以及海外高校对同学们的祝福。接下来是校长讲话,林校长讲话风格还是老样子,没啥变化。

然后邀请优异学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上台领奖。这个代表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最高水平。之前他们参加答辩的时候我就旁听了,有很多我的熟人,比如我室友就评上了优异学士学位论文。接着是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表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导师是林忠钦。主持人念到导师名字的时候在场没啥反应。而另外一位同学的导师是张杰,听到这个名字在场有一些欢呼声。

接下来是王伟明选读表彰去中西部地区、重点单位、基层就业等毕业生的决定。这时我注意到,原来走选调生就算基层就业,或者国家电网重庆公司就算中西部地区,都能上这个名单。我在想我或许研究生毕业也能上榜。

后面就是本科毕业生、博士毕业生和校友代表分别发言。本科毕业生代表,也是当年开学典礼上《爸妈》视频的主角hyd。他的发言中有一些挺有意思的,“因为学习成绩和国奖失之交臂”“是否应该靠着金融学二专去金融行业”“是否应该拿着JHU教授的推荐信去海外深造”,而最终选择了在交大读博。

接下来是学位授予仪式。本科致远荣誉计划得到致远荣誉学士学位的同学上台拨穗。其他本科毕业生在原地起立,自己给自己拨穗。然后是所有的博士毕业生依次上台,由校领导拨穗。主持人一个一个念了博士生的名字。最后是硕士毕业生,自己给自己拨穗。

最后全体唱校歌,放飞了气球。屏幕上放出了2020届全体毕业生的名单。

毕业典礼结束后,班上组织在电院群楼和班主任stf、思政老师曹老板的合影。

我想着有学士服了可以拍照,于是叫上了四大咸鱼去新图合了影,结束了当天的所有安排。

72. 离校

7月12日是我在西18、本科在交大的最后一晚了。

第二天就要回家,因此晚上在收拾寝室里的各种杂货。收拾东西中,整理出了各种各样的纪念品、明信片、工作证、参赛证、机票和火车票。每每找到一件此类物品的时候,我就开始回忆起当年发生的故事,在这些纪念品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又遗憾了什么。而有的东西实在是带不走,只能扔掉。扔掉这些,就像是从记忆里删去了相关的回忆一样,以后再也没法找回当时的想法。

我撕掉了家具上贴了4年的名字标签。阿姨说今年不会换家具。不知道2个月后这里又会贴上谁的名字,我也不知道谁会在这个寝室里、这张床上开启属于他自己的4年交大生活。我还记得西一区楼下草坪里的草是2016年9月9日种上的。当年在一滩黄土中的小苗,历经4年风雨成长,现已亭亭如盖。我并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在暑假里的大修中被斩草除根。

7月13日我决定在临走之前拍一段视频记录西18的条件,顺便也是给新生的参考。当天楼栋里都是整理行囊的同学,走廊里散布着各种被遗弃的杂货。楼栋群里也都是各种询问寄存行李的消息。拍完视频、寄存完行李、归还了钥匙,我就离校回家了。

7月14日,最后一位室友离校了。他拍了一张大门紧闭的寝室门照片发在了寝室群里。我问,都走了吗。他说,走了。这也成为了寝室群的最后一段对话。我看到这张照片也在感慨。回想起4年前我第一个来寝室,打开这扇门的时候的惊讶,回想起当年憧憬大学生活的兴奋与激动。4年来和室友的关系属于大家各自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门一关,4年也跟着结束了。我不知道2个月后又会是谁第一个打开这扇门,他是否有着和我当年一样的心情。

73. 终章

在交大的4年本科,我从懵懂无知的高中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并且将继续读研深造。本科4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确实是人生中宝贵的一段时光。交大给予我太多机会和可能,虽然有些我没有把握,有些我主动放弃,但是观察我和我同学的成长,我仍然体验到人生的无限可能。

我一直在做我想做的事情,也确实做了很多事情。我在班上评优秀毕业生的个人陈述中总结我4年里做的事情。

刚进校时,
我觉得同学学习C++很吃力,于是我主动录制了辅导视频。
我觉得问我C++问题的人很多,于是我开设了C++辅导群供更多同学提问。
我觉得我有必要帮助更多的人,于是我担任了生活园区的期末学业辅导员,为全校的同学提供服务。
我觉得基础课缺乏讨论的空间,于是我和另外几个同学牵头,开设了维护到现在的学科群。
到了大二,
新生体验营邀请我去为体验营的同学讲解校园网络服务和网络安全知识,我去了。
我觉得专业分流的时候很多同学不知道往年考题和历史情况,于是我收集了历史数据,并提供给后面几届的同学。
我觉得需要有地方交流选修课的经验,我一直担任选课交流群的管理,到现在为止交流群接近5千人。
我在知乎上的问题吸引了很多人来咨询我转专业的事情,我也一一进行了回复。
大三的时候,
我觉得新生刚被录取时有很多问题,为了避免重复回答,我办了一场直播讲座,为18级工试同学提供最新的情况。
机动职航邀请我去给18级做预选学院的讲座,我去了,并且首次分享了历史录取排名资料。
我觉得选课交流群问题很重复,于是我和另外几位同学一起收集了选修课问卷,并整理成了选修课体验手册。
我觉得电院在有些地方信息发布不及时,于是我向学院反映了,后来他们就及时发布信息了。
我一直想去招生组,大三下终于有机会了。于是我加入了招生组,帮忙招揽优质生源。
大四的时候,
我觉得专业培养计划急需调整,于是我参加了学院的座谈会,提出了非常多的意见。
我觉得交大需要新的BBS,而且我对其有强烈的想法,于是我担任了新水源社区的首任站务组长。
我觉得转专业中有很多坑,于是我记录下了这些坑,并且写了详细的转专业指南。
我觉得哪里让我不爽,我就会想办法改变它。

但是我仍然有很多的没经历的事情,不一定称得上是遗憾。比如我没有加过任何社团和学生会。本科期间也没进过实验室。虽然知道培养计划和课程质量一塌糊涂,却没有自己花时间学习有用的东西。因此我也没去公司实习过。我也没有维护好人际关系,有的时候得罪了一些人。等等此类事情还是很多。

20年寒假和同学吃饭时说到,高中班主任带出的学生,逆商都是相当的高。所以当我进交大之后,丝毫不觉得,考不到高分、拿不到奖、参加不了项目、搞不出科研、保不了研,有任何的不如意。我不能体会那种,从小到大都是前x%,进交大之后才受挫的心态。我一直觉得,能进交大的同学,至少都不会比我菜,所以我比不过其他人很正常。能以提档线进来,活着毕业就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提档线进来,但也以第二志愿转了专业。虽然学积分不高,但也刷了素拓评过奖学金。虽然保不上研,但也考上了研。虽然不是交大价值观下的成功人士,但也评上了优秀毕业生。这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全篇完】

随着双选系统上确定导师结束,我的考研历程也彻底结束了。很多同学想了解我的备考过程,也有很多同学想知道我为什么要选择考研,以及我是如何选择专业的。在此我将简单介绍我的心路历程与考研过程。

为什么要考研

进交大时我就想的是,能保研就保研,不能保研就本科就业,不想考研或者出国。工试预分流的时候分到了土木,当时专业排名还够保研,但是后来转专业到信安,保研就显然不够了。对我来说,能在交大毕业就不错了,更何况成功转专业,已经达到我的预期,因此保不上研也不是什么很难过的事情。

16年的时候互联网风头正盛,我也想着本科就业去BAT等大厂。但是后来到了19年,移动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上限了,互联网企业似乎发展遇到瓶颈了。各种负面新闻也逐渐传出,什么35岁退休、996之类的让我感到很害怕。

19年春,学院通知有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NGNE项目,也就是大四上自费去NUS交流一学期(大概8w人民币)。这个项目合格的同学可以获得NUS的Master(1年制,大约20w人民币),优秀的同学可以拿到PhD(全奖)。我当时在想去不去参加这个项目,因此在和家里商量。我爸在商量过程中就告诉我他作为公务员的收入究竟有多少。然后我才知道,原来公务员一天哭穷,原因是他们只展示了基本工资,而不说自己总收入究竟有多少。这时我就在想毕业走选调生感觉不错。然后我就去查重庆市选调生的招录条件,结果发现需要硕士学历。

所以种种原因还是想要个硕士文凭,最后还是选择了考研。

考研过程

初试

4月我就买了考研数学复习书。但是当时大作业繁忙,而且我觉得太早复习很丢人,当时没有开始复习。5月准备大作业和信安竞赛,6月回重庆招生,7月继续准备信安竞赛,8月上旬回家练车。期间抽空看书,没有正式开始复习。在8月中旬我才正式开始复习数学。

这期间买的书有:

  • 张宇高数18讲(5-8月中旬陆续在看,1~2天一章)
  • 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8月下旬,1天1章)
  • 王式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8月下旬,1天1章)
  • 张宇1000题(8月下旬开始做,一直做到了国庆节才做完)

等到9月开学,我就正式进入状态了。因为我总觉得交大的学生考研很丢人,在图书馆我都不好意思拿出我的资料。等到保研结束之后,图书馆准备考研的人就多了起来。之后这一学期,我基本上的学习时间为:8:30-11:30,14:30-17:30,19:00-21:00。

我从一开始到10月下旬一直没想好考信安还是考CS,9月还是按照考信安准备,买了王道的计算机网络辅导资料,在国庆节结束时基本上把这本书看完了。

到了10月下旬,电院研教办网站公布了今年的考研招生名额。我一看,计算机系的名额扩招了不少。我觉得考CS有戏,经过2天思考后选择改考CS。这样我就加购了王道的剩下3本辅导书。

这段时间买的书有:

  • 肖秀荣精讲精练(国庆后开始看,看到10月下旬)
  • 肖秀荣1000题(和精讲精练一起做)
  • 王道辅导全套(10月下旬开始,到11月下旬)
  • 张宇数学真题(国庆节后一周开始,1天1套)
  • 英语真题(1天1套)

11月开始就开始按资料书出版的时间来安排了。重心基本上在政治和专业课了,期间每天背肖秀荣政治小本本,1天1节,数学做张宇8/李林6,专业课每天1套真题,英语每天背一篇作文。最后12月就是肖秀荣8/4,张宇4,李林4,王道模拟题。

政治似乎肖秀荣发挥不怎么样,肖4押题并不是很准,还好我11月背了肖秀荣的小本本。最开始就有人说偶数年数学很难,我最开始不信,直到考场了见到了真题心态已经炸了。考后我就一直没有对答案,直到成绩出来。

复试

2月20日成绩出了,政治71,英语73,数学102,专业课114,总分360。我想比去年分数线高20分,肯定能进复试。最开始还准备了几天机考,后来迟迟不公布复试线,我就暂停准备复试了。

等到4月28日电院放出了复试线,学硕继续扩4人,学硕347,专硕357,果然进了复试。计算机系也进行了复试办法宣讲会,复试主要是手写代码,英语对话,中文交流三个部分。我被安排在5月15日,在这之前基本上就没有怎么准备复试了。在5月15日当天我是分组第二个,复试过程中代码没写完,感觉要凉了。英语对话环节问了我的毕设,我就简单讲了讲。回到中文后又继续问毕设,然后问了我做过哪些项目,为什么要跨考等等。

复试后不久,据说计算机系给所有没过的人都发了短信让他们及时找调剂,而我一直没收到短信,但是还是有点不放心。5月20日,拟录取结果出了,我看到名单上有我,终于放心了。不过,我的复试155分是真的低,总分515在学硕录取名单里面排倒数第2(与我同分3人)。尽管如此,我觉得,分不在高,考上就行。

到了6月15日,计算机系又开了一次宣讲会,讲如何选导师。宣讲会的后一周各个导师就知道自己的名额。7月1日-7月15日双选系统开放,最后定了下来。

关于海南专项

海南专项,就是交大去年和海南省、三亚市签的合作协议里面的东西。交大要在三亚建设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要招一些研究生过去。在船建学院网站上就明确写道,海南专项的学生研一在闵行上课,研二去三亚完成后续学业任务。

在复试线与复试名单公布的时候,CS学硕扩招了,总共招20人,其中扩招的4人被注明为海南专项。自动化系在复试前就进行了宣讲,明确了按总成绩和志愿分配海南专项和宁波专项。而计算机系一直没有通知这件事情。到录取的时候,我又和其他3个人排倒数4人,我很担心被分到海南专项去。因此在6月15日之前,联系了计算机系教辅秘书、电院研教办、计算机系分管领导梁晓峣很多次,都没有给我明确的答复。

6月15日宣讲会,我在直播中询问了海南专项的事情。梁晓峣说今年不用管这个东西,不会派出,选导师不受影响。到这个时候我才放心了,后面安心去选了导师。

我的选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vs 网络空间安全

之前报考的时候为什么要报计算机而不报网络空间安全,主要因为我觉得这么多年在本院经历让我感觉这些老师各个不靠谱(特别是某s姓老师)。单纯从上课水平,很多老师就不怎么样,让我很难认为他带研究生会很好。参加一些比赛的时候,觉得指导老师和其实验室不符合我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网安学院的老师要么是搞通信的,要么是搞AI的,要么就是我选不到的,于是就放弃了这边。感觉计算机系方向更多,能够让我再思考几个月。

虽然计算机和信安是两个专业,但是408的四门课还是都学过的。我并不认为信安考CS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跨考。专业课4门比交大信安的对应的期末考要难,这也可以看出交大信安专业课是多么的水(当然我专业课成绩也不高,也不配说这话)。

学硕 vs 专硕

我从最开始就是抱着考学硕的心态来的。

虽然交大在学硕专硕上区别不大(毕业条件不一样),但是我很介意专硕的名字。学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硕叫电子信息(大数据与计算机技术)。我之前看过很多新闻,有的单位招聘会严格扣专业字眼,所以我很担心在专业名上出问题,因此选择了学硕。

更重要的因素是因为今年计算机学硕扩招3倍,去年计划名额5人,复试线340,复试17人,录取12人,今年计划名额16人,我想怎么也不会比去年分数线高,所以就放心报了。结果今年分数线确实比去年高,不过学硕仅高了7分。最后复试又扩招4人,录取了20人。

很多同学觉得学硕名额少不敢报,或者觉得专硕毕业条件简单,就报的专硕。结果大家都这样想,导致今年专硕复试线反而比学硕高。学硕347,专硕357,不知道考了347-356的报了专硕的同学是什么心态。

至于学费学硕2w、专硕8w,倒不是我考虑的因素。

交大计算机研究生 vs 某部委公务员

9月份的时候从某个群里得知了某部委的招聘宣讲会。我听完宣讲会后,觉得可以试一试,然后就报名了。虽然说参加公务员国考,我觉得也可以考着玩。后面就通过了资格审查,11月底去参加公务员国考了。考前也没认真准备,做了一套去年的国考行测之后就直接上了,申论完全没有做过题。

后面到了1月8日,短信告诉我国考成绩出了,我进了面试。我妈强烈要求我去参加面试,于是我就匆匆忙忙从家里回学校开各种材料。1月12日-14日就在北京参加笔试和面试。笔试基本上都做出了,没什么难度。而面试我完全没有准备,甚至没有穿正装。面完之后就去西安玩了,再也没管这事。

在后面到了3月初,收到短信通知我面试也过了,准备参加体检和政审。这时我考研成绩出了,但是不知道复试线是多少。这时我和家里各方都在讨论如何选择接下来的路。最后我觉得我还不想这么早就业,辛辛苦苦准备的考研估计也能过,以及这个岗位工作性质特殊,最后选择放弃了公务员录用资格。

其实这里是一场赌博,我当时也完全不知道复试线会是多少,但是我相信我能被录取。最后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这样看赌博倒也是赌赢了。

不过,站在2020年,我确实不知道3月份的这个选择究竟是不是最优的。只能希望后续发展不会让我失望吧。

0%